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辛格与周总理交谈17个小时后被折服,尼克松:你“叛变”了?

 llljjgg 2021-07-02

1972年2月10日,对于全世界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已经秘密访华多次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陪同下,正式访问中国。当尼克松走下舷梯,立即朝在此迎接的周总理走去,并主动向周总理伸出手。当两国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标志着中美关系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对峙隔绝,迈入新的时代。

早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中美两国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朝鲜战争更是让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到了60年代末期,在美苏冷战的对抗中,美国处于弱势地位,而此时中苏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这一变化,让中美双方都意识到:改善中美关系是势在必行的,这对于两国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对于全世界而言,十分具有大国潜力的中国,与世界唯二的超级大国美国结束敌对关系,正式建交,无疑会改变世界的格局。

基辛格与周总理交谈17个小时后被折服,尼克松:你“叛变”了?

而尼克松做出访华的决定前,还与已经多次访华基辛格有过深刻沟通,以尽可能的做好访华的准备,在这场颇为重要的沟通中,有一个频繁出现的名字让尼克松“耿耿于怀”,那就是我国的周恩来总理。

之所以说这个名字让尼克松“耿耿于怀”,是因为基辛格每次提到这个名字,言语都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恭敬起来,尼克松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微妙的情绪变化。在基辛格口中,周恩来是一位修养极高的绅士,他彬彬有礼,智慧过人,对于哲学,历史的分析精准独到,非常了解美国的情况,尊重他遇到的每一个人。

这一连串的“恭维之词”,让尼克松颇为不解,身为政治家,尼克松很清楚在政治交谈中给予对方适当的夸赞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但如今已经回到了美国,基辛格如此“恭维”对方是没有意义的,他为何要这样做?察觉到基辛格情绪变化,有那么一瞬间,尼克松甚至认为基辛格是不是已经“叛变”了?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尼克松知道,基辛格的一切都在美国,他没有理由和条件叛变。那么基辛格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那就只有一个可能:这个叫做周恩来的人,真的如基辛格所说,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中国绅士,他用人格魅力征服了基辛格。想到这一点,尼克松对自己的中国行,对周恩来更加好奇了。

基辛格与周总理交谈17个小时后被折服,尼克松:你“叛变”了?

时间回到1970年1月20日,已经中断2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在驻波兰的中国大使馆举行。在会谈中,美国发言人首次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这样的字样发言,且这个词重复了3次。虽然此次会谈并未对中美双方的关系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善,但周总理还是敏锐察觉到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变得“缓和”了。

而远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也从我国大使雷阳的发言稿中,发现我国释放的善意,正是因为这两位在本国有着颇高地位的重要人物同时发现了隐藏着官方术语下的信息,一个足以影响世界格局的行动开始策划起来。

1971年7月8日,基辛格乘坐波音707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但他此行的目的与巴基斯坦无关,而是他心中那个古老神秘的中国。宴会进行到一半,基辛格以身体不舒服为由提前离开,坐上了周总理专门派来的飞机,次日中午,基辛格成功抵达北京。

对于这位颇费周折远道而来的“客人”,我方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会,但周总理因其他事情并未出席,这让满心期待的基辛格不免有些失落。直到宴会结束后,基辛格才见到了周总理,接下来,他们要展开一场长达17小时,且极具历史意义的谈话。

基辛格与周总理交谈17个小时后被折服,尼克松:你“叛变”了?

当看到周总理的那一刻,基辛格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据基辛格回忆:周恩来与美国那些养尊处优的政治家不同,他的手粗糙有力,仿佛经常干农活。

两双大手握在一起后,基辛格故作轻松道:这样的握手几十年难得一见啊!

周总理笑着回答:遗憾的是,这次握手还不能马上公开,否则世界都会震惊!

双方坐定后,这场极为重要的谈话正式开始,这场谈话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中美双方的关系是走向正常,还是更加紧张。让基辛格感到不安的是,自己准备了一沓厚厚的资料,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讲话稿,而周总理却只拿出了一张没有写满的纸。

基辛格的不安就来源于此:难道中方根本没把此次会谈当回事?他们对于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到底有多少诚意?如果中方真有诚意,那周恩来如何靠着一张纸的内容进行如此重要的谈话?如果中方没有诚意,那谈话该如何进行?如果不欢而散,自己及随行人员是否能够平安回到美国?

基辛格与周总理交谈17个小时后被折服,尼克松:你“叛变”了?

但随后的交谈,打消了基辛格的所有疑虑,当他看着密密麻麻的稿子长篇大论时,周总理带着认真庄重又不失微笑的神色看着他,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对于自己提出的很多复杂甚至带着一丝冒犯的问题,周恩来总能很快给予得体有效的回答,基辛格不禁怀疑:那张纸上写了多少内容?

慢慢的,基辛格也厌烦了那套精心准备长篇大论的讲话稿,抛出一些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面对基辛格的疑问,周总理面带微笑的平静回答道:不久你就会发现,其实中国并不神秘,只是你不熟悉它而已。

在长达17个小时的谈话中,基辛格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即便这场谈话如此漫长,期间却没有任何人或者电话打扰到他们的谈话,这个有着8亿人口的国家,发生任何事情都有人能够处理妥当,不会打扰到这次会谈。且周总理喝水时,总会侧过身,这种不留痕迹的礼貌和尊重,让基辛格感到十分舒服。

但这毕竟是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碰撞,要说完全放松是不可能的,期间基辛格与他的助手多次交换眼色,尤其是他们提出一些带着冒犯的问题时,随时准备应对周总理的拍案而起或破口大骂,但显然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样的情况一次也没有发生。

基辛格与周总理交谈17个小时后被折服,尼克松:你“叛变”了?

即便是听到带着冒犯的问题,周总理的眼中精光闪烁,大脑飞速运转,敏锐的捕捉着问题中包含的信息,并做出精准关键的回答。这让基辛格意识到,眼前这个总理,是抱着极大的诚意来解决问题的,他尊重会场里的每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后,基辛格不禁为自己的“过于小心”感到羞愧。

在会谈中,还发生了一件让基辛格感到尴尬的事情,当周总理讲到自己大致同意尼克松总统7月8日在堪萨斯城演讲的观点时,基辛格和他的助手们都愣住了,因为这场演讲他们并没有注意。身为美国代表,却不知道本国总统的演讲内容,反而被“对手”提出来,基辛格顿时感到十分尴尬紧张。

周总理察觉到后,微笑的问他们:你们当时在路上,所以没有看到总统的讲话?这样的提问方式,给了基辛格台阶,大大缓解了他的尴尬。面对事实,基辛格也无从狡辩,就点头默认了。或许接下来对方会羞辱自己一番吧?基辛格有些懊恼地想着。

出乎他的意料,周总理面带真诚,详细地为他们讲述了尼克松演讲时的观点,并做出回答:我赞成你们总统的观点,却不赞成给中国戴上“超级大国”的帽子,我们也不参与这场大国比赛。

基辛格与周总理交谈17个小时后被折服,尼克松:你“叛变”了?

原以为艰难无比,剑拔弩张的会谈,因周总理的智慧和语言艺术,让基辛格感到从未有过的顺畅,之前的很多问题又迎刃而解,且在会谈中充分感受到了尊重。且基辛格能分辨出来,这种尊重与身份地位无关,是周恩来发自内心的善意,他做到了抛开成见与意识形态的不同,真心的尊重每一个人。

不过在基辛格第2次来中国时,还是发生一些不愉快。从机场到钓鱼台国宾馆的路上,他看到了一些“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标语,在宾馆的每一个房间里,都放着“打倒美帝国主义及走狗”的英文电讯稿。这一刻,基辛格感到很不舒服,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国家被反对,还因为他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所做的努力就要结束的挫败感。

只是,因上次跟周总理有过交流,直觉告诉他:这些口号和标语或许不仅仅是针对他。思索良久后,基辛格决定暂且放下猜疑,先将这件事告诉周恩来,哪怕是真是要面临失败,也要知道原因。

基辛格与周总理交谈17个小时后被折服,尼克松:你“叛变”了?

当周总理得知这些后,罕见的非常生气,立即问责了相关的负责人,命令他们撤掉所有侮辱外交人员的东西,并把街上的反美口号条幅换成了中美友好。弄清楚了这些并非周恩来的意思,且情况立即发生转变,基辛格这才彻底放心了。

基辛格再次来到人民大会堂时,周总理专门请他们喝龙井茶,在交谈中,周总理用英语向基辛格的每一位随从人员发出问候,记住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和重要经历,这一举动让所有人好感倍增,再也没有第1次来这里时的紧张。

基辛格再次回到美国后,向尼克松表示:在出访中国之前,我仍然认为中国是对我们抱有最大敌意的国家,这是因为我不够了解他们。当我真正与他们的领导人接触后,发现自己之前的观念确实存在很大的偏见。尤其是周恩来,他是我遇到过最有魅力的人。

能让基辛格做出如此反思的,无疑是周总理的功劳,也正是因为基辛格的话及对于周总理本人的钦佩,更加坚定了尼克松访华的意愿。跟随尼克松正式访华的重要经历,让基辛格再次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折服。

在基辛格后来的回忆录中提到:中国的外交家不讨价还价,也不搞小动作,他们会亮出底牌进行说理,并对自己的道理进行辩护,非常具有协议精神。基辛格之所以能对我国的外交家做出如此高的评价,正是因为带给他最深刻印象的中国外交家,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周总理,这盛世,如您所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