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散文:老家土地上的坟茔——拴住游子的根

 昵称32937624 2021-07-04
乡土散文:老家土地上的坟茔——拴住游子的根

老家土地上的坟茔——拴住游子的根

文:张宗龙

  老家山东滕州一带, 土地肥沃而平整,近几年多种土豆。一到冬末春初,成片的大棚已成规模,只见白茫茫一片,望不到土地真实的模样。但等春土豆收完,或等秋庄稼入仓,广袤的土地上就会多一道“风景”,那便是感觉无处不在的坟茔,我们老家叫坟头子。

  老家的坟茔多是成片的祖坟,分散在村前村后的土地里。近些年有的感觉在人家地里不方便,便把祖坟迁到自家地里,或者用自家的土地和别人交换。坟茔换到了自家地里,就不再有啥顾忌,这几年坟茔有越围越大的趋势。据说前多年国家有号召,要求平坟,尽量不围坟头,减少占用耕地,但这几年有所反弹。有的坟茔离村子很近,甚至就在人家的家门口,但没办法,人家祖坟的根就在那儿,想让迁走也不是很容易。

  我小时候最害怕坟茔,晚上出门不敢走远,大白天的要是经过一片坟地,都会吓的小腿打颤。那时候村子没现在大,但人多,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种庄稼产量又低,土地金贵,很多坟茔就选河边、沟旁、山坡的孬地,而且坟头都不大。现在地没那么金贵了,有的人家将祖坟迁到自家地里,离村子越来越近。我平时很少回家,也不知家里的人晚上出门害怕不,白天坐在车上看,倒是“一景”。

  有段时间我老想不通为啥老家的人爱围大坟头,把那坟头圈到大棚里,干活时能不害怕?能方便吗?而且现在我们那儿的丧事越来越讲究,虽执行了火化政策,但骨灰仍要放进大棺材里,土里仍要砌很大的墓坑,地面仍要起很大的坟头,这会不会破坏耕地?会不会给后代子孙留下隐患?有时我感觉我是一个“外人”,离开家乡30多年了,不该操老家里的闲心。但我过年时回家也常去祖坟上给爷爷奶奶上坟,张家祖坟埋着不少的祖先和近几年去世的平辈,看着这一片祖坟,数着我见过的和没见过的埋在土里的张家亲人,我忽然明白了家乡人爱留坟头的意义。

  那一座座祖宗的坟茔,就是一根根的丝带,一头连着故乡的大地,一头拴着游子的根魂。没有祖先坟茔的故乡,还叫故乡吗?没有坟茔上的香火传承,我们还能找得见自己的根吗?

  我们村有一户孟姓人家,早年间因生活所迫下东北闯关东,走了好多年。土地承包后农民的日子好过了,他们又举家拖家带口的回了村,不但给他本人,还给他在关外出生的孩子们都分了土地、批了宅基地。那时候的人是有叶落归根的血脉的,但凡有点办法,都不愿意离开家乡,葬在他乡。

  现在人们的观念变了,生活方式也变了,有很多年轻人从离开家乡的那一天起,就没想着再回来。还有的年轻娃娃出生就在父母买好的城市楼房里,从小就在城市上学、工作,虽然他们的户口仍然留在家乡,但他们早不把家乡当家了。他们不讨厌土地,却害怕种地;他们的根仍在农村,却不愿意再回农村;他们的父母还在农村,却很少回农村看看。他们有了漂泊的资本,有了远离故土的理由。

  但他们骨子里仍然对家乡有浓厚的感情,对老家有强烈的认同。连接他们与家乡的桥梁、维系他们与家乡的纽带,恐怕最重要的就是过年过节回家乡上坟了。他们离的再远,也知道自己的祖先在哪儿;他们走的再久,也懂得回乡修修祖坟。这就是血脉的传承,这就是感情的延续,这就是亲情的魅力。

  那些仍在老家坚守的老年人,或仍在家乡拼搏的中年人,既对家乡有着浓浓的依恋,不舍得离开那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却也对自己的后代向往城里生活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无私的帮助。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在城里过上更好的日子,但他们也期盼着下一代甚至下几代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他们既不想拴住孩子的腿,也不想完全放开孩子的心,除了老屋老院能让孩子留得住乡愁,再就是祖先的坟茔能让后代记得住乡情了。

  山东人重传统、重传承、重传续。很多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有的真正融入了城市,有的还没在城市里扎根,他们有一部分还是要回去的。对家乡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一片树叶,叶落归根是每片树叶的愿望。我想这就是我们老家爱留坟头的心思吧。每年过年、清明、阴历十月一,还有老人去世后的头七、三七、五七、周年等重要日子,很多在外的年轻后生都会自觉回家,给祖先烧香烧纸,修坟圆坟。这是每个出门在外的游子寻找乡情、传承亲情最重要的仪式,是自家祖先的坟茔拴住了这些游子的根和魂。

  我从前一度认为上坟是我们老家人封建,直到自己年龄增长,开始思念家乡,才体会了老辈人的心思。特别是近几年每到祭奠先人的重要日子,城市里的很多人晚上也会在路边摆起香烛供果,面对家乡的方向烧香磕头。他们是一些没有时间回家乡的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遥祭已逝的亲人,这种风俗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不少地方还提供了烧纸的固定点,为人们追思先人、传递亲情提供了方便。

  每个人都有根,每个人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每个人都有乡愁乡情,每一份乡愁乡情都需要传续。老家土地上的坟茔,让在外打拼的人们拴住了根,锁住了魂,让他们走的再远再久,也不忘家乡,记得住故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