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槽是业内常用的一句话,其含义很丰富。就字面而言,就是检验槽的情况。所谓槽,就是基础施工之前所开挖的基坑或者基槽。民间有时候管基坑开挖叫“开槽”。建筑工程,通常有五方参与,即建设单位(即甲方,投资方)、勘察单位(岩土勘察)、设计单位(建筑、结构、电气、设备等所有的设计工作)、施工单位(现场工作的实施)、监理单位(负责监督)。验槽的节点,就在岩土勘察完成,基坑开挖完成之后,但基础施工之前。上述的五方都会参与。狭义的验槽主要针对天然地基。主要是检查现场开挖的土层,和勘察报告中的土层是不是相符合。对于基底的土层,一般采用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或者钎探的方式来检验。如果动力触探或者钎探的锤击数分布异常,就需要进一步查明是否有浅部埋藏的软弱下卧层。现场也有使用人工落锤钎探的,但效率较低,也不太安全。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还规定了要检测地下水的情况。如果基底之下有承压水,则不能使用钎探或者动力触探,防治涌水破坏地基。如果地下水位较高,验槽之前施工方应该组织降水,将水位降至基底之下,以便于验槽和后续的基础垫层施工。另外,基坑内的填土、坑穴、古墓、古井等等,也需要查明。这可以通过观察土的结构、构造、含有物之外,还要注意到局部土的颜色和周围土质的不同,或者颜色深浅的变化,局部含水量的差异,条带状、圆形等异常带的分布。如果验槽的结果,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出入较大时,应该建议进行施工勘察。对于地基处理,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者实验性施工,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地基处理检验,除了载荷试验之外,也可以采用静力触探(CPT-Cone Penetration test)、圆锥动力触探(DPT-Dynamic Penetration Test)、标准贯入试验(SPT-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旁压试验、波速测试等方法。某项目的CFG(Cenment Fly-ash Gravel)桩完成情况(桩头已经截断至设计标高)通过液压缸对CFG桩施加荷载,周围有四个位移传感器两个黑点,是低应变方法测试CFG桩完整性时留下的痕迹现场的实际情况,远比规范所说的复杂。比如桩长不足,局部有建筑垃圾,基底排水设施不足被雨水浸泡等等,都会遇到。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勘察单位一般也会给出处理意见。对于桩基础,通过试钻或试打,判定成桩工艺的可行性、适宜性,核定施工控制指标,检验岩土条件是否与勘察报告一致。如果情况异常,应该提出处理措施。当与勘察报告差异较大时,应该建议进行施工勘察。“某砂卵石地区地基进行验槽。由于各地区质检站介入程度不一样,有些质检员严格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监督。比如设计图要求进行钎探对卵石地基,每个钎探深度不少于1.5m(这个1.5m上部结构人员给出的,而数据来源未知)。施工单位按经验进行人工钎探,一般打入就0.4-0.6m,这样质检部门就说不满足要求,要求进行施工勘察,这种要求合理吗?”小编以为:钎探和轻型动力触探,如果用于卵石地基,效果都不好,打不动。质检员和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多了解一些岩土的知识~~“参加验槽,施工单位组织了一大堆人,然后说要进行轻型触探评估强风化花岗岩的大致的承载力,我觉得轻型触探评价强风化花岗岩好像不太适用。”小编以为:标贯打强风化花岗岩都费劲,这轻型动力触探,您准备打到地老天荒吗?“2014年4月份搞的勘察,2014年5月份完成外业工作,2014年6月份勘察成果报告审查完毕。施工单位2014年5月份进场。勘察单位施工验槽从2014年5月份到现在,还没有结束。每挖一个桩都要勘察单位验收,即使是施工单位的技术员也没这么大的工作量吧。 “最近参与的一个工地验槽,采用CFG进行地基处理,基槽深约5m,地下水埋深约4m,槽底为软--流塑的黏土。”小编以为:这根本就不具备验槽条件:水位没有降到基底以下;CFG桩还没截桩头 ;桩间土没有人工清理。比较而言,看来我最近参与的项目施工方做得还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