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齐雅集•子贤师徒雕刻艺术——叶子贤篇

 石道手工艺 2021-07-03

叶子贤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福建省民间艺术家

福州市特级名艺人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民间艺术家联谊会理事

福建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福建省手工艺协会名誉会长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叶子贤,1950年出生于著名的寿山石雕之乡福建福州后屿村,雕刻学习始于木雕、牙雕,1980年转行从事寿山石雕。其后,在石雕界老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下,不仅克服了许多转行艺人所共有的由于不同创作手法所带来的固有的弊病,而且技艺日进,熟练地掌握了寿山石雕的各种技巧,以清灵犀利的刀法和多变的技法来表现高浮雕作品,使作品矫健富丽、玲珑剔透,形成了典雅、精妙的独特风格。他能相度石势,以土配石,以石取形,形成灵活多变的艺术风格。他对中国画颇有研究,对国画艺术在寿山石创作中的应用深有心得,他认为,要提高创作水平,只有从雕外学雕,吸取中国画绘画家艺术养分,将画理融于创作之中,才能丰富与发展寿山石的创作艺术。他在作品《虎溪三啸》、《刮骨疗伤》中,娴熟地运用了传统国画散点透视原理,整个画面十分讲究大小相随,疏密相间,奇正相参,起伏相让,营造出了意境深远的效果,整体作品带给观赏者清新的愉悦的快感。  

《虎溪三啸》  银裹金李红旗降石

《刮骨疗伤》  旗降石

《居易解诗》 掘性都城坑石 

出生于著名的寿山石雕之乡——福建福州后屿村的叶子贤有着特殊的艺术阅历。他幼年独钟画艺,恰逢邻人善画,遂与之学;后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入厂研习木雕、牙雕,成为当年入选的60余名匠人中的佼佼者。而立之年,毅然从厂里辞职,转行从事寿山石雕艺术,在艺术梦想与家庭生计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契合点。而他从木雕与牙雕中承袭的微雕技艺,令他的寿山石艺术尤为“精巧”,细腻中见刀笔,具象里显意境。

《东坡采荔》  旗降石

《李白醉酒》  二号矿石 

见微知著、包藏大千的艺术魅力

正所谓:人物易刻,神韵难图。可是,在叶子贤的作品当中,可以见识到仅拇指大小的人像、精巧的五官、细腻的动作……细致入微处,甚至连米粒大小的牙齿都毫末传神。他注重工笔式尖刀的运用,擅长融入国画技巧,把传统与现代的审美元素融入层次分明的空间;更注重引经据典、博古开今,其作品往往极富故事性,于细微处独辟路径、另藏乾坤:或者是一颗断牙,或者是一靥浅笑,或者是隐在扇面后的一指兰花手……雕琢精细入毫末,让赏玩者享受艺术所带来的美的体验之余,又能获得一种独特的意趣体验,只有细细玩摩,才能不断发现耐人寻味的精巧设计,处处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与艺术底蕴。

《诗仙醉酒》  山秀园石

《献寿图》  旗降石

精于取俏、因材施艺的俏色之道

叶子贤认为,在寿山石雕刻的整个创作过程中,第一要义就是“取俏”。因而,他偏爱有俏色的石头,每每与友人同去买石,当友人仍在思忖石种石质时,他早早就将带俏色的石头纳入囊中。这不仅因他爱“俏”,更因他敢于用“俏”、精于用“俏”。哪怕坑坑洼洼、仅余一面薄薄“俏色”的劣石,经他一番深思熟虑地构思和精巧细腻的雕琢,立即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随着石料的日益紧俏,完美的石料愈发可遇不可求。裂纹、砂粒等各种不足,成为考验一个雕刻师技艺与眼光的关卡。叶子贤总能随石赋形、随机应变,灵活对待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石质问题,智慧般地赋予顽石新的形貌与意蕴。

《和合二仙 》 善伯洞石

《文人雅趣》  水洞高山石

收徒传艺、弘扬匠心的大义之道

从事雕刻事业50余载的叶子贤,获奖作品早已不计枚举;艺术成就和艺术创作论文多次在《人民日报》等国内报刊、电视上发表或播出;作品《心齐水自多》、《福禄寿喜》曾入选福建省邮政部门发行的中国邮政明信片……功成名就、声名远播的他,慕名登门求学者自然甚众。而他出于传承和发展寿山石技艺与文化的使命感,一贯秉持审慎的原则、择优收徒。想成为他的徒弟,要为人诚恳,同时要耐得住寂寞,坚持精益求精。从人品到雕刻技艺,基本上每个徒弟都要经过1-2年的考察期。如此严格的择徒标准,只为求真务实地、尽其所能为寿山石雕界增加一份传承的力量。历史以来,寿山石雕技艺一直是世家传承或师徒传授的形式发扬的。叶子贤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以口传心教、言传身教的方法,使叶派细密入微之技在石雕之乡的沃土中生生不息。

《戏狮罗汉》  善伯冻石

《童子戏弥勒》  田黄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