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姓十大历史名人,总有一位让你膜拜!

 避风得水 2021-07-02

温姓是中华姓氏中的一个著名姓氏。在宋朝《百家姓》中,排名第321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大姓中排名第104位,人口约2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6%。

温的本义是河名和地名,古温水在今贵州遵义东面,即今天的洪江;古温地,因温泉而得名,在今河南温县。据《温县县志》,在夏朝初已经有温国,在今河南温县西南。今县城西5华里,在远村众神庙附近有一眼温泉,昔时口大如盆,水流5公里,泉水常温。清乾隆时,温县西五里源仍存有温泉,乾隆末泉水枯竭。最早居于此处的氏族遂称温氏族。


1

温平(得姓始祖)

温平是古温国立国者。

夏代历史上有“太康失国,少康复国”的事件。少康帝复国是消灭了有穷王寒浞后才恢复了夏王朝政权的。在消灭有穷王过程中,昆吾氏有一个叫“平”的人功劳很大,被少康帝封到了一个有温泉的富庶之地,作为夏的一个属国。该国因境内有温泉而称温国。温国立国者“平”就以国为氏称温平,是为温氏的始祖。温氏历史上最显赫的唐初宰相温彦博家族墓志上是这样记载这一温氏起源史的:有平者,佐夏灭穷,受封于温,因以命氏。其后裔子孙尊温平为温姓得姓始祖。

2

温序(东汉护羌校尉)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温序受平定北州的骑都尉弓里戍赏识推荐,被汉光武帝越级提拔为御史,后因病免官。

建武五年(公元29年),病愈后任护羌校尉。当巡视至襄武(今甘肃漳县)时,被凉州割据者隗嚣部下将领苟宇劫持,并劝其投降,共图天下。温序坚定地说:“我受国家用重任,万死不辞,怎能贪生背德?”苟宇仍不死心,反复劝说。温序顿生怒火,以所持铜节击杀数人。隗嚣见奈何不得,乃给以剑,令其自裁。温序接剑后,对左右的人厉声说:“既然为贼所副杀,不能让我的胡须被贼土玷污。”便“口衔胡须”,自刎而死。

光武帝闻听后很感动,命令温序的部下送葬洛阳,赐城边地葬之,并给家属厚恤,任命温序的三个儿子为郎中等官。长子温寿后为邹平候相,夜梦其父言:“久客思乡里。”温寿立即要求退休,将温序尸骨运回故里,葬于祁县祖坟。

3

温峤(骠骑将军、江州刺史)

温峤(288年-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晋名将,司徒温羡之侄。

温峤出身太原温氏,初授司隶都官从事,入刘琨幕府积功至司空左长史。西晋灭亡后作为刘琨的信使南下劝进,在东晋历任显职,与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他先后参与平定王敦、苏峻的叛乱,官至骠骑将军、江州刺史,封始安郡公。

咸和四年(329年),温峤病逝于武昌,年仅四十二岁,追赠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

4

温子升(东魏大臣,著名文学家)

温子升(495-547年),字鹏举,自云太原人,生于济阴冤句(山东菏泽市)。东魏大臣,著名文学家,北地三才之一。

晋朝大将军温峤后代。父亲温晖,曾任兖州左将军长史,行济阴郡事。北魏孝明帝初年,东平王元匡召募辞人,补充御史,时年二十二。永熙中,为侍读兼舍人、镇南将军,加金紫光禄大夫,迁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馆客元瑾作乱,高澄怀疑温子升同谋,囚入晋阳监狱,饿死狱中。著有《文笔》35卷、《永安记》3卷传世,辑录《温侍读集》。

5

温彦博(唐朝宰相)

温彦博(574年-637年),字大临,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朝宰相,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次子,礼部尚书温大雅之弟。

出身太原温氏,曾在隋朝担任文林郎、通直谒者,后为幽州司马,随罗艺归唐,历任幽州大都督长史、中书舍人、中书侍郎、雍州治中、御史大夫,封西河郡公。

贞观四年,升任中书令,进封虞国公。贞观十年,升任尚书右仆射。十一年,病逝,追赠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谥号为恭,陪葬昭陵。

6

温大雅(隋末唐初思想家、史学家)

温大雅(约572年—629年),字彦弘,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长子,隋末唐初思想家、史学家。

温大雅兄弟均以文学知名。温大雅初任东宫学士、长安尉,因父去世,解职归家奔丧,时天下大乱,不再出仕。大业十三年(617),李渊从太原起兵,厚礼聘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典掌机要。次年(618),李渊自立为帝,命为黄门侍郎。其弟温彦博为中书侍郎,二人同列朝堂供职中枢,深受李渊的信任。李渊曾感激说:“我起晋阳,为卿一门耳”。温大雅深感兄弟共掌机要虽为“时人荣之”,但亦会遭人所议。因此他力辞黄门侍郎职。武德二年(619年),调任工部侍郎。不久,调任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因争夺皇位,展开激烈的斗争。李世民表推温大雅出镇洛阳,以为外应。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即位,温大雅升任礼部尚书,封黎国公。贞观三年(629年),温大雅去世,时年五十七岁,谥号孝。永徽五年(654年),追赠尚书右仆射。

7

温大有(唐初大臣)

温大有,即温彦将,字大有。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大臣。温大有出生于书香之家,其父温君悠曾任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温大有不仅有学识渊博的父亲,还有和他一样自幼就博览群书、聪颖异人的两个哥哥温大雅和温彦博。还在他们青少年时代,父亲的朋友薛道衡、李纲就断言三兄弟“皆卿相才。”

8

温庭筠(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9

温日观(宋、元之际书画家)

温日观(?—1291后)宋末元初画家,杭州葛岭玛瑙寺僧,俗姓温,初名玉山,法名子温,字仲言,号日观,一号知非子,通称温日观,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生卒年不详。性烈嗜酒,好穿短衣,宋亡,出家为僧,佯狂于市,痛骂杨琏真伽(杨为元朝江南释教总统,曾盗掘赵宋皇陵及大臣冢墓一百多处,系贪色爱财之徒)。后定居杭州玛瑙寺。

10

温纯(历任知县、巡抚、吏、工部尚书)

温纯,字希文,三原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任知县、巡抚、吏、工部尚书等职。《明史》载:“(温)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允称名臣”。他一生为创建地方公益事业不遗余力,虽三朝为官而家无积,是三原古龙桥的倡建者。

1、温玉成(1915.10~1989.10.29)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人。出生于农家。1929年,年仅15岁的温玉成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温先星(1914—1990),江西省石城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由于温姓名人之多,在此无法一一列举!免得温家人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