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退学后,我有两三年的时间没有接触过书本,每天一个人玩着过家家,几乎把在小学学来的文字有什么作用都快忘光了。 瘫痪后的第二年,有一天爸爸下班回家,忽然过来,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他给我订了儿童杂志。 在乡村长大的我从来没订阅过图书杂志,当然很惊奇,一个劲的问爸爸:“订了一些什么杂志。” 爸爸想了半天,说:“有一个叫学与玩。” 因为家乡话作祟,我一耳朵听成了“学语文”,于是一阵发懵。 我问爸爸:“……我都不能念书了,你为啥突然让我学语文啊?” 这是想让我自学成才吗? 对我的疑惑爸爸没有解释,只是笑呵呵地说:“等书来了你就知道了。” 春天来临,爸爸给我订的杂志也来了。 而且是三份! 一份《学与玩》,一份《孙悟空》画报和一份《儿童画报》。 那时候经济特别不宽裕的爸妈是怎么舍得花这些钱的,现在问他们,他们也忘记了,只是对于那时正处于关节剧痛期什么也不能做的我,这三份杂志来得正好。 是这三份杂志让我重新记起了文字的用途。 我在半年的小学一年级里认识的字勉强能够阅读《孙悟空》、《儿童画报》,阅读起《学与玩》就比较有障碍了。 因为比起以图画为主,内容简单易懂的《孙悟空》画报和《儿童画报》,那个让我以为是“学语文”的杂志《学与玩》是一份知识内容全面的益智类杂志。 我是个爱面子的孩子,遇到难题了也不请教家长,喜欢自己琢磨。久而久之,居然还真的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办法来。 比如以“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来说。 我不认识它里面的第二个字,就记住它的字形,留意看电视剧或者新闻,里面如果有人读到这个字,或者正好念到这个成语,我会马上竖起耳朵记住读音。 在看到电视里的一些不熟悉的字也是同样的学习方法,看一次就把字形和读音统统记在脑海里,下次在书里看到,就能一眼认出它了。 随着后来读得书多起来,不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 但都是被我用这样的方法,把所有遇到的拦路虎都收服了。 通畅的阅读让我迷上了文字,我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从画报杂志看起,慢慢又去阅读童话。 在所有童话中,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是我最喜欢的童话。 故事里,人鱼公主为了见到心爱的王子,用自己天籁般的声音换来了一瓶巫婆制作的魔药,喝下去后鱼尾巴分裂成了两条人类的腿。 最后,人鱼公主为了心爱的王子,竟然化为了泡沫。 这个故事让还是个小女孩的我看得眼泪汪汪。 但对这个故事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其中的一段描写人鱼公主走路的情节。 “人鱼公主与王子共舞,每走出一步,就得忍受细嫩的脚掌犹如踩在刀尖上一样的痛苦。” 当时正宛如一条搁浅在旱地上的鱼,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看童话书的我,被这段描写为之一震,至今记忆犹新。 “这不是说我吗!” 我的脚剧痛时,走起路来的每一步不就是感觉脚踩在刀子上一样吗? 于是,我开始想象,原来我是人鱼公主。 不然你看,我只能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多像一条搁浅在沙滩上的鱼儿啊。 哈哈哈。 嗯,后来读小说时也是这样。 总喜欢胡思乱想,把自己当成书里的某个角色,全心投入在故事中。 读完学校图书馆的童话书,我又开始借阅各种小说。说到这里就得说图书馆的存在,对我的重要性。 自从接触了阅读,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书少,书太少! 一开始,我阅读的范围在家里。 小人书和一些爸妈看的旧杂志被我一本本看完,又把一些破旧的繁体字小说也找出来阅读。 十一岁左右,连蒙带猜的把一本破破烂烂的繁体字版的《封神演义》看下来。 结果,繁体字也难不倒我了。 可是,家里的书不多,很快就没有新书可看。 于是我开始期待姐姐和弟弟的每学期开学。那时有新的课本发下来,他们还没看之前,我就先看完了。 而爸爸从学校拿回来的报纸、杂志。 姐姐弟弟借回来的书。 不管任何体裁只要是有文字的,我都会飞快的读完。 我心里的那种对文字的饥渴就好像饿狼对血和肉的渴望一样,只有得到书才能让我平静。 于是我提出让爸妈去买书给我读,爸妈听了不禁面露难色。 那时是我家最困难的时期,姐姐和弟弟都在上学,我还在不断吃各种药。妈妈的两个弟弟,我的舅舅们则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姥爷没收入,只能依靠妈妈在经济上帮扶。 这些都需要钱! 买书的钱是挤不出来了。 我很失望,但幸亏爸妈是学校的职工,学校有属于自己的图书室。虽然不大,却可以暂时填满我饥饿的精神。爸妈就变成了我的跑腿儿搬运工,天天去学校里的小图书馆借书回家给我看。 从童话、武侠、言情、百科和战争历史,各种书,不管好看不好看,能借回来我都看。 可即使是这样,仍然会有无书可读的时候,那时就只好把已经看过的书再借回来看一次。 随着读书的时间久了,我看书的速度变得飞快,一套40万字的小说三、四天就能看完。 妈妈不断地去图书馆借书还书,次数多了,原本工作清闲的图书管理员因为我这个书虫而忙碌起来,渐渐变得很不耐烦。 有一次妈妈去借书,找不到我要的书,就去问那位图书管理员放在哪里。没想到她很冷淡,不但故意刁难,还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妈妈当场委屈的哭了 她对管理员说:“我能怎么办,自己的孩子残疾了已经够可怜的了,她现在什么也不能做,躺在家里就想看个书,我不能不来借啊!” 那图书管理员没话说了。 这件事妈妈当时没有告诉过我,是隔了十几年后的一天,我们聊起那个被我翻了个底朝天的学校图书馆来时,妈妈才无意间说了出来。 想想妈妈的不容易,我不禁湿了眼眶。 在妈妈爸爸的坚持下,不管那位管理员欢不欢迎,我还是几乎把学校图书室的藏书看了个遍。 有书看的时候,能让人忘记生病带来的痛苦和烦恼。 阅读着故事,即使一个人在家也不会觉得寂寞。 后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做什么,必须有一本书在身边。直到现在,如果手边没有一本书放着,我心里头就会感觉莫名的恐慌。 因为手拿不住又厚又重的书,看书时我总是侧躺着身体,抬高了上半身低头看书,久而久之的结果是在右侧的背部和臀部压出了厚厚的骨痂。 床上必须铺厚厚的海绵,不然就会背疼,还容易磨破皮肤。 可是最厚的海绵我躺上半年左右就会压出个大坑来,又得重新换海绵。 又因为常年用左手压书页,导致左手的大拇指压得变了形,尖端的指甲部分弯了回去,指甲缝里会长肉芽。 就是这样,我也要看书。 瘫痪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没有一个朋友,于是我把书籍当作了唯一的朋友。心情郁闷时,看到它就忘记了烦恼。 快乐时有了它会加倍快乐。 要是没有它一路的陪伴,很难想象怎么熬过瘫痪后的那些空闲寂寞的日子。 读书可以让人静心,可以在别人的智慧中体味千姿百态的人生,引发出读者自己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 我知道有很多家长不喜欢孩子读课外书,认为那是浪费学习时间。 可生而为人,如果不给时间让孩子们阅读、思索,他们会缺失精神成长必需的养分。 即使身体健康,也是一个不完整的人。 对于亲朋好友的孩子,我总劝他们多看些书。 因为我一直坚信,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 我常常在想,现代有那么多孩子沉迷网络,是不是与家长完全不让孩子读课外书有关呢? 总觉得,他们是没有精神食粮,头脑空空、心也空空,才会迷恋网络游戏带来的虚假满足感。 喜欢看书的小孩子,全部的时间用来看小说还不够呢,哪儿有空沉迷游戏的。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世界。 即使身体被困在一张病床上,借着神奇的文字,我的灵魂可以无拘无束地在这一个一个空间自由穿梭。 在书里,有我渴望拥有的全世界! 所以,我小时候的第一梦想,不是现在的画家、作家。而是做一位威武的图书馆管理员。 请你跟我闭上眼睛幻想一下。 你站在一座大房子里,前后左右都是高大的书架,几百万本小说排着队等你一一阅读,还可以赚钱养活自己! 这是多么美妙的工作! 未完待续~~~ 今天要过生日啦,莉莉想许下心愿,希望大家都能幸福快乐! |
|
来自: 昵称3237998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