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干县大洋洲出土一个青铜胄,看着样式挺威风,可是却有三大缺点

 历史解密坊 2021-07-05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冶金技术的诞生与成熟,催生了伟大的青铜器时代,也就是我国的商周时期。从考古发现来看,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工艺已经达到顶尖水平,但也有一些青铜器虽然看起来神气威武,可是却存在一些重大设计缺陷,比如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的青铜胄,究竟它有哪些不足呢?如果您也感兴趣,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9年9月,位于江西新干县的大洋洲乡,有几位当地村民正在从沙洲捞砂石,因为当时还没有机械化沙船,所以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捞砂,结果有位村民铲上来一兜子砂后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一些铁疙瘩。村民们都很纳闷,他们将这些铁疙瘩挑了出来,清洗干净之后才发现竟是青铜器,而且表面上还有奇怪的纹饰,于是就立即电话联系了当地博物馆。

博物馆的专家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他们仔细研究了捞出来的青铜器,根据造型和纹饰推断为商代青铜器。紧接着,专家们对大洋洲进行了勘测,还对水下的商代古墓群采取了妥善的保护措施,并在此后的几年间对古墓展开了发掘,累计出土600多件文物,比如有礼器,饮酒器,乐器,兵器,和玉镯彩石羽人等等,还有体型最大的方鼎,高度将近1米。

在众多的文物中,最让考古专家们感到惊奇的,却是一件像铁锅一样的东西。考古专家们表示,“铁锅”出土的时候满是淤泥,如果不是因为在墓室中发现,都还以为就是一件锈迹斑斑的铁锅。“铁锅”被送到博物馆保护,专家们清洗干净淤泥和锈迹,结果发现竟然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头盔,这在以往的商周墓葬中还极为罕见,因此具有极大的文物研究价值。

这件头盔高约18.7厘米,口径约21厘米,表面覆盖有精美的兽面纹,看起来威武霸气,也极具震撼力。在头盔的顶部有个小圆管,推测其作用是安插缨饰,但可惜缨饰已经找不到了。专家们表示,头盔在古代称之为胄,主要保护头部和颈部在战争中免受刀剑之伤。然而,专家们研究后发现,大洋洲商墓出土的胄存在三个重大缺陷,尤其最后一个很致命。

缺陷一:不防雨水。

专家们研究发现,在头盔的侧边各个一个小孔,可以用来系绳固定在颌下,这样做虽然方便佩戴,但是孔洞却也很容易进水,而且在头盔顶部兽角的地方,也还各有一对透气的小孔。专家们做了一些实验,用喷壶模拟下雨的状态,在头盔上淋水,结果发现水都顺着这些小孔流入头盔,如此一来下雨天使用头盔那还不得一脑袋的水,戴起来也十分难受。

缺陷二:重量太大。

这件头盔的重量为5.5千克,大约相当于10瓶矿泉水的重量,如果将士长时间佩戴头盔,那脖子和肩膀剧烈的酸痛就可想而知了。对比后来唐宋时期的头盔,商代头盔的重量差不多是它们的2-3倍,如果和现代化的头盔重量相比,那就更加不能同日而语了。考古专家们表示,如果商代头盔能将纹饰去掉,或许能减重5%-10%,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种进步。

缺陷三:厚度太薄。

或许是商代工匠意识到了头盔太重,所以他们将头盔做得比较薄,仅仅只有3毫米,但是也并没有能够有效地降低头盔重量,反而还让头盔的承重能力大打折扣。对于厚度只有3毫米的头盔来说,在战场上敌人稍微用点力砍一刀,就能将头盔敲烂,而对于锋利的弓箭和弓弩,则毫不费力就能穿透。因此,戴这样的头盔上战场,或许将士自己心里都没把握。

总而言之,大洋洲出土的商代头盔虽然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各种缺陷也都十分明显,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去否定它的价值,毕竟它是一件三千多年前的头盔,如果我们一直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也难免有失公允。现如今,虽然很多新型头盔层出不穷,但是它们的灵感却都来自于古人的尝试和改进,所以我们也就更加不能看轻这件商代头盔,应当好好保护它。

参考资料:

《江西考古录》作者:王谟,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