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6年,甘肃麦积山石窟的最原始风貌

 陇史荟王文元 2021-07-04
1956年,甘肃麦积山石窟的最原始风貌

       1956年,日本人名取洋之助,来华参加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活动,然后到天水参观,他不仅拍摄了天水麦积山石窟,也拍摄了天水街头人们生活的诸多细节。
       甘肃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地处天水市中心东南 45 公里处,因山形类似于麦垛,故而取名麦积山。麦积山石窟的创建年代为十六国的后秦时期,兴盛于北魏至北周,自隋唐至明清,信徒们经过无数次的维修,才得以保存下来。麦积山石窟,以泥塑冠绝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上世纪四十年代,天水人冯国瑞,对麦积山进行了考察研究,这座千年石窟,才逐渐为人们所知晓。
       1956年,名取洋之助,几乎拍摄了全部能通行洞窟的雕塑作品,出版了《麦积山石窟》一书,保存了天水麦积山的最原始风貌。

                  “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天水市秦城区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古人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周围山石壁立,山间溪流喷翠,林中鸟语莺啼,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麦积山石窟便开凿在这个奇特山峰南面的悬崖峭壁间。

      根据有关文献史料和碑碣记载,麦积山石窟是公元384年~公元417年的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创建的,初名无忧寺,后称石岩寺。当陇西鲜卑乞伏炽槃建立的西秦统治天水时,名僧玄高“杖余西秦,隐后麦积山”,“与长安高僧昙弘相会”,这里有“山学百余人”,可见当时的佛事活动已经相当兴盛了。到了拓拔氏建立的北魏王朝,麦积山则更成了著名的佛教胜地。后来,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到宋,历代封建王朝对麦积山的开窟造像,亦都非常重视。按《北史·后妃列传》及秦州雄武军陇城县第六保瑞应寺再葬佛舍利记中记载,当西魏王朝刚开国立帝时,就曾在麦积山“重兴寺宇,大修崖阁”,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不仅在麦积山出家为尼,且在死后,还“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号称“寂陵”。北周保定、天和年间(561年—572年),大都督李充信在麦积山“载截●疏山,穿龛架岭”,“梯云凿道奉为亡父造七佛龛”,其规模之宏大,堪称麦积山石窟之首。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庾信,还专门为他撰写铭文。直到现在,这篇显赫的铭文,仍保存在《庚子山文集》里面。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以后,又“再修岩窟”,曾于仁寿元年(601年)亲自降诏,在麦积山建宝塔“敕葬神尼舍利”,并敕赐麦积山寺院为“净念寺”。唐肃宗乾元二年 (759年),大诗人杜甫到麦积山时,这里虽已成了“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眼石竹,鹦鹉啄金桃”的荒凉冷落境界。但是在五代,当后蜀统治天水时,蜀主王衍在宦官王成休的唆使下,专门从四川到秦州“亲幸麦积山”。宋神宗赵顼,不光宣诏麦积山“得道高僧秀铁臂,入内升座,讲演宗乘,敕赐圆通禅师”,且给寺院“赐田土二百余顷,供瞻僧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由于在麦积山顶舍利塔下“盛产灵芝三十八本”,宋王朝便认为这是祥瑞之兆,因此,除将唐代敕赐所改的“应乾寺”复赐名为“瑞应寺”外,还特许“木寺开坛,专一建置祝延圣寿道场,迸奏功德,疏回,赐御香度谍”。由于历代封建王朝的大力提倡,许多地方官吏,则更是亲临麦积山,或则开窟造像,或则朝山礼佛,或则刻石题名,真是不一而足。这样,远在五代以前,麦积山石窟便已有“万龛千室”。元、明、清诸代也曾有所重修和妆銮。遂使麦积山石窟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