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个开启智慧的效应(理论)

 晴耕雨读天 2021-07-03

人人都想拥有智慧,智慧人生绝大多数一定是成功的人生,也一定是幸福的人生(也有个案),了解这八个效应(理论),或许会开启你智慧的人生。

(一)、蝴蝶效应(混沌理论)

8个开启智慧的效应(理论)

美国科学家洛伦兹(1917~2008)在1972年华盛顿美国科学促进委员会演讲时说,一只蝴蝶在南美洲的巴西扇动几下翅膀,有可能二周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是混沌理论的一项重要成果。古今中外已有描述这类事理的古语民谣。中国古代的“一蚁之穴溃千里之堤,一趾之疾丧数尺之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古训,西方更有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就能够理解“蝴蝶效应'的要旨了:在一个动力系统内,初始条件下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产生连锁反应,对事物的未来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这就启示人们:不要轻视小的征兆,“祸患常起于忽微”,要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二)、马太效应

8个开启智慧的效应(理论)

《圣经·马太福音》中说: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认为,现实中很多这样的事例,出名的人(显人才)更容易做出成绩,更令人瞩目,得到的荣誉和利益会越来越多;而无名之辈(潜人才)则不容易做出成绩,或不易被承认,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就是马太效应。中国自古就有“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的说法。所以,“潜人才”不要气馁,“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懈努力,干出实绩,变成“显人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木桶效应(木桶理论)

大家都见过木桶,是由一块块的木板(条)箍制而成,它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有多少长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仅仅一块)。理论界以此为喻,阐述为“提高整体中最薄弱环节以发挥整体素质”,就个人而言,无论你有多少优点长处,决定你人生价值的往往是你的某个小缺点,这是底限;集体更是如此,“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是最生动的诠释。这一理论对现代管理大有裨益,对教育也有启迪: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都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重智轻德、重智轻体、轻劳,片面追求升学率,正是不懂“木桶效应”的表现。正是德育的缺失,才有“美国的空气都是香甜的”“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样令人痛心的事件。

(四)、皮格马利翁效应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艺术,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一尊美丽少女像的雕塑中。由于热忱与全身心的投入,这尊天使般的少女雕像竟然活了。心理学家们把这一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它告诉我们,对自己的事业执著追求,热爱到了“忘我”之境,往往会有奇迹发生。

(五)、鲶鱼效应

8个开启智慧的效应(理论)

渔民都知道,沙丁鱼活的比死的价值高很多,可是沙丁鱼基本上是离水就死,所以渔民要把它活着运回来很难。但有个挪威渔民却身怀绝技,他每次运回的沙丁鱼都是活蹦乱跳的,他却从来不公开其中奥秘。直到他死后,别人才发现他的鱼糟里只不过有一条鲶鱼而已。原来,沙丁鱼对鲶鱼有一种陌生感和惊惧感,而鲶鱼好动、生命力又极强,沙丁鱼便在这种陌生感和惊惧感中神经紧崩,生命得以延续。有人从中悟出一种用人的道理:一个公司人员若长期固定,便会失去新鲜感与活力,容易产生惰性,如果经常聘请一些“鲶鱼'加入自己的团队,会使团队保持生机与活力,这就是“鲶鱼效应”。它还告诉我们:引进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可以调动内驱力,激活创造性,焕发聪明才智。

(六)牛犊效应

美国主管高校入学考试的出题部门,曾三次出现标准答案失误的情况,结果都是应试学生将其纠正过来,“中学生三胜考试院大人物”传为美谈。比如有这样一道题:下列各行数中,哪一行既含有某个整数的平方,又含有另一个整数的立方?

(A) 7、2、5、4、6

( B) 3、8、6、9、7

(C) 5、4、3、8、2

(D) 9、5、7、3、6

(E) 5、6、3、7、4

出题者预定标准答案是(B),理由是,9是3的平方,8是2的立方。答案(C)是用来迷惑学生的,他们认为:4是2的平方,8是2的立方,二次用到2,不符合题中“另一个整数'的要求。由于疏忽,他们没有考虑到(C)中,8固然是2的立方,但4也是-2的平方,2和-2当然是不同的两个整数,因此,(C)和(B)一样是正确的。中学生纠正大专家的失误,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有人称之为“牛犊效应”。《中国诗词大会》上就有这样的“牛犊”。

(七)摩西奶奶效应

8个开启智慧的效应(理论)

摩西奶奶

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方面具有潜才能而不知,只是没有触发点。蒲松龄科举屡试不第,写《聊斋志异》却身手不凡,柯南道尔行医无所作为,写《福尔摩斯》却让世界上最高级的侦探叹为观止,丘吉尔竞选惨败,退而写回忆录,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53年)!

8个开启智慧的效应(理论)

美国有位老太太叫安娜·玛丽·摩西(1860~1961),活了101岁,她有10个孩子,30多个孙子,绝对是老奶奶级的。她出身农民,直到76岁时才发现自己有绘画天才,便开始作画,80岁时举行首次个人画展,成为美国著名的原始派(风俗画)画家,留下1600多幅作品。美国学者把这件事叫作“摩西奶奶效应”,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唤醒自己的潜能,这种潜能就会自行泯灭。摩西奶奶效应昭示人们要触发自己的爆发点,认识自己,进而选择正确的人生路。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最适合干什么,那么生活会是多么的美好!

8个开启智慧的效应(理论)

摩西奶奶的画

(八)姆佩姆巴效应(姆潘巴现象)

上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中学生姆佩姆巴,一次在热牛奶里加了糖,打算做冰淇淋。冰箱容量有限,眼见被别的同学放的牛奶占满了,他来不及等热牛奶凉下来就放入了冰箱。奇怪的是他的热牛奶比别的同学的冷牛奶结冰更快。他的这一发现,被老师和同学当成笑料。而姆佩姆巴却没有放过这一发现,向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教授请教,奥斯博尔内教授做了同样的实验,证实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此后,世界上很多科学杂志都肯定姆佩姆巴第一个发现了这种现象,把它命名为“姆佩姆巴效应”。如果姆佩姆巴在大家的笑声中停止了求教,轻易放过这种奇怪的现象,就会与一个极有价值的科学发现擦肩而过,同样的,如果牛顿轻易就放过了砸在头上的苹果,现代物理学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少年。它的意义在于要敢于“疑”,勇于探索,科学是寻根问底的孩子。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挫折,都会遇到一些奇怪的现象,这些都可能是你潜能、智慧的触发点、爆发点,所以需要不气馁、多质疑、多求教、勤思考、有恒心,“心有灵犀一点通',或许从此开启你开挂的智慧人生也未可知!

谢谢关注!谢谢点赞!谢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