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等,这一生满哀困。追,这一生在进取。

 AlanZhu1978 2021-07-02

2004年,张学友活出生命Live演唱会上,主要是翻唱其他歌手的代表作。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张学友接连唱起了两位已逝的歌手代表作向他们致敬:《等》《追》,陈百强和张国荣。都是一字歌名的歌,更都是两人人生态度的体现。

等,总是难免要做的事。关于等印象最深的一首歌,就是陈百强这首歌名就叫《等》的代表作。

人和歌有时候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这样从小听到大的歌手,总是难免把二者联系到一起,然后连结成一个自以为自洽的故事。而陈百强匆匆的一生,又留下这么多好听的歌,更是如此。

陈百强的创作力,尤其是歌唱生涯的前半段,还是很旺盛的,从第一张专辑主打歌《眼泪为你流》开始,还有知名度比较高的《偏偏喜欢你》,自传体的《我的故事》,差不多有30首吧。而这其中有一大半的填词人都是郑国江。

郑国江是80年代香港最高产的填词人没有之一了,据说几年前作品数量纪录才被林夕打破。不过两人风格迥异,郑的词通常都是周正端庄,有些古朴,有些保守,正能量满满,这恰恰也是他被诟病的地方。这可能也和他的小学美术老师本职工作有关吧,所以包括他自己都给自己定位为“词匠”。但大部分作品的意境营造、感情渲染,还带点哲理,功力还是上乘的,比如把张国荣推上一线的《风继续吹》。郑张之间也有个“打折赠词”的故事,就是说张国荣想找郑帮他的专辑填词,而郑的专家费标准太高(每首3000港币),公司不舍得出,张自己掏不起,只好上门把自己在娱乐圈摸爬滚打8年仍未磨灭的唱歌梦和郑倾诉了一番,郑十分感动,然后还是拒绝了他。当然只是拒绝免费,钱还是得收的,半价,而且买一赠二,于是有了鼓励张这样的年轻人不息进取的《默默向上游》《人生的鼓手》《我要逆风去》。

郑和陈百强的合作是非常多的,陈的第一张中英文各一半的专辑中文词都是郑填的,后来还有一张专辑11首歌郑填了10首的情况。好处是人物形象统一,听郑说话也是那种谦谦君子,配上粤语的抑扬顿挫,说话都有一种诵诗的感觉,和陈还是挺搭的,所以很好地塑造了陈的儒雅形象,陈在84年的惨遭滑铁卢的专辑就是一首郑的作品都没有。不好的地方当然就是风格有些单一了。

这首《等》,是84年底陈参与主演的电影《圣诞快乐》主题曲。电影里也有张国荣客串,但那时候两人心存芥蒂,心照不宣地没有同镜头出现。这首歌就是陈百强+郑国江,陈在后来的演唱会上多次提过,这是他最刻骨铭心的一首歌。

还得回到他和翁静晶的故事了,那一年翁嫁给了大她20岁的刘家良,陈酗酒并大病一场。痛定思痛,这些年的合作,早就友达以上,但他这种儒雅温和的性格也让他始终没能往前一步。他给他们合作的电视剧《突破》写了一首歌《涟漪》,也是郑填的词,把“静静”“百样(粤语和百强有些谐音)”都写了进去,翁问他是不是写给她的,他笑而不语。

到最后只有在《等》里骂自己:糊涂换来一生泪印,今宵的你可怜还可悯!糊涂是你的一颗心,他朝你将无穷的后悔,这一生你的心里满哀困。据说郑的整首词陈改了一个字,就是最后一句“满苦困”改成了“满哀困”。

但痛归痛,本性难移。遇到更加主动的赌王千金,一种家世悬殊的自卑让陈又是躲避,一步步把何推到了许家花少的身边。等到何要嫁人了,陈百强出的专辑名字就叫《等待您》,专辑里并没有叫这个名字的歌,但全部都是哀伤的主题,仍是一首陈百强+郑国江的作品《对酒当歌》最为点题:明明旧梦已告终,怎么偏不放松,我为何要不断地寻梦?情还活在我心中,怎忍宣称告终,这份情你怎会不懂?只是寻,不去努力抓住,梦想找到了也会飞走的。

陈唱着对酒当歌,现实中也是这么做的,据说最多一天能喝两瓶洋酒。这样糟践自己,才有了后来的昏迷不醒。昏迷的时候,翁何都来探视过。去世以后,何更是不在意人妻的身份,执意抬棺。在10多年后,陈的一次追思会上,翁还背着30年前陈送她的LV包出现,虽然已经明显掉色。

等,确实是难免的事,但等,不是无所作为的过程。相反,等,其实是给了你主动作为的时间窗口。“莫道你在选择人,人亦能选择你,公平,原没半点偏心。”这句歌词道出了等待背后的道理。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后果,没有什么是唾手可得的。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而不是给只知道等机会的人。风险也是一样,不同的应急准备,后果也是不一样的。张学友的《情书》有句歌词我也特别喜欢:等待着别人给幸福的人,往往过得都不怎么幸福。

与寂寞的等相对,就是不懈追求了。正巧,和陈百强至交多年的张国荣,唱过一首也是一个字歌名的歌《追》。

两个人年纪相仿,都是渴望完美的处女座,多次交叉此涨彼伏的经历,类似的富家子弟气质,还有让人唏嘘的结局,所以也是经常拿来做比较的。只是陈确实家境不能和赌王何家比,但也算殷实,从小也是受宠长大。而张虽然出身也算商家,父亲是著名裁缝,号称给马龙白兰度做过西服,但全家在“三合一”的房子里住着,工作繁忙的父亲有时候都认不全十个孩子,所以张一方面可能比较早接触到所谓高品位的着装而培养出气质,另一方面也比较早就自立了。

《追》这首歌出自94年。他在89年宣布告别歌坛之后,追求的目标就是电影了。虽然他在唱歌方面还没啥成绩的81年就得过最佳男主角提名,但后来一直是提名都擦肩而过,特别是他满怀期待和信心的胭脂扣败给了洪金宝。到了91年的阿飞正传,他已经打算再拿不到就定居加拿大不回香港了,心理脆弱的他都没敢到现场,好在最后获奖的是他(但也是他唯一的一次,却还没现场领奖),才有了后来的霸王别姬、东邪西毒。还有这部《金枝玉叶》,陈可辛导演,电影主题曲就是这首《追》。电影里张演的就是一个音乐人,里面有三首歌交由他来唱,据说这也是陈可辛下的套,也是电影的卖点。当时张还要面子,死活不肯把他唱的版本放到电影原声音乐专辑里,所以想听他唱必须得去电影院了。

而原声专辑里收录的是作曲李迪文的版本。李迪文,Dick Lee,应该是新加坡的华人,主要是玩音乐剧的,偶尔跨界到流行音乐来,90年代初,还帮林忆莲制作过歌,也传过绯闻。后来他的经典之作就是和张学友合作的《雪狼湖》了,担纲整个的音乐,还创作了《爱是永恒》等几首重点曲目。词,林夕,和后期张国荣的合作非常默契。

但是不到一年,张国荣还是耐不住寂寞,彻底不管不顾全面复产复工。95年推出了专辑《宠爱》。收的都是他前几年电影里的歌,一下引起哄动。像我这样听歌的时候他已经引退的,也是第一时间买来磁带。对了,里面有4首歌来自他本人的作曲。

《追》做为他前后两段歌唱经历承前启后之作,也是一首表露心迹直抒胸臆的作品,“这一生也在进取”“一追再追,只想追赶生命里一分一秒”。当然也强调,追的过程不要忽略身边的人和事,追求这件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目标死磕的。

相比谭陈,第一个出个人专辑的张国荣,奋斗经历还是要波折许多的,据说80年代香港人教育年轻人不要放弃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连张国荣都要熬十年”。曾经着急当电影男主角,签完合同到了片场才发现中了风月片的圈套,同样上当的还有女主角黄杏秀,后来成了唐伯虎点秋香里那个祝枝山的妻子;当一线歌手演唱会的垫场歌手得意忘形学大腕给观众扔帽子,结果被观众扔回来并嘘下台;拍武侠片不懂给武师塞烟吊威亚的时候被暗算磕破头……但就像他那首《人生的鼓手》唱的:沿途甘苦细细味,炎凉世态慢慢尝,心中鼓声更劲更响,怀着理想继续上

不过他熬的这几年,追求理想的同时,追的女朋友也不少。和陈百强不同,他主动多了。毛舜筠,一起拍片认识的就主动追,但主动求婚还是惨遭拒绝,后来两人仍然是好友,还在《家有喜事》里演一对,再后来毛还专门出演张自编自导的作品以示支持,去年演了快40年戏终于获得金像影后。雪梨,就是古天乐版神雕的李莫愁,当时也就十六七岁了,一心想和姐姐米雪那样当演员,米雪不放心但执拗不过,自己太忙盯不了,看到电视台有个小伙子看上去老实,上下班还同路,就请他帮忙照顾,一来二去就好上了,但没一年雪梨觉得这个叫张国荣的小子没什么前途,就甩了他,可惜后来她的感情经历更是多舛。杨诺思,当时钟表大王后来进入娱乐界开办英皇娱乐的杨受成的女儿,老杨就独具慧眼觉得张是个人才,主动结交,还介绍女儿认识,张也是主动追求,但一年后,幼年玩伴唐的出现,让他发现真爱究竟是谁,张也向小杨坦承,当断则断,并开启了新的人生。

张国荣的《追》,和陈百强的《等》,各一个字,动静相对,两种人生态度,也走出两条人生道路。这两首歌,也是两人分别的最爱,张也在后来的演唱会上把《追》作为谢幕曲。后来歌手翻唱两人的作品,也常选这两首歌。再来听听张学友在演唱会上对这两首歌的演绎吧。

陈百强和张国荣都很爱哭,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陈会选择借酒消愁。但张要更具有韧性一些了。捡起被扔回来的帽子,擦干眼泪继续奋斗,被人说演不了花旦,就刻苦学终于演活了程蝶衣。但疾病带来的痛苦肯定是远甚于此,令人不胜唏嘘。张最后的遗照,是他一直认为最好的时候的自己,就是这首《追》作为主题曲的电影《金枝玉叶》的定妆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