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张老李侃门球之84篇下

 枯藤w1mqzz5vhw 2021-07-03

 第八十四篇   

             如何提高中国门球的文化意识》(

       老李:老张啊,怎么样啊?咱们接着上回的话题,继续聊有关 提高中国门球文化意识的内容吧。  

       老张:好,上回最后咱们谈到了走中国门球文化之路都应当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应当加强门球理论研究。

                    门球理论是门球运动发展提高的助推器,是提高门球文化意识,构建中国特色门球文化的奠基石。中国的门球运动开展30多年来,比较侧重于活动、比赛、实践,理论研究工作尚未得到普遍和足够的重视。让我们冷静地审视一下现实,30多年来中国门球界出了不少专家、学者,据说不久还有可能要出什么大师!请问:中国特色的门球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了吗?她的理论雏形有了吗?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打、打、打,赛、赛、赛,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经过实践检验是科学可行的门球技战术培训教材和具体方案。更不要说建立起自己独有的一套训练、组织、管理、运作、竞技、赛场、奖惩等方面的有效机制。我个人感到:掌管门球大印,主宰门球命运的人对中国门球事业爱的不够深,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多年来,中国门协总给人一种应付、凑合、得过且过的感觉。该抓的没能抓紧,该管的没有严管,再加上主观武断,缺少群众路线,许多事做的难让广大门球人如愿。就以门球理论研究为例,30多年了,仅2003年末在郑州召开过一次全国性的理论研讨会,之后便销声匿迹了。就连《门球之苑》的《增刊》(理论研讨专辑)也只出了两册,就偃旗息鼓了。

          2006年5月我曾写过《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学习门球大儒姚 见文章有感——为中国门球进言一文。针对门球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提出:为改变这一现状,各级门协组织均应建立起门球理论研究小组。尤其是省(市)、部级单位的门协,应在中国门协的统一协调下,组织有关人员,借鉴相关学科理论,总结实践经验,根据门球运动自身的规律、特点,从基本技术到战术应用,从组织管理到运作机制,从推广普及到赛事设计,研究探讨具有中国门球特色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而艰巨。可采取自选课题、下达任务、协作攻关等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期分步进行。要想方设法把那些喜好理论研究的“散兵游勇”、“个体户”组织起来,统合起来,拧成绳,形成拳,变自由随意的多点出击为有的放矢的重点突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门球理论研究工作迫在眉睫,应立即着手,全面启动。各省(市)、部级单位门协,每年应召开1—2次专题理论研讨会,中国门协每3—4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门球理论研讨会。在《门球之苑》上开僻理论研究专栏,加大有关文章的采、编、刊载量,提倡不同观点的争鸣、交流。

          遗憾的是,中国门协对门球理论研究工作始终不够重视,本应在中国门球发展史上有所作为的理论基础没有夯实,更谈不上发挥其应有的助推、促进作用。任何事情都是一样,从上到下没有一个认真学习的氛围,钻研探讨的环境,较真儿细抠的韧劲,整天赶大帮,随大流,大轰大嗡,什么事也不可能搞好,更不要说做大做强,做出特色。而各地的门球工作又始终存在着一种令人费解、极不正常又难以改变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地区、部门、行业、系统门球运动的命运兴衰往往取决于某些领导者个人的好恶!

          我这样说,并非否定中国门球的成就和现实。在同一文(指《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中我也写到:“中国门球30多年来,可以说是忆往昔形势不错,问题不少;看未来任重道远,机遇多多”。总之,我认为中国门球30多年来,之所以起伏不定,问题不少,最大的吃亏处就在于没有夯实理论基础。正如一颗大树,根基不牢,则枝不繁叶不茂,少开艳花,难结硕果。相比之下,有些基层门球协会比较重视理论研究工作。远的不了解,比较近的如齐齐哈尔、山西……等地门协历来抓的比较好。

       老李:确实有的基层门协组织对理论研究比较重视。你说的不错,这是搞好门球事业的基础。

       老张:(二)、要走中国门球之路

中国门球30多年的历程,给人总的感觉是:先天不足,亦步亦趋,闯劲不够,守旧有余。去年四月份我曾写过一篇《改变“四不象”、铲除“四不判”、走好“四不棋”》——“中国门球要与时俱进”进言的文章,至今我仍坚持文中基本观点尤其是解决体制机制,加强理论研究,办出中国特色和抓好器材创新。30多年来,我们总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屁股后边,实践让我们饱尝了“接轨”的苦涩,现在是接也不顺手,不接又不顺心。加之近几年的修《规》工作审慎不足,随意有余,已把门球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规》的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中国门球要走自己的路”、“要创出中国门球自己的特色”——这是广大门球人发自肺腑的呼声!

          门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就应当老老实实,科学求实,需要的是爱心、耐心、韧性和钻劲。不能总是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应付、凑合、随大流、跑龙套。是艺术就要精雕细琢、深挖内涵、探细究微,要在提升层次上下功夫,做文章。要强化门球运动的文化内涵,使之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一击一闪、一言一行都充满文化色彩,富含文化寓意,带有文化情调,体现文化理念。从目前形势看,中国门球要想有所作为,只有提高文化意识,走竞技、职业、市场化之路,否则,将难以改变“两弱”的处境。

          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等,不能靠,需要的是实干和闯劲儿。不能指望别人会给我们送来一套适合中国门球特色的东西,不然我们就永远受制于人。各项体育、竞技项目都是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不干出自己的特色,不拿出自己的绝招儿,不让他们看了吃惊、感到害怕,就永远没有发言权。

          走自己的路,首先是针对当前实际,把康乐与竞技尽早分开。既然强调“门球是一项公益事业”,那就把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企业的爱心善款都用在康乐门球上。让老同志们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成果,开开心心地玩、乐,健健康康地生活。为了让老同志们玩好,完全可以也应该对现有《规则》大删大砍,去掉那些多余且繁琐的条条框框,什么10秒啦、触球啦根本不去理它。我们在网上都看到了网友发的外国人打门球槌球的图片,那真是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有的还趴在地上撅着屁股瞄准儿,这要是卡10秒行吗?!康乐有多种形式。康乐也是一种文化、一种享受、一种境界,康乐门球同样离不开浓重的文化意识。只有在康乐中体悟门球的魅力,感知门球的奥妙,沐浴门球的神奇,除去人生的烦恼,这样的康乐才康得有品味,乐得高层次。不然还是改变不了当前一味打、打、打,玩、玩、玩,争吵、睹气、耍横、无理、有损门球形象的低俗境界。

          竞技部分则要靠门球自身的综合素质、品位、形象去拼去闯,去壮大自己、证实自己。要努力探索并走好职业、市场化的路子。对外来的东西我们既不迷信也不盲目排斥。在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上,不妨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部分人(能参与国际交流的竟是少数人)去接轨、适应、探索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中国特色”上:制定自己的《规则》;研究自己的组织结构、赛制模式、运营手段;改进自己的器材装备;创新自己的独特技艺;探究自己的新颖战法……。只要我们尊重科学,勇于实践,契而不舍,中国门球定能开辟新天地,创出新辉煌!

          我们走自己的路,把中国门球做大做强,不是要到哪里去称霸、逞强目的是要让门球运动在富民强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落实到促进公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上。

        老李:哎呀,你这一口气儿给我说了这么多,我都听的有点头脑发蒙啦!老实说,我同意你的观点,把竞技与康乐分开,应当设法真正办出我们中国门球的特色!

        老张:我还接着说:三、也谈门球企业

                  最近几年,与门球有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在中国门球发展壮大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无视门球企业的身影,更不能忘记她们所做出的贡献!当前,热心门球事业发展、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不乏其人。他(她)们不惜重金贴门球、养门球、挺门球、助门球的义举,令所有门球人素然起敬!说句心里话在当今中国门球市场并不十分景气、火热的情况下,门球企业和一贯大力支持门球事业的企业的艰难处境我们同样充分理解。

          但是,话还得两说着:门球运动在我国的基本定位是一项“群众性、公益性的事业”。门球事业有待深层开发,从长远看可能是一个颇具潜力的大市场。但竟真正走上、走好、走稳竞技、职业、市场之路尚需时日。就眼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而言,门球不是一块大肥肉。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块“半生不熟、非常难啃的瘦排骨”。做为门球企业,时刻不能忘记门球的“公益”属性。必须牢固树立奉献、吃苦的思想。要想在这“两弱”上发财、发大财,恐怕难以如愿以尝。如果你有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我劝你还是尽早改弦更张,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更易立竿见影的项目上。如若火候适当,加工得法,靠着这块瘦排骨你可以有肉吃、有汤喝,当然不可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在这个问题上,北京共创和谐国际门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郑  炜同志已经走在了前边。在对待门球事业上,他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的人。他公开宣布并正在实施——把不低于百分之六十的企业盈利用到门球事业上。他把弘扬门球文化,提升门球档次,树立门球形象视为己任,以企业的身份按照“取之门球,用于门球”、“做每一件事都要对得起所有门球人”的原则,去拼闯、去探索、去磨炼、去实践,无惧路漫漫,不怕风雨多,坚定信念,永往直前。

          愿所有门球企业的企业家们,通过与门球、门球人打交道,都成为真正了解认识门球,真心热爱痴迷门球的门球人!门球人是一家,振兴门球靠大家,是我们言行的共同口号和目标。

        老李:对,门球是一块瘦骨头,没多大油水,作为企业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老张:啰啰嗦嗦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自己也觉得有点乱。没办法,就是这个水平。特别是有些话说得不光直,还带刺儿。因为我的指导思想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真话、直话、大实话,得罪别人也不怕。有不同观点,不同看法、不同见解没关系,可以充分交流切磋、吸收借鉴。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贯正确,谁也别用官话、大话、空话、狠话压人。要允许适度的“固执”,鼓励适度的“较真儿”,提倡无我地倾诉。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基本态度是一贯的那就是: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将誓死尊重、支持、捍卫你的发言权!

        老李:没关系——,咱们就是随便探讨研究一下儿吗,对与不对又能怎么样?不都是为了咱们自己的门球吗!行了吧?今天可谈的真不少,就先到这儿吧。

        老张:好,今天就到这儿,咱们下次再换一个题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