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方小院,人生一梦

 大卫913 2021-07-04
图片

斗花小斛兰芽短,犹是当时旧庭院。

——宋 周紫芝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一畦院墙,几处苔痕,数本芭蕉,满庭花荫,中国人的居住哲学与独特的审美情趣,让院子成为最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其如陶渊明之归居田园、白乐天之筑室香山、杜少陵之栖隐草堂。我们从自然而来,向城市走去,总有一天,会回归最自然的状态。有方小院,人生一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的文人向来喜欢自然之境,将自然融入于日常的点滴之中。大到园林的营造、院子的布置,小到书房的命名、景致的点题。苏东坡有书房,名曰「喜雨斋」,其为一座亭子命名「喜雨亭」,并谓:「亭以雨名,志喜也」。民国周作人亦有书房,称为「苦雨斋」,当雨滴落,其写作的文采肆溢。在扬州古城中,有处院落,名唤「听雨书屋」。每逢雨过,身居于此,总能令人想见诗画中意。或是消暑纳凉,或见草木清华,或可寄畅幽怀,至于养心怡情,自然变成俯仰可即之事……有院如此,画图在目,便是生活最理想的样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 院 中
消 暑 纳 凉
图片
长夏静好,偶有热恼,纳凉之法,有院为佳。关于院下乘凉,陈从周有最美的记忆:「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遥想古人消夏,草虫花树间,都透着清凉之气,有诗为证:「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消夏之时,择一轩阔之室,端坐院中,备以时令瓜果,将西瓜、荔枝、蜜桃,盛具于青瓷素碟之中,再配上一杯新泡的绿茶。草木沁润,清风拂面,热暑皆可全消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泉 石 间
草 木 清 华
图片
在院子里种上各色花木,便能巧接自然之机,构筑生活之趣。文人素怀清雅之情,院中植物也不例外,宋人李格非、明人文震亨、清人李渔皆有论述,如《长物志》中便有述:「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倚石的凌霄,架上的紫藤,墙头的薜荔,隙间的麦冬……纷纷苒苒,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那些被文人吟咏过的草木,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精神后,静立院中,各自清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 窗 下
寄 畅 幽 怀
图片
「淡淡薰风庭院,青青过雨园林」,风雨之夕,看一本书,赏几幅画,听夜雨涨池;晴光之日,修院中草,剪墙垣枝,待花叶丽景。静看窗外这方天地,与其说围合的是院落墙垣,倒不如说,它围合的是一方桃源世界。它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欣喜,如少陵候客之地;也是「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惬意,似东坡独处之境。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在见过尘世的喧嚣与繁华之后,于小院之中,周全着余生,不问悲喜,自与四时同风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方小院,是生活的雅趣,四季于此接续,光阴如旧,流淌于院中;一方小院,更是生活的哲学,万物于此落地,日光月影,沁润生息。时至长夏,花树葱荣,愿你也能身居小院,凉荫过处,好梦正清欢。
点击观看本期内容视频
本期空间|扬州 听雨书屋
特别鸣谢|胡炳泉 徐鹏志 赵庆泉
文章撰写|文人空间 梁诏贮
影像制作|文人空间 陈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