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揭秘!鉴定唐代金银器几种方法?别再吃亏上当

 新用户99079681 2021-07-02

  陕西作为大唐国本重地,建国后陆续出土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唐代金银器,其中包括何家村窖藏与法门寺佛宝出土这两次重大发现与收获。

  

  唐朝金银器出现繁荣景象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唐朝继承和发展了汉代以来人们对金银所具有的神秘观念,汉代方士认为“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到了唐朝这种观念仍然盛行。同时唐代统治者又把金银器皿的使用渗透到社会等级观念之中,为保证统治阶 级对金银器皿的独占。

  金银器的商品化和民众化。商品化主要体现在器物的大批量生产上。邵武窖藏、临灃柏枝乡南宋窖藏等处均出土了大量同形器,是大批量生产的实例。金银器的使用阶 层大大扩大。等级不算太高的墓葬内也开始随葬成套的金银器。墓葬壁画上的图像资料有助于判断器物的功能,并显示了金银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壁画图像与器物的综合研究为例,齐东方教授批评了当下学界研究领域划分过细的现状。

  

  对唐代金银器影响最 大的另一个地区是萨珊。萨珊是3-7世纪波斯帝国的一个王朝,其疆域从幼发拉底河一直延伸到兴都库什山脉,其金银工艺举世闻名。公元651年,萨珊被阿拉伯人灭国后,其王子卑路斯和大量波斯人流亡到中国,再加上此前唐王朝曾与萨珊王朝频繁通使,其发达的金银器制造技术很自然就传到了中国并影响了唐代金银器的制造。唐代金银器中的金银长杯就是对萨珊式银器的模仿和改造。多曲长杯原本是典型的波斯萨珊式的器物,口沿和器身呈变化的曲线,宛如一朵开放的花朵,唐朝人对这种造型奇特的器物十分喜爱。但是,萨珊式多曲长杯内部有突出的棱线,与中国器物光滑的内部不同,使用功能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优美的形态和使用上的缺陷成为实用与观赏之间的矛盾。为此,唐代工匠加高器足和器身,淡化内壁突起的棱线,经过不断的改进和调整,中晚唐时期的多曲长杯,表现出了全然不同于萨珊式长杯的面貌,并最终成为唐代的创新作品。

  一个时代往往有一种典型的物质文化,这种物质文化常伴随着某种新材质的使用和新审美意识的形成而产生。唐朝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和使用的繁荣期,出土的金银器也代表着中国古代所能达到的最 高水平。

  

  唐代金银器中的装饰表现形式,是通过精雕细琢的工艺来体现的,工艺也是香炉装饰的重要一部分。由于金银材料贵重,且多用于宫廷,因此唐代对金银器制作从业要求颇高。在唐代,教授金银器加工工艺时,至少需要四年的时间,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金银器加工工艺在唐代所有加工工艺中要求最 高。而唐代金银器盛行,光是金银器制作的工艺就多达十几种,如范铸、鎏金、铆接等。

  艺术品的产生离不开量的累积。在“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的世风之下,上层贵 族对于金银器皿的需求量极大,宫廷中有“金银作坊院”,民间又有私人金银作坊,宫廷与民间的能工巧匠合力将金银的艺术推向了巅 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