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阳还五汤治疗过敏性紫癜

 普朗克1 2021-07-04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过敏性紫癜医案

养生之家导读: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治疗配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此外还常有关节炎、腹痛及肾炎等并发症。本病属于中医“血证”范畴,与古典医籍中记载的“肌衄”、“葡萄疫”等相似。其病因病机包括外感风热、饮食失节、瘀血阻滞、气虚血亏,病变后期则总以气虚血瘀为主。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在缩短病程、防止复发等方面优于西药治疗。

【病案举例】

1.黄某,女,6岁。因双下肢紫癜反复发作40天收住院。患儿40天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渐见紫癜伴膝部肿痛、手足背肿胀、阵发性腹痛,曾在某儿童医院明确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激素、维生素C、阿司咪唑等治疗,关节痛、腹痛消失但紫癜反复出现,叠进疏风清热凉血等剂不能根治,近2天来紫癜再次出现,遂就诊本院。

诊见:双下肢紫癜稍高出皮面或融合成片色紫暗,伴神疲乏力、纳差、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辨证属气血亏损,统摄无权,复加病久入络,血不归经,治宜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药用生黄芪25g,川芎、桃仁、红花各5g,千地龙15g,生地、山药、党参各10g,水煎服,日1剂,服3剂,紫癜渐消,守方继服15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1

按:《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小儿脾常不足,长期服用寒凉之品,脾胃之气受损,不惟气血生化不足,且统摄失职,故中焦脾胃不能生血和摄血病程迁延,久病入络或气虚不能行血,造成局部血流凝涩,脉络瘀阻,血不循经而外溢皮下。故治当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方选补阳还五汤斟加山药、党参之品,药证合拍,故而有效。

2.张某,女,12岁,1993年4月11日就诊。皮肤紫癜反复发作2个月余,虽住院经西药治疗,但效果欠佳,故转请中医诊治。诊见皮肤紫癜,以四肢为多,呈对称性分布,其色淡暗,压之不褪色,多在活动后加重:伴见面色萎黄,肢体倦息,时时汗出,关节疼痛,小便可见肉眼血尿,纳差,便溏,舌质淡舌边有瘀点,脉细涩。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诊为过敏性紫癜。详审其证,当属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拟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赤芍、地龙、丹参各12g,桃仁、川芎、川牛膝各9g,红花3g,三七粉(冲服)1.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用药3剂,紫癜始退,汗出亦轻,效不更方,再进6剂,紫癜消退,精神转佳,但面色仍黄,遂处以归脾丸2瓶,以善其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本例患者,脾胃素虚,又反复治疗,伤于药邪,脾胃未健,反致久病成瘀,属气不摄血、血溢脉外,瘀积肌肤所致,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故用益气活血法而收良好效果,并且后期用归脾丸,仍以顾护脾胃为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