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学漫谈 | 英美学界中国史分期法介绍,兼论历史系与东亚系中国史研究之区别

 Cambridgefish 2021-07-03

欧美历史学家,如何为中国历史分期?

文 / Andy

前言

很多朋友们可能都知道,在中国,不论是在初、高中的中国史教学中,还是在大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框架内。基本上中国的历史教育界和研究界,都经常用这样一套属于来为中国的历史分期:(1)古代(2)近代(3)现代(4)当代。

当然,不同的学者对于哪一段时间属于古代、哪一段属于近代、哪一段时间属于现代,也有不同的见解,但大体上可以说这一套术语还是学界所共享的。

一般而论,“古代”是非常漫长的,从夏商周时期(大约公元前2070年以后),到清代中期,属于“古代”。“近代”比古代短得多。从鸦片战争(1840)到五四运动(1919)年属于“近代”,从1919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于“现代”(也有学者认为,从1840年到1949年都属于“近代”)。从1949年至今属于“当代”。

可是欧美的学者,普遍使用另一套完全不同的历史分期法来给中国历史分期。如果不了解欧美学界的历史分期法,在看他们的著作的时候,难免如坠五里雾中,产生许多误解。本文意在介绍欧美学界比较流行的中国历史分期法,普及相关知识,并介绍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亚洲研究/东亚研究部门、历史系与中国历史相关的教师和硕士项目。

一、古代中国与早期中国

Ancient China and Early China

首先要介绍的,第一组欧美史学界常用的中国历史分期术语便是“古代中国(Ancient China)”与“早期中国(Early China)”。大多数欧美学者都认为,这两者的起始点都是商朝(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但是,其截止期却不相同。“早期中国”比“古代中国”涵盖了更晚近的历史时段。“古代中国”这一时期一般认为在秦朝建立时(公元前221年)结束,而“早期中国”被认为在汉朝灭亡时结束(公元220年)

当然,也有极少数欧美学者和中国学者一样,也将从远古到清代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算作“古代中国”,但这种分期方法已经非常小众了。大多数学者还是将先秦时期算作“古代中国”。为什么中国和欧美学界对于“古代中国”有如此不同的理解呢?这就要从欧美学界对于“古代”和“古代世界”的理解说起了。

一般而论,在欧美学界,抛开中国不谈,一般意义上的古代(ancient)指的是从大约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500年这一时期。这一时期,各种古代文明在欧亚大陆的历史舞台上轮番登场,包括在两河流域(也就是现代的伊拉克地区)最早期的苏美尔文明、古埃及、古希伯来、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等等。因此,“Ancient”这个词在在指代中国的时候,也是指比较接近从公元前3000到公元500年的这样一个历史时期。

不过,在笔者看来,将Ancient China大致限定在先秦时期,虽然是借用所谓“西方概念”来为中国历史分期,但这种分期法也并不是毫无道理。确实,先秦时期的中国与秦朝以后的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起码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来讲,秦以前的中国实行的是分封制,而秦以后的中国则实行郡县制。秦以后,中国建立其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这与先秦时期的制度颇为不同。

在英美,从事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的学者相对而言比较少。一般而论,只有那些最顶尖的学校,才会雇佣从事Ancient China或者Early China研究的老师。而且,相对来说,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更多地是在东亚系/亚洲研究系就职,历史系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相对少见。

无论是在牛津、剑桥、还是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系都没有从事“古代中国”或者“早期中国”这方面研究的老师。因此,如果对于在海外学习Ancient China/Early China的历史感兴趣,笔者推荐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学者可以申请东亚研究/亚洲研究部门的项目,比如:

牛津大学东方学学部(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的

MSt Traditional China(传统中国硕士)项目

剑桥大学的亚洲与中东学部(Faculty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的

MPhil Pre-modern Chinese Studies(前现代中国研究硕士)项目。

牛津在这方面的授课老师是Dirk Meyer。而剑桥大学这方面主要的授课老师则是Roel Sterckx老师。

Dirk Meyer

Dirk Meyer

Dirk Meyer老师主要研究古代中国哲学。他关注的重重点是古代哲学家的论证策略以及物质条件(特别是书写工具)和思想之间的互动。

代表著作:

Philosophy on Bamboo: Text and the Production of Meaning in Early China. Leiden: Brill, 2012.

个人主页:

https://www.orinst./people/dirk-meyer#/

Roel Sterckx

Roel Sterckx

Roel Sterckx老师的中文名是胡司德,他曾经在2007-10年和2014-17年期间担任剑桥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在2013年,他成为英国国家学术院的成员。他主要研究早期中国的文化史,包括了宗教、思想、文学、哲学、文本研究等等。他对关于自然世界的知识(文化生态、农业思想、自然史)的形式感兴趣。

Sterckx老师不仅教授硕士课程,也是一位博士生导师。他欢迎对中国古典语言和中国文学语言、早期中国的文化史(主要包括宗教和思想)感兴趣的学生申请他在他指导下读博。

代表著作:

The Animal and the Daemon in Early China Alban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2.

个人主页:

https://www.ames./people/professor-roel-sterckx-fba

二、早期帝制中国和中世中国

Early Imperial China and Medieval China

在Ancient China之后,则是早期帝制中国(Early Imperial China)中世中国(Medieval China)。笔者先为大家介绍早期帝制中国。

“早期帝制中国(Early Imperial China)”这个概念,实际上衔接的是“古代中国(Ancient China)”。古代中国在秦统一中国时结束,而早期帝制中国恰好在此开始。

但“早期帝制中国”这个时期在什么时候结束,这就众说纷纭了。有些学者在使用“早期帝制中国”时,只指秦汉,但另外一些学者却把从秦汉一直到宋朝的漫长时段,都算在“早期帝制中国”里面。但据笔者目力所及,不论怎样算,元朝以后都不能被认为是“早期帝制中国”。“早期帝制中国”和“早期中国”之间的交集是秦朝和汉朝。

中世中国(Medieval China),从这个英文名不难看出,这个词也可以被翻译成“中世纪”中国。因此,“中世中国”的时间段,与欧洲的“中世纪时期”(Medieval Europe/Medieval Ages)有很大的重叠部分。

欧洲中世纪大致是从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5世纪末年左右开始,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15世纪中叶结束。而“中世中国”衔接的是“早期中国(Early China)”。因此,中世中国是从汉朝灭亡之后的三国时期开始(公元220年左右)

至于它于何时结束,不同学者有不同见解。有些人认为,“中世中国”是从三国时期到唐朝初期统一中国为止,这400年左右的分裂、战乱的时代,和同样处于分裂状态、战争不断的“中世纪欧洲”颇有相似之处,因此,这一时间段属于“中世中国”。

但另一些学者则将“中世中国”的截止时段划分到元朝灭亡的15世纪后叶为止(元朝在1368年灭亡)。如果按照这后一种划分方法的话,那么“中世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就有了时间上的很大的重叠。

这后一种分类方法也不能说是毫无道理,因为某种程度上,虽然唐朝确实统一了中国,但唐朝中后期,虽然中国各地名义上处于中央朝廷的统治之下,可是地方上的藩镇各行其是,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

而其后的宋朝某种意义上也非“大一统”王朝,它与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并存。至于元朝,统治地域虽然辽阔,但其统一中国时间也比较短暂,并且统治手段比较松散。

在欧美学界,也同样是只有相当优秀的大学,才会有从事“早期帝制中国(Early Imperial China)”和“中世中国(Medieval China)”研究的老师。而且这类学者很多时候不在历史系,而在东亚系。

无论是在牛津、剑桥、还是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在历史系都没有从事“中世中国”或者“早期帝制中国”这方面研究的老师。

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申请上一小节所介绍的牛津和剑桥的东亚研究/亚洲研究部门的两个硕士项目:

牛津大学东方学学部(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的

MSt Traditional China(传统中国硕士)

剑桥大学的亚洲与中东学部(Faculty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的

MPhil Pre-modern Chinese Studies(前现代中国研究硕士)。

前文介绍的两位导师Dirk MeyerRoel Sterckx的研究方向,也涵盖了早期帝制中国这个时间段。此外,在这里笔者要介绍另一位研究早期帝制中国的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学部的学者,他是Imre Galambos。

Imre Galambos

Imre Galambos

Imre Galambos老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士的时候其实也是从事古代中国(Ancient China)研究的,那时他研究的是战国时期汉字的正字法。但博士毕业之后,他便着手从事“中世中国(Medieval China)”的研究。他对敦煌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一般意义上的中世中国手稿文化也有涉猎。他是欧洲中国手稿研究会的主席。因为研究敦煌,他对青藏地区、中国和中亚地区的交流、中亚地区的勘探也有兴趣。

代表著作:

Translating Chinese Tradition and Teaching Tangut Culture. Berlin: de Gruyter, 2015.

个人主页:

https://www.ames./people/dr-imre-galambos

三、晚期帝制中国

Late Imperial China

顾名思义,晚期帝制中国(Late Imperial China)应该是衔接早期帝制中国(Early Imperial China)的。可是,正如笔者在上一小节谈过的,早期帝制中国这个历史时期在何时结束,并不清晰。所以,晚期帝制中国在何时开始,也并不明确。

不论如何,晚期帝制时期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宋朝建立之初(960年)

笔者目前还未发现有学者将五代十国或者唐朝算作晚期帝制中国的。最晚,晚期帝制中国可以只算明清两朝(1644-1911)。不论如何,学界普遍认为,“晚期帝制中国”终结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

目前,大多数学者还是仅仅把明清两朝算作“晚期帝制中国”的,将宋朝纳入这个时期是学界近几年比较新的一种发展动向。在笔者看来,欧美国家的晚期帝制中国研究蔚为大观,其研究者数量很多、成就很高。

因此,对这方面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供选择的余地就相对比较大。在东亚研究/亚洲研究这方面,除了可以选择之前提到过的:

牛津大学东方学部的:

MSt Traditional China(传统中国硕士)

剑桥大学的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部的:

MPhil Pre-modern Chinese Studies(前现代中国研究硕士)

除了这两个项目之外,还可以选择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东亚系开办的的项目:

MA Chinese Studies(中国研究硕士)

这个项目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详细的介绍,详情请参考:

英国东亚研究||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台湾研究和亚洲研究硕士

除了东亚研究/亚洲研究这种区域研究系所开办的项目之外,如果是对晚期帝制中国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考虑历史系的项目。比如,

剑桥大学历史系的:

MPhil in World History(世界史硕士)项目

牛津大学历史系的:

MSt in Global and Imperial History(全球与帝国史)项目

还有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系的:

MA History(历史学硕士)项目

在此,笔者将分别介绍位学者,包括两位区域研究系所的学者,她们是:牛津大学东方学部的学者Henrietta Harrison,剑桥大学亚洲和中东研究学部的学者Noga Ganany。

还有三位历史系的学者,他们是牛津大学的J. P. Park, 剑桥大学的Daniel Knorr, 还有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Lars Laamann

Henrietta Harrison

Henrietta Harrison

牛津大学的Henrietta Harrison老师就职于东方学部,主要感兴趣的领域是从清朝至今中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Harrison老师近期的研究都属于微观历史,她在中国做过丰富的田野工作,包括口述史访谈和收集村庄里面的资料。她的研究主题包括了辛亥革命、民族主义、二十世纪的儒家思想、天主教、中国和欧洲的互动、还有关于山西省的研究。

她的中文名是沈艾娣,她与中国学界有很多交流、对话。在2015年,她曾经与北京大学的赵世瑜就她的一本已经翻译成中文的著作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中文译名为《梦醒子》)对谈: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76595

她是一博士生导师,她倾向于指导对社会史、文化史和地方史感兴趣的学生。

代表著作:

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Political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1911-1929.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000.

个人主页:

https://www.orinst./people/henrietta-harrison#/

Noga Ganany

Noga Ganany

Noga Ganany老师就职于剑桥大学的亚洲与中东学部,东亚研究系。她对文化和思想如何塑造着人类的历史感兴趣。她的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史、前现代中国文学、中国的宗教实践。她对文学和宗教在晚期帝制时期(特别是明清)的互动感兴趣。她也对书、旅游和朝圣、大众文化、宗教实践的历史感兴趣。

Noga Ganany老师也是一位博士生导师,她欢迎对晚期帝制中国的文学、印刷文化、和宗教感兴趣的学生。

代表著作:

“Baogong as King Yama in the Literature and Religious Worship of Late-Imperial China.” Asia Major (2015): 39-75.

个人链接:

https://www.ames./people/dr-noga-ganany

J. P. Park

J. P. Park

Park老师就职于牛津大学历史系,他研究的核心重点在于晚期帝制时期中国,和同时期的朝鲜半岛的艺术。除此之外,他也做一些其他的艺术史相关的研究,比如印刷文化、制图学、文学批评、当代东亚艺术中的后全球主义(Globalism)。

代表著作:

Park, J. P. (2017). Art by the Book: Painting Manuals and the Leisure Life in Late Ming Chi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个人链接:

https://www.history./people/professor-j.p.-park#/

Daniel Knorr

Daniel Knorr

Daniel Knorr本科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芝加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接着,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就职于剑桥大学历史系。主要研究晚期帝制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历史。他特别关注的是国家与地方社群的关系、城市史、还有跨地域的流动性。当他研究历史的时候,他喜欢你用一种比较的框架,并且他会用一种世界史的视野来检视全球趋势和地方叙事。

代表著作:

“Debating China’s Destiny: Writing the Nation’s Past and Future in Wartime China” in 1943: China at the Crossroads, ed. Joseph Esherick and Matthew Combs (Cornell East Asia Program, 2015), pp. 168–202. Translated by Chen Xiao as “Bianlun Zhongguo zhi mingyun: zai kangzhan shiqi shuxie Zhonghua minzu de guoqu he weilai,” in 1943: Zhongguo zai shizi lukou (Shehui kexue wenxian chubanshe, 2016;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2017).

个人链接:

https://www.hist./people/dr-daniel-knorr

Lars Laamann

Lars Laamann

Laamann老师本科毕业于弗赖堡大学,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目前就职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系。他的研究专长是晚期帝制时期中国的历史,具体研究主题包括:民间宗教、医药和治疗、满洲文化。

代表著作:

Laamann, L. P. (2013). Christian Here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Vol. 8). Routledge.

个人链接:

https://www./staff/staff31290.php

四、民国与现代中国

Republican China/China's Republican Era and Modern China

晚期帝制中国的开端模糊,但结尾却很明确——是1911年。接下来将要给大家介绍的两个历史分期概念“民国时期(Republican China/China's Republican Era)”和“现代中国(Modern China)”,两者之间有很大的重合部分。应该说后者是包含前者的。不过前者是一个颇为清晰的概念,而后者的边界极为模糊。

民国时期(Republican China/China's Republican Era)这个概念,中国的学界也经常使用,指的是1911-1949年。英文中的Republican China/China's Republican era也正是指的是这个时间段。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清朝末年与民国初年的中国,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有所不同,但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上还是有很大的连续性。所以中文有这样一种说法“清末民初”。英文中也有对应的惯用语“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Era”。

相比起来,“现代中国(Modern China)”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概念。简单来说,最狭义的Modern China,指的是从民国时期到现在;最广义的Modern China,可以指从明朝中后期一直到当代。可以看出来,“Modern China”起始点的差异非常巨大,可以从16世纪一直到20世纪,这之间相差400年。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分析“Modern China”到底指的是什么。

当然,也不必太过高估这个词的模糊性所带来的麻烦。实际上,大多数学者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指的就是从清末到当今这个时间段。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不会研究离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太过贴近的东西。因此,虽然说“Modern China”可以包括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但历史学家所说的,他们所研究的Modern China,往往不包括1980年代以及以后的中国。

当然,也不排除有少数从事当代史(Contemporary History)研究的学者,把1980年代以后直到今天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之中当然是有非常多的研究包括今天在内的当代中国的学者了。

对民国历史的研究在中国非常热门,但在欧美国家却不是如此,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晚期帝制中国研究来说,要少得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的研究,虽然有很多,但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欧美学者不完全是历史学家,很多人是政治学家、社会学家。

如果想做民国史、现代中国史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考虑以下的由东亚研究/亚洲研究部门主办的硕士项目: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东亚系的

MA Chinese Studies(中国研究硕士)

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部的

MPhil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现当代中国研究硕士)

由于牛津大学东方学部和牛津全球与区域研究院联合授课的

MSc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当代中国研究硕士)

也可以参考以下历史系的项目:

伦敦亚非学院历史系:

MA History(历史学硕士)

牛津历史系:

MSt in Global and Imperial History(全球史与帝国史硕士)

剑桥历史系:

MPhil in World History(世界史硕士)

之前提到的牛津大学东方学部的Henrietta Harrison老师,还有剑桥大学历史系的Dr Daniel Knorr老师,他们就是既做晚期帝制研究也做现代中国的,在这里我们就不重复介绍他们了。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的历史系的Andrea Janku老师,也研究民国早期的历史。笔者之前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有对于她的介绍,详情请看这篇文章的介绍“中国研究硕士”的部分:

英国东亚研究||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台湾研究和亚洲研究硕士

SOAS的中国研究中心(China Institute)的主任Steve Tsang,也是一个现代中国史方面的专家。此外,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部的Hans van de Ven,还有牛津历史系的Jennifer Altehenger,都是这领域非常优秀的学者,都是有志于从事现代中国历史研究的学生的理想导师。下面本文将分别介绍他们。

Steve Tsang

Steve Tsang

Steve Tsang老师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在2016年加入SOAS,成为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了:20世纪中国史、英国殖民时代的香港史、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中国的国际关系等问题。他欢迎对这些方面感兴趣的学生申请在他指导下读博。

代表著作:

A modern history of Hong Kong: 1841-1997.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3.

个人主页:

https://www./staff/staff116493.php

Hans van de Ven

Hans van de Ven

Hans van de Ven老师是在荷兰出生,是荷兰著名的汉学家。曾经在莱顿大学修读汉学专业,并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他在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部任职。他对民国时期中国历史、从太平天国以来的中国战争史、从1850年到1950年之间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历史感兴趣。他欢迎对现代中国史感兴趣的学生申请他的博士,包括战争史、政治史、经济史等主题。

代表著作:

War and nationalism in China: 1925-1945. Routledge, 2003.

个人主页:

https://www.ames./people/professor-hans-van-de-ven-fba

Jennifer Altehenger

Hans van de Ven

Jennifer Altehenger老师在牛津大学历史系任教,她主要关注现当代(特别是1949年之后的)中国历史。具体来说,她关注的话题包括了:中国政治和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和工业设计的历史、法律史、宣传与信息、政治语言和文化产品的历史。她对用本地视角和全国性的视角来研究历史都很感兴趣。同时,她也愿意用跨国或者国际视角来研究历史。

代表著作:

Altehenger, J. E. (2020). Legal Lessons: Popularizing Law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89. Brill.

个人主页:

https://www.ames./people/professor-hans-van-de-ven-fba

相关硕士项目总结

诸东亚研究/亚洲研究部门所提供之课程

University of Oxford

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

牛津大学东方学学部

MSt Traditional China

传统中国研究硕士

传统中国研究硕士意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机会去提升自己的研究前现代中国和早期现代中国的能力。它是一个一年制的项目。你可以将其视之为一个独立的课程。也可以将其视作一个衔接进一步的博士课程的桥梁。

对于想从事以下时间段的历史学研究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值得考虑:古代中国与早期中国、早期帝制中国和中世中国、晚期帝制。

官网:

https://www./admissions/graduate/courses/mst-traditional-china

 Oxford School of Global and Area Studies

the 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

牛津大学全球与区域研究院+东方学部

MSc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当代中国研究硕士

该课程是一个一年制的学术项目,由牛津大学全球与区域研究院,还有牛津大学的东方学部,联合授课。在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方法训练的同时,也重视对当代中国的知识性训练。

对于想从事以下时间段的历史学研究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值得考虑:民国和现当代中国

官网:

https://www./admissions/graduate/courses/mphil-modern-chinese-studi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Faculty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学部

MPhil Pre-modern Chinese Studies

前现代中国研究硕士

这门课程是一个一年制的密集训练课程。将会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研究基础。这课程主要是为了那些想要从事中国研究或者其他领域的博士研究的学生准备的。

对于想从事以下时间段的历史学研究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值得考虑:古代中国与早期中国、早期帝制中国和中世中国 晚期帝制

官网:

https://www.ames./study-us/masters-degrees/masters-east-asian-studies/pre-modern-chinese-studies

MPhil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现当代中国研究硕士

这门课程是一个一年制的密集训练课程。将会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研究基础。这课程主要是为了那些想要从事中国研究或者其他领域的博士研究的学生准备的。

对于想从事以下时间段的历史学研究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值得考虑:民国和现当代中国

官网:

https://www.ames./study-us/masters-degrees/masters-east-asian-studies/modern-and-contemporary-chinese-studie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 Cultures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东亚语言与文化学系

MA Chinese Studies

中国研究硕士

这是一个一年制课程,本专业特别适合那些想要以跨学科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学生。在专精于一个学科的同时,学生们也会通过学习别的学科发展"统观全局(seeing the big picture)"的能力。这个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从SOAS所拥有各个学科领域的角度去研究中国社会的机会。这个专业主要关注在近代和现当代中国(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a)。

对于想从事以下时间段的历史学研究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值得考虑:晚期帝制中国、民国、现当代中国

官网:

https://www./cia/programmes/machinstudies/

笔者之前撰写的与该项目相关的文章:

英国东亚研究||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台湾研究和亚洲研究硕士

诸历史系所提供之课程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Faculty of History

剑桥大学历史学部

MPhil in World History

世界史硕士

剑桥大学的世界史课程将全球史和帝国史与亚洲史、非洲史、拉丁美洲史和太平洋史的训练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一年制课程。这个项目的核心课程是关于世界史的主要学术论争,还可以选择两门关于区域史的选修课。

对于想从事以下时间段的历史学研究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值得考虑:晚期帝制、现当代中国。

官网:

https://www.hist./course/mphil-world-history

University of Oxford

Faculty of History

牛津大学历史学部

MSt in Global and Imperial History

全球与帝国史

这是一门一年制课程,它是为那些想要从全球史的角度探索中东历史、非洲历史、南亚历史、东亚历史、大洋洲和美洲历史的学生准备的。这门课程可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课程,或者是一门向博士课程过度的课程。

对于想从事以下时间段的历史学研究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值得考虑:晚期帝制、现当代中国。

官网:

https://www./admissions/graduate/courses/mst-global-and-imperial-history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Department of History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系

MA History

历史学硕士

历史学硕士是一个一年制项目。为那些对非洲、亚洲、中东的国家、人民、文化的近代历史感兴趣的学生而准备的。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当代世界之所以发展到如此阶段的条件的全球性历史脉络的学生来说,这个项目也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对于想从事以下时间段的历史学研究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值得考虑:晚期帝制、现当代中国。

官网:

https://www./history/programmes/mahistafas/

留公子的话

最后,笔者想再谈一谈两个问题。第一,关于历史分期,尽管本文详细介绍了古代中国(Ancient China)、早期中国(Early China)、早期帝制中国(Early Imperial China)、中世中国(Medieval China)、晚期帝制中国(Late Imperial China)、民国时期(Republican China/China's Republican era)和现代中国(Modern China)这七个历史分期概念。但本文并不意图为这几个概念提供一种精准和权威的定义。毋宁说,本文是试图为这几个概念描绘出一个大致的模糊边界。事实上,欧美学界的大多数学者也是以一种模糊的方式使用他们。

既然这些概念本身就是比较模糊的,那么他们的边界也就是可以被跨越的。其实,不论是在欧美还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优秀历史学者开始跨域“历史时间段分期”的学科畛域,从事跨时段的研究。比如,长期从事思想研究的葛兆光老师就提倡,要跨越“古今之界”,打破古代思想史和现代思想史的学科界限,进行跨界研究。说穿了,人类的历史从时间流逝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都是连续的,历史分期不过是人为设定的名词而已。

掌握了历史分期相关的英文词汇,这当然有利于帮助我们快速地从某些作者官网的“研究兴趣”一栏,或者从他们的论文、专著的题目上了解某一个欧美学者大致对中国史的哪些时间段感兴趣。但我们大可不必将这些历史分期相关的英文词想象成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学科畛域”,要把他们当作一种工具,而不必把他们当作我们的桎梏。这些词汇是用来帮助我们的,而不是限制我们的。

第二,本文介绍了历史系与东亚研究/亚洲研究部门与中国历史相关的学术项目。在这里笔者简要第总结一下这两类不同学科的学院所提供的项目的差异。

首先,从时间角度看,研究古代中国、早期中国、早期帝制中国和中世中国这方面的学者,极少在历史系,而往往都在东亚研究/亚洲研究部门。因此想要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敦煌学、秦汉书简这方面的学生,可能不适合申请历史学的项目,而适合申请东亚研究/亚洲研究部门的项目。研究晚期帝制时期、现当代中国的学生,则历史系课程或者东亚研究/亚洲研究部门的课程都可以选择。

其次,从研究主题上看,因为东亚研究/亚洲研究部门对于语言/文学方面的训练更强,所以如果想从事文学史/文化史方面的研究,或许东亚研究/亚洲研究部门开办的项目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这方面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就不适合申请历史系项目,具还要考察具体的课程安排和相关老师的具体研究方向以及学生的个人兴趣。

再者,因“东亚研究/亚洲研究”是一个以区域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所以这方面的课程往往会提供更加强的人文社科的跨学科学术训练。而历史系往往会更加着重于历史学的训练。当然,这并不是说历史系就没有跨学科学术训练,不过东亚研究/亚洲研究部门在这方面会更强一些。

相对应的,历史系在“世界史”或者“全球史”这方面,往往会比东亚研究/亚洲研究部门要强。如果是想从世界史或者全球史的角度,研究世界史之中的中国史,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互动、交流、冲突的历史。或许历史系将更为适合。

作者简介

愿每位有梦的学子,都可以梦想成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