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张老李侃门球之64篇

 枯藤w1mqzz5vhw 2021-07-03

第六十四篇   

        践行“四多” 力戒“四懒”

        老李:老张啊,上回你讲的《当好裁判“四要素”》我回去以后和一些裁判员们聊了聊。他们都同意你的观点,一致认为当好裁判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但也有的同志说,市门协对裁判队伍的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发了证就不管了,应当经常组织学习研讨,传达上级的新精神,学习新修改的《规则》,组织大家实习演练,不然裁判员的水平和能力,永远跟不上形势需要。

        老张:各级门协组织是基层门球裁判员的管理机构应当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包括选拔、培训、考核、使用、复训、提高、奖惩……等等具体而又细致。从目前情况看,这项工作在基层门协组织中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弱项。尽管如此,但我还是要强调:要想得到提高,必须靠自己。俗话说:事在人为。同样是一起培训出来的裁判员,为什么有的人进步非常快、执裁水平高、大家都佩服而有的却越干越窝囊、水平上不去,总是添毛病……大家总是对他(她)不喜欢、不信任、不佩服呀

        老李:没错儿,最终的决定因素全在个人,不能总是强调客观。那你就给介绍一些好的方法和诀窍吧。

        老张: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诀窍。我今天想说的还是强调裁判员要个人努力。题目叫做:《践行“四多”力戒“四懒”》。

        老李: ——,上回是“四个要素”,这回“四多”、“四懒”,说说具体内容吧。

        老张:裁判工作是门球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裁判工作在比赛过程中具有组织、教育、宣传和推动门球运动的作用。裁判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比赛能否顺利进行和运动队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出于兴趣和爱好,许多门球人都喜欢并愿意当一名门球裁判员。当前,有不少已获得等级证书的门球裁判员,对裁判工作的性质、特点理解不深,尤其对自身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使命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

             我个人认为:要想当好一名门球裁判员,就应当做到“四多”:

                  第一、多跑。多跑,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多上场、多执裁,多参与实践,多经受锻炼 —— 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多跑上几场。这是夯实基础,提高技能,快速成长,早日成才的唯一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多跑”,才能感触赛场实际,激发学习热情,体悟执裁真谛,掌握真才实学,练出过硬本领。做为一名门球裁判员,无论级别高低,如果不愿上场、不想上场、不敢上场、不曾上场 ——“跑”不起来,那就永远成不了一名真正合格的好裁判!

              当然,多跑——就意味着要吃苦受累,腰酸腿疼。夏日汗流浃背,晒黑皮肤。冬天要冻手冻脚,战胜严寒。还要多碰钉子、多遭埋怨、多受指责、多挨批评、多担风险。做为一名裁判员,从生到熟、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坦途。不经风雨就见不了世面,不磕磕绊绊就难以学到在规则条文中所没有的聪明才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门球裁判员来说,只有门球赛场才是汲取营养的沃土,摔打磨练的课堂,展示风采的平台,检验技能的考场。

         老李:——,你说的这个“多跑”就是争取多上场执裁呀!

         老张:当裁判你老是在场上走八字儿、迈方步儿行吗?该跑就得跑起来。你跟不上球的移动速度,就看不清看不准场上情况,就容易出现漏判和误判。当然,这个“跑”绝非单纯的跑场,而是重在实践、磨练、体验、提高。

         老李:那第二“多”是什么?

         老张: 第二、多看。不少裁判员执场下来如释重负,就和别人闲谈聊天,东拉西扯,甚至去干与比赛无关的杂事。对别人的执裁情况毫不在意,好象与己无关。

         老李:跑了一场了,挺累的,也该休息休息了吧?

         老张:休息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是,聪明的、好学上进的裁判员,应当充分利用隔场执裁、轮流休息的宝贵时间,仔细观察揣摩别人的执裁情况 —— 这就是要多看。

         老李:你就给说说具体看什么?怎么看?难道这看里面还有什么文章吗?

         老张:一是要从整体形象、气质、言行举止上看他(她)像不像个裁判员。做为赛场上的执法者 —— 门球裁判员,理应有着超凡脱俗的外在形象、风度和内在气质、神韵。裁判员往那儿一站,就应当成为赛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人一看,就能立即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感和亲切感,从而产生一种震撼力和亲合力。很难想象:一个衣冠不整、精神不振、稀松马虎、执规不严的裁判员能导演出一场紧张有序、精彩纷呈的高水平的门球赛事。一句话:当裁判,最重要、最关键的是 —— 首先要像!不要让球友们私下议论:“就这样的,也能当裁判?!”你看某某哪点儿像裁判?”。

             二是看别人如何掌握比赛节奏,把握呼号时机,做到既不抢又不拖,忙而不乱,松而不垮,使裁判员工作、击球员操作顺畅自然,有条不紊。

             三是看别人对场上情况如何观察、判断和处置,并结合自己的认识、理解进行对比分析。

             四是看赛场发生特殊情况(重点是产生矛盾分歧、发生争执等意外事件)的时机、场合、原因、症结所在及处理方法、过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老李:看来么一个“看”也有不少名堂,得会看才行,不能只是一般的看热闹。

         老张:看的目的和实质都是“学”,看的过程就是学习、借鉴、分析、比较、吸收、消化的过程。

         老李:这就是你以前讲过的:什么事儿都怕认真。其实我们平时看球赛也是这样:大部分人是凑热闹、看热闹。少数人是用脑子看、带着问题看,通过看他能够看出名堂、得到提高。第二“多”是“看”,那第三“多”是什么呀?

         老张:第三、多想。通过多跑 —— 亲自实践,增长才干;通过多看 —— 分析对比,取长补短。接下来就要多想 —— 回忆总结,深化认识。每一场执裁下来,不能如释重负,得过且过;每一次比赛结束,不能过眼烟云,抛之脑后。对自己的执裁情况不能“狗熊掰”,而要养成“秋后算帐”的好习惯。

         老李:怎么还出来“秋后算账”啊!跟谁算呀?

         老张:跟自己算。就是要求刚刚执场下来的裁判员要坐下来、静下心,在自己的脑子里对执裁情况“放录像、过电影”。重点是出现诸如判罚犹豫不决,偶尔错判漏判,球队提出询问,观众发出质疑……的时机、时段、场上情况。应当怎样处置?自己是如何处置的?对,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错,错在何处?原因是什么?

           养成多想、深想、细想 —— 赛后对自己“秋后算帐”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定能不断加深对门球比赛基本规律、突出特点的认识和理解结合裁判工作实际,逐步理出头绪,选准工作重点,抓住要害关键,做到灵活应变。

         老李:其实你说的意思就是要多用脑、多分析、多琢磨。说穿了就是要随时总结、及时总结,这样才能记忆深刻,不断提高。

         老张:第四、多钻。上次咱们就说了:门球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门球理论是其毕生的任务。作为赛场上的执法者,理应比一般门球运动员学习更多一些,钻研更深一些,理解更透一些。原因很简单:

           一是《规则.裁判法》的定期修订完善,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只有同步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形势,适应发展。

           二是在多跑、多看、多想的基础上,会不断发现新矛盾、新疑点。客观上也促使我们对表面上似乎已经很熟悉、很了解的规则、条文进行深层次再学习、再探讨。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裁判员虽然努力学习,但只满足于对条文、规定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一旦变换一个角度,改变一种方式,出现了没有明文规定、超出条文范围的新情况,他(她)们便茫然失措、无所适从。认真学习、深入钻研《规则.裁判法》,贵在吃透精神实质,弄清原本含义,真正理解和融汇贯通 —— 做到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出现类似情况、提出模糊问题,都能有条不紊,理直气壮地做出合情、合理、合法(规)又令人心服口服的阐述和解释。

         老李:让我看,这第四“多”才最为关键做为门球裁判员必须得多动脑筋钻研问题。因为你是裁判,是赛场上的法官,绝对不能用普通门球队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老张你说的“门球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这个观点我非常同意。

        老张:要想成为合格的、优秀的门球裁判员就必须践行这“四多”。遗憾的是,有不少裁判员恰恰与此相反。

        老李:那就是“四不多”

        老张:与以上“四多”截然不同的做法是“四懒”:

                一是懒得亲自上场执裁:一些裁判级别较高的同志,每逢赛事必挂“长”,光动嘴巴不上场还有些年纪稍大的同志,“让年轻人跑吧,我们没几天蹦头儿啦!更有少数同志,遇到关键、重要场次,畏首畏尾,胆怕事,望而却步,打退堂鼓。怕别人找事,怕自己出错,怕当众出丑 —— 能少上尽量少上,能不上就不上。

               二是懒得看别人执裁:有些裁判员张口就是:“有什么可看的?谁执场谁负责,我有什么关系?还不如抓时间好好休息休息”。

               三是懒得多想问题:有些裁判员总是有一大套理由:“执完裁就完事儿,有什么可想的?哪来那么多的经验教训呀!大伙都彼此彼此,谁也强不到哪儿去!只要记住“嘴上积德,手下留情”就全有了!”。

               四是懒得学习钻研:他(她)们的理由是:规则、裁判法怎么定咱就怎么办,不就那几条吗!?你抠得越细越深问题越多,闹不好把自己也弄糊涂了!

         老李:咋听起来,理由还满充足的!别的不说,不愿跑场的我可见过不少,特别是那些挂“长”的,光动嘴皮子我看要是真正到场上,他们也不见得就比别人强到哪儿去!

         老张:所以在裁判问题上,我始终坚持这样五个基本观点:

               第一、不摸杆、不上场、不打球、不懂门球技战术的人,没有资格当门球裁判员。

               第二、身为门球裁判员,不想上场、不愿上场、不能上场、不曾上场执裁的,永远成不了一名好裁判。

               第三、门球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 ——打的不错、教的挺好、裁的挺棒善于学习

               第四、检验裁判,重在实践;定期复训,与时俱进。

               第五、每逢大赛的重要、关键场次,裁判长、副裁判长要亲自上场 —— 言传身教,示范执裁。

         老李:好!我非常赞成你这五条。只可惜,现实情况距离这五条所说的差距可就太大了

         老张:就第一条来说,现在有些地方培养发展了不少年轻裁判员,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这些同志大都还在工作岗位上,比如小学校的体育教师。他(她)们只学习了一些空洞的理论,没有时间和精力经常参门球活动,不能与实际相结合。有些人还从未摸过球杆、没上过场、没打过球,更谈不上门球技战术的理论了。如果让这些人上场执裁,会是什么结果?

         老李:你别看他(她)们不懂,可裁判的级别不低,有不少都是国家一级、国家级的。

         老张:我所说的第二条,就直接涉及到这些年轻裁判员。本来自己的基础不扎实,又缺乏实践经验,本应积极参与、亲自执裁、实战摔打、经受考验。可有不少人总显得那么娇气,放不下架子。真不知道他(她)们心里考虑考虑一个最现实问题那就是 —— 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过硬的门球裁判员?

         老李:真是的,这些人要是整天心里想着自己怎么才能成为并当好一名裁判员,那不就好办了

         老张:第三条关于“全才”的问题,不是要求你样样过硬、样样一流。起码你得都学、都懂、都会、都内行、都拿得起来、都说得过去。

         老李:如果都像你所说的那样:打的不错、教的挺好、裁的挺棒,善于学习,我看就够意思了。不可能做到打球是明星、教练是国家级、裁判是国际级理论是权威

         老张:第四条中的“检验裁判,重在实践”,我的意思是:衡量一个裁判员,不能光看他是什么级别,多大年纪和干了多长时间,主要应当看他的执裁能力和实际水平。我觉得:级别和水平这两者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定期复训,与时俱进”的意思是:一定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能证书到手就万事大吉

         老李:现在有些地方就有一些老同志总是“自以为是”,其实他的那点知识早过时了。所以说,有些地方不时出一些“土政策”也就不足为怪了。

         老张:最后一条是专门针对“裁判一挂长,基本不上场,甚至根本不上场”这一“怪”实际是相当普遍现象说的。我认为:总裁判长也好,副总裁判长也好,不要只看到了那个“总”字,首先应当明确的是:你是一名“裁判员”,大家都是裁判队伍的组成部分。尽管分工任务不同、职责各有侧重,但当好裁判是所有人员的首要职责、第一职责。另外就是:裁判裁判,只有在赛场上执裁才是裁判。如果光动嘴不动腿、光动口不动手,那叫什么裁判?不是要求那些“挂长”的从头到尾、自始至终都在场上跑,而是应当在关键、重要的场次亲自出马、挂帅上阵、言传身教、做出示范。只有这样才能摔打磨练出合格过硬的裁判长,也只有这样才能带出一批批合格过硬的裁判员队伍!

         老李:没错儿,我看市里边儿那些年轻、级别又比较高的裁判,一比赛就都给安上个“副裁判长”的头衔,晃晃悠悠,转来转去,就没怎么上过场。对于这一点,一些老裁判们在下边儿议论可大了!

         老张:对这个问题,我早就有自己的看法,下回咱们可以专门儿聊聊。

         老李:那好哇,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下回再接着聊?我觉得你老张这个人不仅对门球技战术研究得很深,对裁判工作也很有独到的见解。就你这种干什么钻什么的劲头儿,太值得我好好学习啦!好,咱们下回再见!

(整理:花甲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