分享

【鹰眼头条】《那年花开月正圆》编剧苏晓苑:能让观众痛快的哭或畅快的笑,我就心满意足了

 吾家小儿女 2021-07-01

著名导演丁黑执导,汇集孙俪、陈晓、何润东、任重、俞灏明、胡杏儿等豪华阵容的年代传奇巨制《那年花开月正圆》正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热播中,开播当天收视率即破1,现正节节攀升,口碑一路飘红,2017年又一现象级大剧呼之欲出。

带着骄人的首周战绩,电视剧鹰眼近日采访到该剧编剧苏晓苑,倾听她讲诉凝结在荧屏后的创作历程和幕后故事。

一、四组数据解锁新现象级,首周战绩“花开月圆”

在解密台前幕后之前,不妨先一起看下这组数据。

1、“1.23%”:首播当晚收视即破1

《那年花开月正圆》于8月30日登陆江苏卫视首播,开播当晚, CSM35城平均收视随即破1,达到1.23%,并轻松进军所有频道黄金剧场收视榜单第三名,取得开门红。

2、“3+1.6%”:35城收视稳居前三甲,第7天破1.6

截止至9月5日的开播首周,江苏卫视《那年花开月正圆》CSM35城收视稳步提升,不仅稳居同时段省级卫视收视三甲,还多次蝉联亚军宝座,劲头十足,后续有望再攀高峰。

数据来源:CSM35城,省级卫视,黄金剧场,8.30-9.5,(去广)收视率&收视排名,4+

3、“25.77亿”:微博话题总阅读量25.77亿

在网络和社交平台,该剧也取得不俗表现。截止至9月6日,微博主话题#那年花开月正圆#阅读量16.7亿,讨论量149万,诸如#孙俪那年花开月正圆#、#陈晓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剧中演员、角色相关副话题总计13个,阅读量也高达9.07亿,人气与话题齐飞。

4、“8.5+84.4%”:口碑评分高达8.5,84.4%观众盖章4星及以上

从口碑来看,该剧打破“高收视剧、高流量剧低口碑”的魔咒,豆瓣万人打分,近半数人给出满分五星高评价,84.4%观众盖章4星以上分数,目前取得高达8.5的耀眼评价,可谓收视、流量、话题、口碑四维全盛,剑指现象级大剧。

二、编剧苏晓苑:创作就像在走迷宫,集痛苦、惊喜、甘甜于一身

首周成绩告捷,在编剧苏晓苑看来算是意外之喜。因为在剧本创作和拍摄阶段,主创人员们对播出效果并未想太多,只是遵循电视剧创作原本应有的样子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就像她所说,“不取巧,不走捷径,按照原本的东西竭尽全力做到自己的最好”。

1、创作:逻辑倒推,人物推动情节走

《那年花开月正圆》里人物角色众多,且个性鲜明,其中孙俪饰演的周莹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是该剧最大的支点,但史实记载却只有寥寥数句,有关她的性格、评价,人生中关键的节点、细节、转折等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怎样让这个核心人物立住便成为编剧考虑的首要问题。

左起:总制片人赵毅、编剧苏晓苑、导演丁黑、服装造型设计叶锦添

编剧苏晓苑采用逻辑倒推思路:“当时历史大环境是晚清闭关锁国和西学东渐,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 社会等级森严,男尊女卑极其严重,这样一个时代下一个保守矜持、大家闺秀般的女孩子怎么可能脱颖而出?“于是,就诞生了前期剧中不一样的“野路子”周莹,在她看来,一部剧最重要的就是人物,主要人物立住了,周围的人物也就有了支点,整部剧也就能成型了。“通过周莹,我们可以看到和想象到在那个年代她会面临什么压力和阻力,能致她于死地的力量又有哪些。写完这部剧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不是用情节推动人物,而是人物在推动情节往前走,有时候我控制不了他们,有一种他们自己在玩的感觉。”苏晓苑表示。

人物和故事让苏晓苑有探究的欲望,促使她接下编剧一职,但历经数载的过程却充满艰辛。采访中,苏晓苑坦言:“我的动力来源于逐渐成型的人物,有一种想借他们之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想要表现的东西,但最大压力还是来源于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尽可能建立一个符合逻辑的世界和圈子,同时还得保持故事好看、不沉重,符合当下观众欣赏习惯。

“在剧作创作的过程经历了太多困惑和阻碍,每次大家一讨论,对剧本都会产生各种新的疑惑,是不是太拘泥历史了?是不是被素材所束缚了?是不是太吹了或太飘了?” 压力让苏晓苑通宵失眠、感觉崩溃,但丁导一通“回归初心、强调原点”的电话让苏晓苑茅塞顿开,制片人赵毅顶着档期压力让她长时间摸索人物等都让她受到莫大鼓励和支持,最终得以用尽全部诚意和力量,冲破迷雾、走出迷宫。

2、幕后:处女座剧组“严谨得变态,用心得偏执”

具备一定的史实基础,意味着该剧幕后准备工作并不轻松。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和人物的真实,苏晓苑搜集了大量的陕西历史、晚清历史资料,甚至连《陕西土匪黑话大全》也在素材之中。此外,实地走访西安、泾阳,拜访当地文史馆专家、周莹生活过的地方,并找到当时吴家管家的后代交流了解。整个过程苏晓苑都觉得很有趣,获益颇丰。

谈及剧组,苏晓苑赞不绝口,并笑称他们是“严谨得变态,用心得偏执的处女座剧组”。为了呈现更加真实、有年代感的一面,丁黑导演要求吴家的瓦上必须要长草;吴家东院里的一个鱼缸并不会被镜头带到,但道具组却真实的养了大半年的金鱼;剧本中未提及的吴家戏台外观、细节,剧组却做的非常精致,门帘、对联等都非常符合当年戏台的布置;即使观众不会注意,也根据各家不同情况,为每家厅上的牌匾选择最合适的字句;就连地板上的砖也是专门做旧的,并且根据家族情况,吴家和沈家也有所区别……每每谈起这些幕后细节,苏晓苑都忍不住称赞:“这些细节观众真的注意不到,但剧组都一丝不苟的对待处理,虽然不是十全十美,肯定会有疏漏,但只要看到了、想到了,剧组绝对会一丝不苟的完成,不会放水。”

3、伙伴:导演眼光毒,性情温,演员是角色的不二人选

从剧集播出反响来看,除了人物立体,故事吸引人,《那年花开月正圆》里演员的选择、演技也颇受赞誉。这一点,对于苏晓苑来说是意料之中。早在演员试装阶段,苏晓苑就处在被连番惊喜轰炸中。初见陈晓试装,苏晓苑觉得他清秀、腼腆,对他演“熊孩子”沈星移还有些担心,但看到成片后却立马被惊到:“我觉得他太灵了,有一种'只能他演,任何人都演不了’的感觉。“ 此外,外形高大威猛的何润东,和暖男吴聘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但看到成片后,苏晓苑还是忍不住感慨“除了他之外没有第二个人选了”。 对于孙俪,苏晓苑在开播当晚就在微博上大夸她塑造角色的能力太强,是个名副其实的好演员。“所以我特别佩服丁导选演员的眼光,太毒了!”苏晓苑由衷地说到。

谈及和导演的合作,她表示也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但我们绝对争执不起来,因为导演为人特别温和,总能用吴聘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跟你说他的理解,将你说的心服口服。“通过平时的接触,导演丁黑在苏晓苑眼里是个情商、智商都非常非常高的人,工作严谨苛刻却不强势,总能给她和所有人带去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会将我剧本写出来的状态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已经推出的'一镜到底’预告片,剧本里其实只有'周莹有点喝醉了,走进院子了’两句话,但当我看到那一镜到底的时候,我一下子眼泪就出来了,我真没想到导演会用这样的镜头语言去阐述剧本的这两句话。所以作为编剧,你遇到一个好导演,真的是一个非常过瘾、惊喜的事。“

三、双管齐下拼创意,在预判和偶然中制造爆点

进入2017年以来,“大剧营销”逐渐成为影视剧征战荧屏的必要环节。《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火爆也离不开片方、平台方紧抓观众胃口的宣传创意。

1、片方:坚守初心,从“新”出发

除了在线上和观众互动,线下广告铺陈等方面不遗余力,《那年花开月正圆》片方旨将营销传播万象更“新”,用独特的内容、制作作为宣传卖点,吸睛无数。例如开播前,片方就凭借“月圆版”主题预告片引起全民热议、点赞。片花采用158秒的“一镜到底”拍摄手法,通过现实和幻像交织的“双情境”形式,展现孙俪饰演的周莹“醉游幻境”,将人物情绪、风格基调、主题意境逐次渲染开来,做到了技术、形式、内容方面的返璞归真和从“新”出发。截止至9月6日,该版预告片好评如潮的同时收割无数剧迷。

2、江苏卫视:平台为原点,发力短视频,跨界联动“滚雪球”

作为播出平台的江苏卫视早在2016年11月便针对该剧稳步推进大营销。首先,借助“江苏卫视幸福剧场”品牌辐射力,坚持“好剧优播”理念,发挥平台和渠道方“1+1>2”的力量来推进该剧的宣传和转化率;其次,发力短视频,制作投放涵括花絮、直播、采访、热点话题、H5视频、创意剪辑等在内的短视频刺激观众好奇心,引爆粉丝热情;再者,广泛设点布局,整合渠道、广告商、平台三方资源,与淘宝、顺丰、摩拜、咕咚体育展开跨界合作,时刻保鲜话题度的同时既巩固了稳定观众群体,又让江苏卫视实现“滚雪球”般的品牌增值传播效应。

结语

一部赢得观众喜好的大剧必有其过人之处,无论是凝聚在台前幕后的汗水,还是播出后的宣传营销创意,都值得被肯定。对于编剧苏晓苑来说,能够引发观众痛快的哭或畅快的笑,就是她最愿意看到的,正如她所说,“观众能跟着你笑、跟着你哭,一定是剧中某些东西、某句话、某个角色触动了内心深处。观众也好、同行也罢,看了这部剧之后能够有所动容,我其实就已经很满足了。“

今日推送列表

【头条】《那年花开月正圆》编剧苏晓苑:能让观众痛快的哭或畅快的笑,我就心满意足了

【二条】严歌苓:一朝为军人,一世为军人  品质大剧《你迟到的许多年》致敬铁兵精神

【三条】正午放弃的艺人经纪,BAT却在加码布局,头部艺人究竟价值几许?

【四条】市场突破89亿的“影游互动”,正在迎来爆款频出的“黄金年代”?


商务合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