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必读!)

 12345csdms 2021-07-04
原创 燕归来 了凡四训 2020-10-14
命由我造福自我求关注

图片

文 | 燕归来图/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

图片

《荀子·礼论》:“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

泱泱华夏,最注重的就是“规矩”二字。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这几条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不能忘。

筷子

图片

追溯“筷子”的起源,可以追忆到三千年的商周时期。

《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可见早在商朝时,人们已经有了使用筷子的传统。

在对筷子的使用上,也有了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

图片

不能将筷子插在饭碗上

从上古时期开始,中国便有祭祖的习俗。

祭祖时,会将筷子插在米饭上,犹如在鼎炉内上香。

所以,祭品的碗盆上面才竖插筷子,而平常生活中如果将筷子竖插在碗或盆上,就算是犯了忌讳。

不能用筷子敲碗

在沿海地区,不能用筷子敲击婴儿的额头,据说这样会让孩子长不高。

而将筷子平放在碗上面,则被称作“碗口筷”,在宴会上有下达逐客令的意思。

吃饭的时候,如果用筷子敲碗,此谓“讨饭筷”。就像乞丐讨饭时常敲碗盆伴有哀求声。

图片

红白筷子

办丧事的筷子必须是白色的。

如用红色筷则是对死者大不敬,但也有例外,如死者有了五代孙的,用红筷吃丧席,则表示这位老人有福气,俗称“吃福”。

如果遇上办喜宴或者月子酒时,席间,掉落筷子会被视为不吉利,可易换一双,不要俯身去捡。

如果不慎碰落了筷子,宜说声“快乐”(与筷落同音)或“快快乐乐”以取回好兆头。 

礼仪

图片

《诗·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

中国人重视规矩,因为规矩就是教养,一个人的教养好坏,首先看他的行为举止得不得体。

一个拥有良好教养的人,往往更能赢得别人的认同与好感。


图片


站与坐

有人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人品,终于慈悲。

颜值,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外表,更是一个人日常的行为仪态。

行如风,坐如钟。

良好的仪态在站姿和坐姿上表现。

站立的时候,应当站立,站稳。

曾国藩写道:处事当求稳慎。

曾国藩的“稳”先从走得稳,站得稳中提现。

据说,曾国藩走路极为缓慢,每一步都走得四平八稳,站立时不动如山,给人一种极为坚定的感觉。

图片

在坐姿上,切忌“抖腿”。

俗话说“男抖穷,女抖贱”。

一个人习惯抖腿,在外人看起来极为不稳重,是轻浮得表现。

南怀瑾老师说过:脚不要抖,这个习气要戒掉,不戒掉会倒霉,运气不佳。

抖腿不仅会抖掉一个人的形象,更会抖掉一个人的运势。有钱则钱抖光,有人则人抖光。抖掉了好运,招来霉头。

待人与接物

与人交往,重要的就是如何待人,如何待物。

中国有句古话,“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尊老爱幼一直是优良的传统美德,在长辈面前,要学会尊重。

图片

吃饭时长幼有序入座,身份最高的坐在正对门口的位子上,长辈不动筷子,小辈不能先动筷。

长辈说话不能插嘴,也不能斜眼看人,老话说眼斜心不正。

家中有客人,要切记“茶七,饭八,酒满。”

有人递来物品,要双手接过。

常将“谢谢”二字挂在嘴边。

出门在外,多点礼貌总没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