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一处清代皇家园林旧址,游客为什么喜欢到这个地方合影留念?

 建安视觉 2021-07-03

 

  

 

在北京市西北郊海淀区的园林区,有一处座落在清代皇家园林旧址上的学校,许多北京最著名的历史遗址例如颐和园等,都在附近不远处。这家学校有一处被称为“二校门”的牌坊式老建筑,许多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的游客,他们不一定去颐和园和圆明园,可是他们一定会带着家人到这处“二校门”牌坊前合影留念。

 

  

 

二校门,清华大学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

 

  

 

在1933年至1934年间,清华校园扩建,自从有了新的大门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它也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特殊时期曾经被毁坏,后来又恢复重建。

 

  

 

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的清华大学,占地面积6000余亩,是在清代皇家园林的旧址上发展而成的。清代时为皇家园林清华园,清朝康熙年间称熙春园。雍正、乾隆、咸丰先后居住于此,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2010年《福布斯》评出14所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清华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大学。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在2001年0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道光二年(1822),清代皇家园林熙春园被一分为二,分赐皇亲。东部园区于咸丰时改名清华园,并有御笔题写匾额悬于宫门,仍悬于工字厅门额上。

 

  

 

光绪三十四年(1908)美国用庚子赔款在此建清华学堂,初名“游美学务处”。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现存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主要有三大部分:宣统三年(1911)至1912年建造的清华学堂、同方部等;1919~1925年建造的大礼堂、科学馆、体育馆等;1931~1933年建造的生物馆、化学馆、气象台、校门等。

 

  

 

清华大学校园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这些早期建筑,反映了西方学院建筑对中国大学的影响,建筑风格有一定的典型性,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集中了一批中国早期建筑师较为优秀的建筑作品,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位于清华大学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代计时器日晷,由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

 

  

 

清华园,现为清华大学机关办公地,原为清代贝勒府之一,由咸丰皇帝御题园名。该园为两进大院,东西有两套三进偏院和西北跨院,共有房屋100余间。杨绛先生说过,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最爱图书馆。(王建安  摄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