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文豪中唯有鲁迅的古诗写得好,郭沫若填的词不合平仄

 慕容青霄 2021-07-02

鲁迅是真的厉害!不但性格刚直耿介,写的文章泼辣痛快,入骨三分,而且他的古诗也写得好!有许多文豪,以及号称的诗人,根本不会写古诗,主要是分辨不清字的平仄,因为有些字在现代是平声字,但在古代却是入声字,比如学、思、昔、夕、屋等。

有人说,“不以格律害诗意”,这句话虽然不错,但是既然是作诗,总要讲究一点规则吧,就像玩游戏一样,如果没了规则,那这个游戏也就失去趣味了。再说了,杜甫写的诗基本是遵守格律的,也没见有害诗意啊?除非是个别叙事诗故意不合平仄。

鲁迅曾经写了一首《无题》诗,大意是感叹时世艰难,怀念遇难故友的,全诗如下: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郭沫若先生作为一代文豪,集医学、考古、历史、文学、诗词、书法等于一身,几乎囊括了文人所有的荣誉,但他向来与鲁迅不太对付,他见到鲁迅此诗后,也步其原韵,和了一首,全诗如下: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

去国十年余血泪,登舟三宿见旌旗。

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四万万人齐蹈励,同心同德一戎衣。

这首诗是郭沫若先生从日本留学归来时所写,收录于《归国杂吟》中。虽然写的是一腔报国热情,但遣词造句略嫌生硬,有拼凑之嫌,意境也不如鲁迅诗直抒胸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这首诗鲁迅先生押的是“通韵”,即相邻的两个韵通用,并非严格按照平水韵来填的。按“平水韵”分类,“丝、旗、诗”属于上平“四支”,“衣”属于上平“五微”。

没有看到鲁迅先生填的词,但郭沫若先生填词却是不少。

19664月,郭沫若先生一行参观四川大邑县刘文彩庄园,在看完“收租院”浮雕后,他当场题了一首《水调歌头·访收租院》:

一见收租院,怒火迸双眸。大邑地方军阀,暴发一家刘。地狱水牢连比,短剑长刀无数,随意断人头。苦海贫农血,白骨霸天楼。

飞轮转,弹鞭动,火上油。荒淫无耻,佛号金钟伴玉瓯。转瞬人间换了,活把阎王吓死,万众竟来游。百十四草像,海样见深仇。

这首词中,有7处平仄错误,像“邑”、“地”、“暴”、“玉”、“草”字应平,“方”、“钟”字应仄。

后来在公开发表前,他又作了修改,但还是不合平辙,反而比修改前多了7处平仄错误。修改后的词如下:

一入收租院,难忘阶级仇。大邑土豪恶霸,暴发一家刘。水牢地牢连比,长枪短枪无数,随意断人头。苦海穷人血,粮仓地主楼。   

飞轮转,弹鞭动,鬼神愁。荒淫无耻,佛殿金钟伴玉瓯。转瞬人间换了,活把阎王骇死,万众竟来游。教育耿千载,风雷震五洲。

不单是这首词,郭老填的词基本都不合平仄,如满江红、沁园春等,或许是我辈认识太浅薄吧。

相对于词来说,律诗还要好作些,因为律诗的句式、字数固定,平仄具有规律性,只要知道了其中一句诗的平仄,就可以推断出整首诗的平仄。而词则不一样,填词难在记平仄。每个词牌的句式、字数都不一样,而且平仄没有规律性,可能是三连平,也可能是三连仄,所以只能死记硬背,再加上汉字声调的演变,更是增加了填词的难度。

事实上,现代填词简单多了,在五代、两宋时期,词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但要符合平仄,而且还要符合音律,因为最早的词是拿来唱的。

其余像胡适、徐志摩等人都不会写古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