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梅花老去杏花匀:一段因茶词产生的浪漫爱情故事

 如一人1955 2021-07-03

      清朝雍正十三年的一个春天,才子郑板桥到扬州春游,走到北郊大虹桥外的玉勾斜,口很渴,想讨口茶水喝,正好就看见不远处一座黄土筑墙的草屋,屋外翠竹掩映,院中一株杏花盛开,花团锦簇,郑板桥信步踱到门前,轻叩柴扉。拉开诗词剧场的帷幕,故事从这里说起。



西江月·赠饶五姑娘


微雨晓风被歇,

纱窗旭日才温。

绣帏香梦半朦胧,

窗外鹦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

虾须帘影轻明。

梅花老去杏花匀,

夜夜胭脂怯冷。


【诗词剧场】


 精彩剧目 尽在音频中


【知识点】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时称“三绝”,其人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喜欢品茗,颇懂茶道,过着“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的恬淡怡然生活,从茶中品味出空灵淡泊、洗脱尘埃的人生境界,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境界。郑板桥先后为官十二年,目睹官场污浊,深感厌恶,毅然辞官,以卖画写字为生,茶成了他的一大痴好,也因为茶,成就了他这段极富传奇色彩的茶缘。郑板桥的这段姻缘,堪称茶史上的风流佳话。


       微雨晓风被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朦胧,窗外鹦哥未醒。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郑板桥认为,文学作品在命题上,重在立意高远,在表现手法上要抒写血性,行文要格调豪放,情感真实。写诗跟做人一样,两情相悦,一杯茶便可定终身,胭脂怯冷,官场误不如伴佳人。感谢收听今天的诗词剧场,诗人词人,下期再见。



出品人:田舒斌

总监制:郭奔胜

总制片人:申江婴

总策划:马轶群

终审:刘君


导演:刘子华

编剧:陈庆雯

声音设计:朱李杰

编辑:邱生


【剧中人物】

郑板桥:陈喆

饶五娘、饶婆婆:马嫣然

旁白:News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