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案习

 铁毛l 2021-07-04

​1、葛根

杜某某,男,69岁,1982年9月29日初诊。

胃痛已30多年,近七、八年加剧,经常隐隐作痛,项背强,上肢有时发麻,全身发紧,易感冒。曾善饮酒,但近七八年来已戒除。三年前曾作X线钡餐透视,诊断为慢性胃炎。苔薄白,脉浮紧。

中医诊断:胃痛。辨证:表邪不解,内迫阳明。治则:表里双解。


处方:葛根15克,麻黄9克,桂枝6克,白芍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3枚,6剂,水煎服。


服药后诸症状消失,春节期间曾多次饮酒,也末出现胃痛。

按语


胃脘疼痛,隐隐而作,不呕不利,乃阳明经气郁滞也;项背强急,全身发紧,上肢发麻,脉象浮紧,乃太阳之邪不散也。太阳阳明合病,表邪内迫,放以葛根汤双解之则愈。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伤寒论》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第二》: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痓(一本作痉),葛根汤主之。


2、大黄黄连泻心汤
一患者,一年前突然昏仆在地,不省人事,经抢救虽然神志转清,但左侧肢体活动失灵。据述曾多服丹参、赤芍、红花等药,效果不显。

近来终日烦躁不宁,大便秘结,数日不行,小便赤如浓茶。舌红边有瘀斑,苔糙老起芒刺,六脉滑数挺指。

据此,诊为瘀热阻滞,血脉不通之证。


处方: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


服3剂后,患者欣然来告,自谓进1剂,大便通;3剂尽而心烦顿消,肢体活动明显好转。且当场示范,手足活动颇灵便。复视其舌,糙老之苔已退,其脉已趋平缓。

按语


偏枯,多起于情志不遂,气逆血瘀,《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因其气逆久瘀,必生瘀热,故治疗当抓住瘀热一环,用活血化瘀清热之法。刘老常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因方中“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再以连、芩清热,则瘀通热去,经脉调畅,其证必减。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3、桂枝加葛根汤
任某,女,21岁,1965年12月10日初诊。

昨日感冒,头痛、头晕,汗出恶风,肩背乏痛,头向左顾则左项发紧且痛,舌苔薄白,脉浮稍数。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4枚,炙甘草6g,葛根12g。

服1剂,症大减,2剂症已。

按语


脉浮稍数,舌苔薄白,恶风,汗出,头痛,太阳中风证。肩背疼痛,头向左顾则左项发紧且痛,葛根证。头晕,表不解,气上冲。此属大阳中风兼见项背强几几,为桂枝加葛根汤方证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4、半夏泻心汤加味
夏某某,女,41岁,1980年6月13日初诊。

患者于三月前因高烧出现黄疸,巩膜、皮肤、小便皆黄,黄疸指数26u,大便白而疑为阻塞性疾病,住院80天,因惧其手术而出院。

现头昏,口苦,恶心呕吐、胸闷、纳差,胃脘部有痞塞感,右胁痛,不能右侧卧,大便每日一次,色白,舌质红苔黄,脉缓弱。

治宜辛开苦降,疏肝解郁,拟半夏泻心汤加味。

处方:党参15克,法半夏9克,黄连6克,干姜6克,黄芩9克,柴胡9克,杭芍9克,枳实10克,炒三仙各9克,鸡内金9克,郁金9克,甘草6克。

服药约半年,终以此方加减(曾加用过香附、山楂、丹参等利胆祛淤之品),大便逐渐由白变黄,胁痛消失,黄疸指数6u,病基本告愈。 

按语


黄疸属湿热者固多,然虚寒者亦不少,仲景虽有“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之训,但此是常法。本案乃脾胃升降失其常度,土壅木郁,致肝气不得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因而发黄。若继用清利,必不能愈,当疏利肝胆,调其脾胃升降功能,则不治黄而黄自退,此乃变法。知常达变,方不致误。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之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5、大承气汤加味
何某某,女,19岁。

发狂两月,语无伦次,近十天病情加重,四天不语,来院求治。

余诊:不进饮食,性情急躁,两目怒视,狂乱无知,不避亲疏,弃衣欲走,叫喊不已,大便秘结,脉象浮滑洪紧,舌苔黄糙。

证系怒伤肝脾,聚液成痰,痰气郁结于包络而发狂。法当降气以泻阳明实热,以大承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芒硝9克,大黄12克,枳实12克,厚朴12克,当归15克。

服1剂,即便数次,浊去清升,较为安静。连服3剂,病情大减,神志较清,语言正常。上方加甘草6克,又服1剂,神识清楚,语言正常。 

按语


本案发狂,见便闭、苔黄燥、脉洪滑,及腑实内结、浊热上攻所致,故与大承气汤泻下腑实则愈。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伤寒论》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已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伤寒论》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伤寒论》第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宜大承气汤下之,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伤寒论》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第二》:痓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