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朝老臣张廷玉惨遭乾隆抄家,抄来的东西,乾隆为何乖乖还了回去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07-03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所以贤哲流,秉心若虚谷。”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见解颇深,既有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又有道家的“以和为贵”学说,在为人处世方面显露着较高的大智慧,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清代大名鼎鼎的朝廷重臣张廷玉。

张廷玉之所以被誉为杰出的政治家,从这首诗中就能看出一二,他深谙官场其道,对上他能忠贞不二,对下能够以身作则,因此他才能成为三朝老臣。不过在他晚年时曾惨遭乾隆抄家,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抄来的东西乾隆皇帝又乖乖地还了回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官宦子弟崭露头角

张廷玉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父亲张英由于为人厚重因此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一步步提升上来,虽然小有坎坷但无伤仕途,直到1699年已成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官拜相位,而这时的张廷玉已经27岁,在父亲的熏陶下,在才能与社交方面都有着较高的造诣。

第二年,28岁的张廷玉就交了一张完美的答卷,考中进士,被康熙授为翰林院庶吉士,起初他踏踏实实地做了几年纂修官的工作,后来他在康熙皇帝召见他时露了一手七言律诗,深得康熙之心,于是一下子便官居四品,“久持讲握,简任机密”,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信之人。

生在一个好家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后天的努力,张廷玉无疑是一个非常聪慧之人,他入仕途时已近而立之年,无论思想上还是阅历上都已经较为成熟,所以他一旦入了皇帝的眼,以他的智慧必然会好好表现,一系列崭露头角自然深得康熙皇帝信任。

满汉制衡深受重用

如果康熙皇帝对张廷玉只是才能上的认可,那么到了雍正皇帝这里他则是深受重用。要知道,他的父亲张英本是雍正皇帝的老师,在尊师重道的古代,以雍正与张廷玉的年少交情,他的崛起是早晚的事情,差的只是机遇和时间。

当雍正终于把长寿的皇帝老子靠走之后,上来便大刀阔斧地朝廷改革。雍正管理国家的手段眼界很看得开,在他之前大多都是满蒙的成员在朝国官,汉人很少担任要职,但雍正偏偏就要打破这种旧观念,他认为汉人的文化与思想都符合他的胃口,尤其在满蒙官员越来越骄纵的官场中,他急需提拔汉人制衡,张廷玉由此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当时满蒙以鄂尔泰为首,汉人则以张廷玉为首,两派之间互相辅佐、互相制约,有竞争就会有上进,在这里也不得不佩服雍正皇帝的高明之处,所以在他的管理下为后来的乾隆盛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而张廷玉也在雍正皇帝期间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改革,设立军机处他功不可没。

三朝老臣委以重任

雍正皇帝对张廷玉非常重视,重视到临终前任命张廷玉为顾命大臣之一,并且承诺日后给他配享太庙的殊荣。要知道配享太庙只有皇室后裔才有此资格,再就是对江山社稷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有此殊荣,并且都是满族子弟,张廷玉身为汉人有此待遇他可是第一人。

正因为有了雍正皇帝的遗嘱,所以到了乾隆这里他对张廷玉也不敢小觑,不用说张廷玉之前做过多少贡献,单以顾命大臣、三朝老臣的身份也足以让乾隆重视,于是诸多的官职集在一身。巅峰时期张廷玉除了担任政务繁重的总理事务之外,还荣膺雍乾两代皇子师傅、编纂重要典籍的总裁官,可谓是身兼数职。

乾隆皇帝对张廷玉这个三朝老臣仍然是委以重任,而张廷玉几十年的官场浸淫也深谙其道,在满汉制衡的时局能够让乾隆做出“嗣后内阁行走列名,讷亲在前;吏部行走列名,张廷玉在前”的举措,足见张廷玉在朝廷之上和乾隆眼里之中的重要地位。

倚老卖老惨遭抄家

可以说,在乾隆刚继位的前十几年中是给足了张廷玉的面子,而张廷玉也在用实力证明着自己的本事。但是人到老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种倚老卖老的资历潜质,张廷玉认为自己为朝廷服务了一生,学生又遍布朝廷,再加上几分糊涂,就会做出一些撸虎须、批龙鳞之事。

张廷玉76岁时提出退休的要求,结果引起乾隆的不满,心想:你说不干就不干把我这个皇帝的颜面放在哪里?所以专降谕旨:“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一句话驳回了张廷玉的退休要求。

张廷玉这时候就开始心里没数、分不清大小王了,他怕死后配享太庙的殊荣得不到保证,便逼着乾隆为他写下了“保证书”,乾隆虽然写了,但心里自然是不爽,更让他不爽的是,张廷玉对于这样天大的恩赐与保证尽然没有亲自谢恩,反而只派了儿子前往,这无异于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因此在乾隆的心里对他的记恨又多了一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次的大不敬之罪压抑在乾隆心里没有出口,一次有人揭发张廷玉的姻亲朱荃曾涉及吕留良案,这给乾隆找到了瓦解张廷玉势力的机会,大笔一挥罚银15000两,并追缴张廷玉以前所有赏赐的物品,这个三朝老臣惨遭抄家。

乾隆本想找出张廷玉有没有对朝廷、或者对他不满的言词,结果却空手而归,好在张廷玉一生比较公正廉洁,并没有给乾隆留下什么把柄,乾隆一看没有啥收获,又怕落下一个到亏待老臣的名声,只好又把抄来的东西又乖乖地还了回去。

小结

不得不说,张廷玉在老年的时候昏招百出,屡屡挑战乾隆皇帝的底线,请辞在先、逼宫在后,而且还没有眼力见,岁数大了只想着自己配享太庙的殊荣,任是乾隆再好的性子也挂不住颜面,帝王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显然聪明一世的张廷玉在晚年确实是糊涂一时,所以晚节不保落了个惨淡的下场。

好在乾隆皇帝并没有食言,张廷玉死后,乾隆的怨念也发泄得差不多了,便以尊师重道为主题,为张廷玉歌功颂德,同时让他死后尊享太庙,而张廷玉也就成为了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参考资料:《杂兴二十首》《清史列传》《清高宗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