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革命者:比隔壁要好

 突突101 2021-07-04

今天跑去看了同为献礼影片《革命者》,我的最直观看法是:比隔壁《1921》要好,《革命者》从电影角度上真的感染到了我,私以为,这是近十年来,明星云集类的主旋律影片中,最好的一部。

过去类似的明星云集主旋律影片,最大的问题其实并非演员驱动大于角色驱动,致使故事乱如麻,有一遭没一遭,而是那些电影们几乎没有想清楚,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以怎样的方式去表达,最终仅仅是完成了任务一般,让一部电影沦为一段历史走马观花般介绍PPT了。

电影《革命者》中的参与明星也不少,甚至也有些演员浮于角色之上,但整体对剧情对故事的影响甚微,在能够接受范围之内。我看《革命者》最大的惊喜是什么呢?是它的不一样,它真正是作为一部电影出发的,有自己的核心表达,讲述逻辑,整部片子有取有舍,最后也能够通过故事的讲述,让观众的情绪提振起来,当真是不容易的。

故事始终以革命者李大钊为题眼,电影核心分为两条线,一条线以38岁的李大钊被北洋政府抓捕,最后处以绞刑为正序讲述,一条线则经由正叙讲述里的几个核心节点,而辅以几则篇章,补充了以李大钊同志为核心的相关革命事件及关键人物等,最终两条线交织,交待结局,电影以这样的讲述方式,非常立体的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伟大的革命者李大钊同志,同时也展现了那个年代革命先驱与黑暗年代斗争的艰难缩影。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走上绞刑台,慷慨就义,时年38岁。历史课本里短短一句话,背后是这位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先驱的一生。

我愿以几个关键词概括电影《革命者》中的几则篇章,而这概乎也是影片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核心价值。其一:良心,这一部分主要经由彭昱畅所饰演的张学良,讲述了一段李大钊的往事,1917年,俄国暴徒在租界枪杀中国报童,少年血性的张学良全程目睹,看着李大钊联合社会各界劳工力量,共同呐喊施压,在租界与俄国人据理力争,最终得到正义,此一段是李大钊其人身上为民请命的良心。其二:信念,这一部分则主要描述了蒋介石与李大钊的对立,1927年,正是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直接导致了李大钊慷慨赴死的结局,通过蒋介石的视角,电影回顾了1923年到1924年李大钊极力推动国共两党合作的事宜,两相对比之下,更显李大钊心中革命的信念。其三:斗争,电影在这一段里着重讲述了318惨案,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李大钊负责主持工作,引导斗争,北洋政府下令开枪,死伤数百人。其四:同志,这一段描写的是李大钊与陈独秀两人深厚的革命情谊,彰显的是共产党人盟友、同志的精神。其四:传承,电影在这一段里,则主要展现了李大钊与毛泽东二人亦师亦友的关系,毛泽东总有问题请教李大钊,李大钊寄予希望在毛泽东身上,他们二人,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共产主义斗争的传承。最后则是相信二字,李大钊哪怕自己粉身碎骨,也相信终有一天革命将功成,同样,工人、农民、士兵,无论出身如何,那些电影里所展现的革命者群像们也都相信。

良心,信念,斗争,同志,传承,相信,电影看似故事的讲述里,又是插叙,又是回忆里夹杂回忆,年代时间飘忽不定,相信总有一部分观众会看到云里雾里,但其实这部电影的结构无比工整、妥帖,都在这六个词里,电影以六大段落讲述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极为立体的李大钊其人其形象,以及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者精神。

片子当然也不是毫无毛病,《革命者》让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通篇情绪都太满了,配乐几乎从未间断,电影结局时,拉情绪的段落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有些月满则亏过犹不及了。但不管如何,《革命者》都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认为近年来最好的主旋律电影了,比隔壁的《1921》好太多了。


题图:《革命者》海报

你还可以:

1921,一般般

“你给我呼呼了,很舒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