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至譽無譽 2021-07-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指导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政府推动引导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政府推动引导,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当前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发展基础总体上仍比较薄弱,特别是产业和就业还不稳定,部分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客观而言,脱贫地区发展基础薄弱,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存在短板弱项。面对这种现实状况,仅仅依靠脱贫地区自身发展,走上乡村振兴之路,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有不小难度。因此,有必要加强政府推动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意见》围绕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的部署,不论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对于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都体现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用稳政策、防返贫、强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等举措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涉及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一系列政策。这就要求政府在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立足现实需要、着眼未来发展作出调整优化。要以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牵引,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社会市场协同发力,扶上马送一程,以长效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展壮大产业 深化开发式帮扶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重点。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重要原因在于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起来能够激活诸多积极因素、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让脱贫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让脱贫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稳定收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意见》提出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具体举措。一是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发展壮大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走市场化道路,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做好产业布局,避免出现“拔苗助长”。二是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发展壮大产业,要懂地气、接地气。比如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有利于产业后期发展培育。三是构建发展壮大产业的良好环境。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继续优先支持脱贫县,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使脱贫地区产品有出路、有市场,产业发展壮大有动力、有前景。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客货共线铁路、水利、电力、机场、通信网络等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扶志扶智相结合 激励勤劳致富

扶志扶智相结合,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我们充分发挥脱贫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脱贫群众依靠坚定意志和自身努力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决心和能力,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进一步激发脱贫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意见》提出,扶志扶智相结合。一要大力推动脱贫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脱贫地区普遍增加公费师范生培养供给等举措;把人力资源开发摆在重要位置,为脱贫地区培养更多不离土不离乡的实用人才;树牢“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培育更多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骨干力量。二要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比如,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继续实施重点高校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

强化兜底责任 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就应把群众的身边事要紧事烦心事解决好,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意见》从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出发,围绕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等提出若干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使脱贫群众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共享发展成果。

因此,加强制度保障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向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