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疗后粒缺伴发热风险如何评估?看看 NCCN 指南怎么说

 风景8755 2021-07-02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是指单次体温 ≥ 38.3℃,或体温 ≥ 38.0℃ 并持续 1 小时以上;且中性粒细胞 < 0.5×109/L,或 < 1.0×109/L 但预计 48 小时内降至 0.5×109/L 以下。

粒缺伴发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炎症的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病原菌及感染灶往往也不明确,而发热可能是严重潜在感染的唯一征象。

因此对于肿瘤科医生来说,掌握化疗后出现粒缺伴发热风险的评估,并积极采用骨髓生长因子进行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下面我们通过 6 张图表,来看看 2017.V1 版 NCCN 骨髓生长因子指南中是如何推荐的。

图片

图 1  风险评估和骨髓生长因子的预防使用(MGF-1)

图片

图 2 风险评估和骨髓生长因子的预防使用(MGF-2)

图片

图 3 第二疗程及后续化疗前评估(MGF-3)

图片

图 4 骨髓生长因子的治疗性应用(MGF-4)

表 1 高度粒缺伴发热风险(发生率>20%)的肿瘤类型和化疗方案

图片

表 2 中度粒缺伴发热风险(发生率10%~20%)的肿瘤类型和化疗方案

图片

编辑:汪小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