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林的《情人》:“同歌不同命”的故事

 AlanZhu1978 2021-07-02
继续台湾女歌手,这位是老友在留言多次点到的了。但感觉真没太多可写的,我对她的熟悉程度也不是太高。现在可能记起的人也不多了吧,毕竟已经退隐20多年了,不过也是有几首经典长存在脑海的,比如这首《情人》。


其实唱这首《情人》的时候,杨林已经是作为歌手的后期了。80年代的杨林,可以说是占据清纯少女形象的前排多年了,但进入90年代,她也意识到了这个瓶颈,做了不少转变,无论是形象还是歌路。

80年代初的甫一出道,就是跟着音乐大师刘家昌学艺,应该说是师从名门,但偏偏唱功方面是她到最后都被人诟病的地方,可能这也真和天赋有关吧。前两张专辑是在刘家昌的包装下,走的假小子路线。这显然不合时宜也不合杨林,这两张专辑并没有什么反响。

接下来便是一个玉女形象的转型,也明确了偶像歌手的定位。尤其是和齐秦的合作,打造了她这个阶段的几首经典之作。




还有后来唱《北京一夜》以及带出刘若英的陈老师的早期作品。那时候的陈老师已经已经在作品上特色鲜明了,《单纯的动机》是杨林少有的展现广阔音域之作,《心中之诗》则是口白和吟唱交织。这个时期的恬静单纯,确实使杨林在当时的歌坛有一个独特清新的存在,这张齐秦和陈老师联手加持的《窗》专辑也是我比较钟爱的。



在这之后,杨林还拍了一部电影并唱了电影主题曲《尼罗河女儿》。有了《窗》的高度,即便是加大了人文气息,收录了这首歌并以《纯白》为题的专辑也再难超越过往了。


于是杨林开始了突破转型,走上了成熟风情的歌路。而唱片公司也从原来的综一唱片变成了国际大牌宝丽金。其实也就是宝丽金在华人音乐圈不想仅限于香港,开始进军台湾,收购了综一。这也确实给了杨林转型的机会。


杨林的专辑封面不再是懵懂少女托腮凝思了,而是类似玛丽莲梦露发型和造型的诱惑,声音也更多了迷离悱恻。


《情人》就是这个时期最为卖座的一张专辑以及主打歌了。专辑的质量也确实不错,集合了当时的中坚创作力量,给出了不少佳作。

不多推荐了,就只推一首陈小霞的《你是我今生该等的人》吧。

《情人》的作词姚若龙,作曲薛忠铭,也是多次出现的创作人了。歌曲唱出的是情人之间应该坦诚相见,不能奢望无灰度的信任,也不能想着一方无条件的付出。姚若龙的笔触保持了一贯的细腻:
只要面对爱情 很难不多疑
谁都知道情人眼里,容不下一颗沙粒
对你付出全心 当然要你全意
爱情的世界不能分心
关于爱的比例 表面说不介意
谁都知道情人心里,藏着一座天平
用来量量我的热情,量量你的回应
渴望完全的交心

杨林的演唱突出了一种娇柔的妩媚,也使得这首歌有着独特的惊艳,也让这首歌成为她后期歌路的代表作。

但这首歌还有彩蛋。因为这首歌并不是杨林的原唱。而是一个叫何如惠的歌手,歌名叫《坦白》。除了歌名不一样,词曲都是完全一样的,甚至连编配都没有太多变化。


平心而论,何如惠更唱出了这首歌应有的爵士乐感,醇厚的声音也唱出了另一番韵味,但红不红这事,就不好说了。

何如惠是谁?如果是张学友的铁粉,应该能有印象吧。张学友早期的国语专辑《似曾相识》标题曲就是和她合唱的。


还有之前我也提过的,周治平那首著名的《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原唱也是她,而后张学友才拿去翻成了粤语版《明日世界终结时》,再之后周治平才回收自己演绎。




但就是这样的加持,依然没有让嗓音和唱功俱佳的何如惠在歌坛站稳脚跟,出了两张专辑之后就在歌坛销声匿迹了。当然也有形象定位、推广力度等方面的问题了。

而杨林却凭借着《情人》在90年代初成为说到台湾女歌手不可不提的浓墨一笔,也是同歌不同命了。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不少,留在以后慢慢回忆。




经过了《玫瑰情话》《她比我更好吗》《也许我不同》等同类风格的专辑和歌曲之后,杨林的熟女路线也基本到了极致,市场反应也转淡,杨林也认清形势,及时抽身而出,开始减少了演唱事业的投入。到了2000年以后,更是专心于绘画创作,以才女身份出现,据说也小有成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