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张老李侃门球之164篇

 枯藤w1mqzz5vhw 2021-07-03

 第一百六十四篇

        试析《为什么一上场就走样儿?》

        老李:老张呀,快给我讲讲上回你说的那个“一上场就走样儿”吧。

        老张:这个题目让人一听好像有点儿摸不着头脑,闹不清是怎么回事儿。

        老李:对呀,这几天我也在琢磨,是不是说击球员一上场比赛就紧张,球也打不上啦,门儿也过不了啦?可又一想,不对呀!你说的是裁判员呀!可裁判员又有什么走样儿不走样儿呀?

        老张:其实这个题目也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因为在最近几年的几次赛前裁判员集训时,都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你说集训的时候,练习宣判手势无论是分解的还是连贯的,我觉得自己都做的不错呀!挺正规的呀!可为什么一上场就不行了,就走了样儿呢?

        老李:哦——,你说的是裁判员的宣判手势和动作!像过门儿啦、撞击啦、得分儿啦什么的,对吧?

        老张:主要是那些,但又不止那些。应当说是指裁判员在赛场上的所有举止动作 —— 站相、走相、跑步姿势,所有宣判手势动作都包括在内。情况就是我刚才说的那样:赛前集训,无论分解还是连贯动作,都是有动有静、有板有眼,显得挺精神、挺像样。可是一到了赛场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既没节奏,又没精神,紧张忙乱,自顾不暇。有的别别扭扭、丑态百出;有的随随便便,松松垮垮;真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总之一句话:不正规!

        老李:咱们平时比赛,你看有几个裁判员的宣判手势动做是特别正规的?不都是稀里糊涂、随随便便、吊儿郎当吗!让我说呀,只要少出点儿错判漏判就行啦,手势动作无所谓,有谁竟瞪着两眼看你那些东西呀?

        老张:你这种想法倒是比较符合当前的实际,并且会得到不少人的赞同和支持。

        老李:就是嘛,该到位的到位,该看清的看清,该判罚的判罚……你别弄得是非不分、驴唇不对马嘴,比什么都重要!

        老张:巧啦,在前不久的一次大型比赛中,就有一位裁判长面对全体裁判员这样说:“动作手势好赖我不管,你们做得怎么样都没关系。关键是你要跟球到位,不要出现错判和漏判!”。

        老李:对呀,这样要求没错儿啊!

        老张:但是你不要忘了,参加这次执裁的裁判人员,最低的都是国家一级,还有不少国家级的,裁判组长里有几个是国际级的。

        老李:好家伙,最低都是国家一级裁判,那都应当是高水平的呀!

        老张:要的就是你最后这一句话 —— “那都应当是高水平的呀!”。你说说:作为大型赛事、国家一级以上的裁判员,提出“动作手势好赖我不管,做得怎么样没关系。关键是要跟球到位,不要出现错判和漏判就行了!”。这样的要求也有点儿太低了吧?

        老李:哎呀——,看来是低了点儿。按说国家一级裁判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手,应当站相走相、跑步姿势、各个方面都是有板有眼,挺正规、挺像样儿的呀!

        老张:应该的事情多去了,而摆在眼前的现实却是:不应该的事情太多了。前些天咱们谈的中冠赛25秒不判犯规,难道出现在那种高规格、高水平的全国大赛上是应该的、正常的嘛?!

        老李:你别问我好不好?你怎么也犯了老毛病了?管大事儿,操闲心!

        老张:我这不是跟你强调要高标准、严要求嘛!

        老李:这么着吧,你把造成“一上场就走样儿”的原因给我详细说一说吧。

        老张: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角度讲:根本原因是基础不牢靠,根基不扎实。包括:执裁理论基础;相关知识基础;实践锻炼基础和思维观念基础。

        老李:好家伙!这么多原因啊。你逐项地给我说一说吧。

        老张:先说执裁理论基础:

                对《规则》条文没有读懂,基本含义、精神实质没有深刻理解,没有做到融会贯通。自己就有许多吃不透、把不准、说不清、道不明、理不顺的地方——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记忆不深、 概念模糊。表面上“似是”场上法官,实则“带着问题”(疑问、隐患、疑虑……)上场执裁,总之一句话:心里没有底!

        老李:这可是基础的基础。当裁判员,首先你自己就得对《规则》的条文儿非常熟悉,还要深刻理解他的精神实质才行。因为赛场上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有时在《规则》里找不到相关的条文和说法。究竟应当怎么处置?这就要看你裁判员的真功夫(即对《规则》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了。正像你刚才说的:自己就有许多吃不透、把不准、说不清、道不明、理不顺的地方,那非得乱套不可!

        老张:你说的很对。相当一部分裁判人员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不就是那么几条儿吗,我都看了好多遍了,差不多啦!”。可一到赛场上,就屡屡出洋相。

        老李:我记得以前你给我讲过一个《学、用《规则》的五步法》,如果裁判员都能按照你说的方法、步骤去学习研究《规则》,可能就会好多了。

        老张:好了,咱们说第二部分:相关知识基础。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绝大多数裁判人员对与门球密切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习了解、研究探讨的太少。特别是自身的门球战术意识薄弱——不懂布局,不懂球路,不懂谋略,不懂战法。对赛场上紧张激烈、瞬息万变的双方态势不关心、不了解、不研究、不知底,因此对比赛的进程、走向及最终结果无从判断、预知和掌握。具体表现就是:只顾跟球被动乱跑,疲于奔命。勉勉强强应付差事,恰似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乱撞。

        老李:你不是反复强调过吗,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咱们上回说的那个“拦路虎”、“跟屁虫”,不也是因为裁判员对门球及与门球相关的知识懂得太少吗!

        老张:接着说第三部分,实践锻炼基础。

                   实践机会少,当执经验少,缺乏反复摔打磨练。

        老李:平时咱们基层的各种比赛不算少哇,实践锻炼的机会还少吗?让我看哪,根本原因还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

        老张:这一点你算说对了!对于基层裁判员来说,要说实践锻炼的机会少,那指的是参加大型的、高规格、高水平的比赛执裁机会少。真正的原因是:相当多的裁判人员平时不重视基层比赛,认为在基层比赛中执裁难以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故采取被动应付、敷衍搪塞的态度。使得执裁中精神不振作,跟球不到位,观察不准确,手势不规范的问题习以为常、且每况愈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再想正规也正规不起来了。

        老李:说得对,不重视——欠认真——不规范——难提高,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老张:好,你这个总结归纳一针见血,挺到位,挺准确,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如果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那就必然是重视——认真——规范——提高。所以不要小看了平时基层的比赛,关键是你裁判员怎么抓住、利用这个机会去实践、去磨练、去提高自己。

        下边儿咱们说说最后一个,思维观念基础。这个问题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面儿比较广,比如:

          ★ 维护裁判员自身形象的心理压力太大。

            ﹡唯恐出现意外情况,不能得心应手灵活处置,让自己下不来台。

            ﹡为了防止出现错判、漏判,在场上总是紧追不放松、紧盯不转睛,整个身心自始至终处于一种高度紧张,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状态,无暇顾及手势动作的正规与否。

            ﹡“我执裁的这一场千万别出错”—— 得过且过思想作怪。处处瞻前顾后,谨小慎微,放不开手脚,哪里还会有规范的手势和动作?

          ★怕字太多 —— 怕跟球不到位,观察不清;怕观察不清晰,判断不准;怕判断不准确,无法宣判;怕宣判不及时,无法处置;怕处置不果断,引发质询;怕质询一出现,心里没底;怕心里一没底,乱了方寸;怕场上一混乱,无法收拾……。

          ★ 对名人、高手、强队从内心里就有一种惧怕感,唯恐人家对《规则》比自己还要了解和熟悉。一旦提出质询,自己无法回答。

        老李:我看你刚才所说的这些原因里边儿,从裁判员自身角度讲,还是出于一种好心。怕这怕那,不就是怕出事儿,影响了比赛正常进行吗!

        老张:这一点我从来都不否认,是出于好心,是为了少出或不出现错判漏判。但光是怕能解决问题吗?因为你自身不过硬,心里没有底,所以才怕这怕那。不从基础抓起,不解决基础问题,你越是怕,问题可能会出现的越多、越严重!

        老李:是这么个理儿,不能光是怕,要想办法解决怕、去除怕才行。

        老张:这部分还包括一些内容:

            ★ 自主学习钻研精神不够:

             ﹡满足现状,自我陶醉,没有再学习、再深造、再提高,做到与时俱进的心理压力和紧迫感。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故平时就做不到“四多”——多跑、多看、多想、多钻。却往往是头脑懒、身子懒、手脚懒。

             ﹡事业心差 —— 对裁判员在门球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及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是真正热爱裁判工作。

             ﹡不善于或不会总结积累裁判工作经验,不能做到经常自我鉴定、自我评价、自我定位,因此也就不能发现问题并寻找突破。

        老李:这一点非常重要,裁判员要有继续学习提高,做到与时俱进的心理压力和紧迫感才行。不能裁判证书一拿到手就万事大吉了!

        老张:表面看只是一个手势、动作不正规、不规范的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到一个人对待工作的事业心和是否真正认真的根本态度问题。根本态度不端正,没有认真的精神,就没有起码的自我约束力。没有约束力,就没有标准、没有尺度,剩下的就只有随随便便、放任自流了。

            另外, 还涉及到一个人做事情的“工艺水平(水准)”问题。有的人无论干什么事,都是马马虎虎、凑凑合合,没有一点干就干好的欲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而有的人则是“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他们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尽自己最大努力细腻操作、精雕细刻,力争把事情做得最完美、最漂亮、最满意。

             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有些人的工作场所、各种用具,甚至家庭中的各种物件、摆设都放置的井井有条、整整齐齐,而且是干干净净。要想拿什么东西,伸手就来。可有的人无论家里还是工作场所,东西总是随手丢弃,乱作一团。说句不好听的话:就像“猪圈”一样。这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难以改变的“天性”!

        老李:你的这段儿分析我同意。表面看只是一个手势、动作不正规、不规范的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到一个人对待工作的事业心和根本态度问题,也是一个人做事情的“工艺水平(水准)”问题。

            一上场就走样儿的原因,你说了那么多,分析的也挺透彻,到底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得到解决呀?

        老张:要想做到正规、规范,绝非一日之功。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人整体、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各项扎实基本功的有形体现。是半生不熟与成熟老练的分水岭和试金石。正可谓:点点滴滴看素质,细微之处见精神。

        老李:对,这涉及到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做牢根基是不行的。要想做到正规、规范,绝非一日之功。

       老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我不想展开来讲。其实在以前咱们谈到的有关裁判的问题中,都已经涉及到了,无非就是:

           一、严把入口关。正规培训,正规考试,严格录取,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不凑数,不搞人情交易。

           二、定期复训提高,坚持专题研讨,做到与时俱进,鼓励裁判员争当“门球运动的全才”。

           三、严格管理使用,定期考核检验,奖罚分明,能上能下,取消裁判等级终身制。

        老李:真要是能够坚持这三条,扎扎实实地把它做好,裁判队伍的整体素质肯定会大变样,大提高。到时候,赛场上也就不会再出现各种本不该出现的问题了。

        老张:话是这么说,我们也从内心里这样希望。遗憾的是:看看摆在眼前的现实,说句心里话,你有信心吗?你能够满怀希望吗?

        老李:要让我说心里话,那就应当是没有信心,也无法怀有希望!这既是心里话,也是大实话!我想谁都不能反对,谁也无法否认!因为这是摆在每个人眼前的事实。

        老张:行了行了,话就到此为止,别扯的太远,该刹车了!今天咱们就聊到这儿了,下回还谈裁判的事儿,但是咱们换个题目。

        老李:什么新题目哇?

        老张:别着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咱们下次再见!

        老李:那就只好等下次再接着聊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