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析:没有思考,就没有教育契机

 晴耕雨读爬格子 2021-07-02
   今天早上,一位学生早读迟到了,于是我把她留在了教室外了解一下情况。这位学生给的迟到的理由是:家里停电了,门打不开。这个是客观事实,但这件事情值得记录的点不在于学生迟到的事实,而在于这位学生在阐述其迟到理由时的语气语调还有肢体动作以及后面剧情的反转和我抓住的教育契机。
    “家里停电了,门打不开”这几个字,这位学生几乎是咬牙切齿地一个一个字往外说出来,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不耐烦且理直气壮。于是我的情绪也有点受影响,我就问:你说话的态度是怎么回事?说完这句话我立马意识到这样下去,对话肯定是没有任何正面作用的,于是在脑海里迅速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刚好,不久前我找她聊过关于影响说话效果因素问题,于是我就语气缓和了一点,把话题转向了我们之前讨论的一个问题:影响谈话效果的因素。我们之前讨论的结果是:事实不是最重要的,阐述事实的语气语调、肢体动作才更重要。于是我就用这个曾经已经得出的结论,来分析现在的问题。把她说话的语气再重现一遍,让她感觉这样说话是不是恰当?同时,也把学生找我问问题这一现象做出类比,假设有学生问问题,我恶狠狠地一个一个字去解释,学生以后还会问我问题吗?
    后面我叫她平复好情绪,再把迟到的理由再说一遍,带着情绪说话和没有带着情绪说话,传递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这里我感觉非常不妥当的是我的教育目的太过明显了,也许这位学生后面说话只是为了顺应我的思路,满足我的要求,希望早点结束我们之间的对话而故意做出来的表现而已。

你生活在人们中间,你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愿望都会影响到周围人。——苏霍姆林斯基

    中间还出现了一个插曲,在我指出她说话方式的时候,这位学生说:可能是我的成绩不好,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这位学生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所以迟到的时候我就会去找她问话。这个时候,我就非常快地用两个事实否定了她的看法:
    1.班上T同学成绩也暂时落后,但是上周她迟到的时候,课后主动跑到我的办公室来跟我解释理由,所以沟通的技巧和成绩并不是直接相关联的。
    2.这位同学这次是考的不是很理想,但是前面几次考试其实还是有非常不错的表现,所以她的成绩并不属于比较差的行列,只是这次没发挥好而已。
    通过这两个事实,特别是第二个事实,我感觉学生有一种被肯定的感觉,后面说话的表现好了很多。

为了爱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因为世界上没有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的事物了。——苏霍姆林斯基

    事情的最后,故事还出现了反转。这位学生的家长给我发了微信,说家里停电,学生没有骑电动车去学校,希望我通知她课后在校门口等她家长来接。这个事实是我在和学生谈话时所没有掌握的,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等我去通知学生的时候再去问一下她是怎么来学校的,同时对这个行为提出肯定,因为,这位学生内心是非常不愿迟到的,为了不迟到,我都不知道她是怎么来的?她有很大的可能还没有吃早饭。
    这位学生为了能够赶到学校,做了两件很了不起的事:
     1.没骑电动车就赶到了学校(比规定时间晚到了几分钟而已);
     2.没吃早饭。
    刚在课间再去询问了一下,结果是早上是她妈妈来送她来学校的,早饭还没来得及吃。我觉得这个教育契机来之不易,赶紧在班里询问其他学生有没有带零食的,拿出来给这位学生分享一下,结果征到了牛奶和面包。这位学生一开始是拒绝接受,我就说下次你带了面包和牛奶再还给别人。然后她就这样半推半就接受了。通过这样处理,把和那位迟到学生的关系一下缓解了,同时对班级其他同学也是一个教育作用,让他们懂得分享和帮助他人,在一定程度上对我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也是一个更新。
    这件事再次告诉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耐心调查就没有事实的真相!
 没有思考,就没有教育的契机!

没有思考,就没有教育契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