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下个不停

 AlanZhu1978 2021-07-02
昨天下了场小雨。下午开完会只好打了个车,看着车窗外的雨,想起来正好可以听前几天朋友提到的这首歌。用手机刚放出两句,前面的师傅就说到:“这是刘文正吧?”


没想到还能碰到这么耳尖的同好。虽然说这首《三月里的小雨》同龄人或再年长一些的人可能都听过,但在80年代首先听到的都是各种翻唱版本,未必都知道刘文正是原唱。而84年刘文正就毅然退隐,只是后来有几年出来开公司扶持新人,但没过几年又把公司关门大吉,再也没有出现。所以对于错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刘文正会显得神秘甚至陌生。

也不需要用各种数据来论证他当年有多火了。“男听刘文正,女听邓丽君”是七八十年代自发形成的标语。不仅是在台湾,他的专辑在新马地区也是畅销冠军,内陆其实也早就有他的歌流传,只不过可能都是别人代言的。


金钟奖设立最佳男歌手开始,连续三届都是他(中间空缺一届,后来他退出了,接续获奖的是费玉清)。罗大佑的第一首公开发表的作品是写给他的。



陈小霞的第一首公开发表作品也是写给他的。


这首《三月里的小雨》也是一对夫妇联袂发表的第一个作品。歌坛创作夫妻档还是有几对的,张宇十一郎,林秋离熊美玲,卢冠廷唐书琛,再就是这对了:谭健常和小轩。谭健常很早就从事音乐行业了,组过乐队,也有过创作,但遇上小轩之后,更是珠联璧合,特别是一些古典韵味的词曲造就了不少经典,比如也是俩人的第一批作品里的,由费玉清唱的《变色的长城》。


而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品式轻歌,也是俩人的擅长,比如后来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


而这首两人创作上初始碰撞的结晶,据说一开始还有些磨合。其实听起这首歌的旅律,是藏着一些厚重感的,但编曲后来的走向还是采用了明快的方式。小轩一开始的创作方向也像是当时的民歌一样,带着浓烈的诗歌感。但谭健常坚持要用“淅沥沥沥、哗啦啦啦”这样的拟声词,用朗朗上口替代掉几句,为此两人大吵了一架。但最后小轩还是听从了。而两人为了作品创作吵架据说也是常事了。

当然事实证明了谭健常判断的正确。流行歌曲能广为传唱是成功的重要标志,而刘文正轻快的演唱和独特的腔调,唱起这几句拟声词也是让人印象深刻: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
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啦啦哗啦啦啦流不停

但这样的雨声溪流声,营造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有些喧闹,也更好地映衬内心的空寂:

小雨陪伴我小溪听我诉,可知我满怀的寂寞
请问小溪谁带我追寻,追寻那一颗爱我的心

这张1981年的同名专辑也成为刘文正歌唱的巅峰。而且刘文正一直是不甘于重复自己,从歌林到东尼,再到宝丽金,每个阶段都在变化和创新。

80年代的《三月里的小雨》里和70年代的《小雨打在我身上》就有了明显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现在再回首纵观来看,很大程度上就有刘文正的引领作用。

比如这首《飞鹰》也是他的钟爱,现在听来充满八十年代的质感,后来他成立的唱片公司就是以飞鹰为名。

后来去了宝丽金,尝试更多了。但自然也有风险,销量和评价不一。于是刘文正突然就厌倦了,干脆不再出新歌了。

这首歌开始一分多钟前卫感十足的前奏,就很有先锋性了。

90年代移居海外后,刘文正就没再在公众视野出现了,包括很多曾经的圈内好友也不能见到他,高价码的邀请,打着感情牌的相约,都没能打动他,留给当年喜爱过他或后来才听到就喜欢上他的歌迷只有思念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