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论语》之“有朋自远方来”

 晴耕雨读爬格子 2021-07-0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强调的是知己难得。

    这里的“远”字不仅仅是指空间上的远近,还可以是时间上的久远。古语有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人,会有很多人从我们身边走走停停、来来往往,我们亲戚、朋友、同事,可能并不是我们的知己,只是由于工作关系、亲属关系形成的“业缘”、“血缘”关系 ,一旦工作变更或者退休、死亡,这样的关系就会宣告结束。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很难找到一个知己。

    特别是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后,知己难觅的感觉就体会的更加深刻。在读书时期,人们朝夕相处,自然会形成一批志同道合的好友,而工作后,同事之间只是由于工作关系而临时组成的一个团体,除了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大家都要忙自己的事情,所以,也没有深入了解的时间。我也曾为此感到过失望,不过后来也慢慢接受了“同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塑料化”这样一个事实。这样也好,可以静下心来提高自己,减少了很多无谓的社交。

   《论语》里说:“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就是强调人获得一个知己的不容易,获得后的欣喜之情。这个远方,可以是空间上的“远”,也可以是时间上的“久远”,比如被称为“世纪的早产儿”的尼采,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他是孤独的,直到他死后,他的思想价值才被后世所认可。回顾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死后才赢得“身后名”的,这其实也是强调的是“有朋自远方来”,甚至是过了几个世纪才被人发现,才碰到认可自己的人,这其实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孔夫子才会说“不亦乐乎”。

    这对我们结交朋友、为人处事也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没有知己的时候,也不要悲伤,因为知己本来就难得。特别是作为老师,应该让自己做到“为了学问而学问”,准备一生的寂寞。我们很多时候总是会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会抱怨领导的政策,会抱怨身边的同事,会抱怨难说话的家长。这其实也是说明对方是不理解你的,不认同别人的观点,证明你们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孔子的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其中的道理,知己本来就非常的难得,得从“远方”而来,我们身边没有知己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你认为别人不是你的知己,其实反过来也成立,你也不是别人的知己,别人不了解你,其实正说明你也不了解别人。因此,对待不同意见最好的方法就是“甘于寂寞”,只要他们没有的说法、做法没有损害到你的合理的切身利益,那就允许他们的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