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神经科学家:心理治疗的起效关键是“编辑”这种记忆

 晴日心理 2021-07-22

国际上心理学流派有约450种之多,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主要疗法也不下数十种。不同疗法之间的作用真的相差巨大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

这些问题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学者之间争论不休。

比如,认知行为治疗(CBT)是目前的主流,有循证医学支持,是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首选的心理治疗方法。过去辉煌的精神分析流派在西方国家日渐式微。

但有学者认为,从长时间来看,精神分析流派比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更持久。

然而有更多的学者指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之所以能起作用,很可能与所使用流派或技术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是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能对来访者持续提供共情、倾听、理解和引导,塑造有利于康复的安全环境、强而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有关。所以,坚持长程治疗的效果更加稳定。

不过,随着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发展,这样的答案无法满足研究人员的求知欲望。

他们认为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之所以起作用,肯定与我们大脑中的神经机制、记忆机制有关,肯定有一些过去我们未能发现的共同规律,而且不能否认技术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这些神经科学的专家们对记忆背后的神经机制有了重要的发现:

第一,记忆不是固定的实体;相反,当它们被重新激活时,它们就会进入一个不稳定状态,并且可以在重新激活后的4到6小时窗口内用新信息修改或更新。

第二,特定情景记忆(事件记忆)和语义记忆(概括性知识记忆)是高度关联的,它们共享神经机制,后者是前者的提炼。

第三,带有情绪的记忆比没有情绪的记忆更容易被记住。

第四,情绪的激活似乎是心理治疗成功结果的必要因素。

(相关科研文章:有效心理治疗背后的神经机制「专家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点实际上是记忆再巩固理论的核心——旧有的长时记忆被激活后变得不稳定,在大约4到6小时对其进行修改或编辑的话,该长时记忆可发生变化,然后再稳定下来。

第二点所提到的特定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可看作记忆的不同呈现形式。比如我们在临床心理干预中发现,病理性记忆包括了强烈的情绪、不良的认知、当时的情景或画面,以及躯体的感受。

特定情景记忆对应可能主要指当时的画面和事件,而语义记忆则主要指不良的认知。

而病理性记忆中的情绪在第三点里也提及了。其中,心理创伤带来的是负性情绪体验,而过度夸奖和成瘾行为带来的是正性情绪体验,而这2种情绪体验都特别强烈,也是形成病理性记忆的关键要素。

第四点提到的“情绪激活”,我更愿意理解为病理性记忆的激活。

最后,他们总结了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包括3个关键因素:1、激活有问题的记忆和相关的痛苦情绪;2、同时参与新的情感体验,通过重新巩固改变旧的记忆;3、通过在各种情境中练习新的行为方式和体验,来加强新记忆及其语义结构。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先有效地激活病理性记忆,然后在4到6个小时的时间窗口内改变记忆中的情绪、认知、情景等方面;个体对同一个记忆事件感受到更平和的情绪和更积极的认知后,在行为上发生改变,得到外界的正性反馈,从而获得良性的循环。

这是从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角度,尤其是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理论,理解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的起效的原因,并提出更有效的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的要点,其实是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

我们临床实践中的核心心理干预技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不仅从临床实践角度验证了这种技术高效化的原因,也验证了心理干预技术的高度重要性。

TPMIH从临床实践中而来,目前未得到临床科研和循证医学的支持,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上述的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理论涉及到的“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理论几乎完全契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激活病理性记忆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心理创伤。如果修复得当,记忆会发生良性的变化,有助于精神心理问题的改善。可如果只是激活,没有修复,又或者修复不得当的话,可能会强化了该病理性记忆,令个体遭受二次伤害。

个体甚至可能情绪崩溃,需紧急接受精神科治疗。所以,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如若涉及到心理创伤修复时,最好配备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团队,以应对紧急情况。

另外,科研人员还发现情感记忆的巩固、再巩固主要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而部分精神科药物(比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会抑制快速眼动睡眠,这有可能会减弱心理治疗的作用。

所以,科研人员认为如果抑郁症患者同时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话,精神科医生可以考虑选用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影响更小的药物,比如曲唑酮、安非他酮和米氮平。

从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和缓解精神心理问题,这比传统的心理学流派更科学,相应技术的推广,效果有望更有效。

只不过,认知神经心理学还要解决两个难题。一是如何将以上的新发现与传统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更好地结合?

二是如何精准化找到精神心理问题背后的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内隐记忆层面中的病理性记忆?

我们在临床中使用的手段是深度催眠,可目前该技术的可复制性低,社会大众对催眠也有一定的误解和有色眼光。

希望认知神经心理学能够进一步研究深度催眠激活内隐记忆的神经机制,从更加科学的角度阐述这项古老技术创新性的新应用,进一步解决心理卫生服务领域的难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