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旅纪实】沈顺根||战地芭蕉坪:17.金平战斗穿插班长殷桂泉

 昵称70808387 2021-07-05


访谈“23号南疆勇士”殷桂泉
——战地芭蕉坪纪实之十七
沈顺根

殷桂泉,苏州吴江籍,1976年3月入伍,作为138师战斗骨干,奔赴南疆,参加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战功,身负八处战伤,被评为三等乙级伤残,至今身上留有七块弹片不便取出。

吴江籍战友们给他取了个雅号“23号南疆勇士”(23号含义二早、三不能)。二早:初秋,提早穿毛衣毛裤;初冬,提早穿棉衣棉裤。三不能:夏季不能吹空调、不能吹电风扇、不能穿短袖衫。

殷桂泉战友是我们同乡战友心目中的英雄,我们以他为荣,深深骄傲。

现根据吴江籍熟悉他的战友们的一致要求,对“23号南疆勇士”作专题访谈,特将其英雄事迹收编《战地芭蕉坪纪实》。访谈事迹如下:

1979年2月打响的南疆自卫反击作战,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卫国战争。旨在巩固我国边陲稳定,保护我国人民安康,维护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展示我国世界形象尊严。我英雄的138师遵照上级指示,选派出近千名战斗骨干,编入原昆明军区云南省军区独立师,担任一线作战班长、副班长、战斗小组组长,参加了云南方向金平主攻的所有战斗。为金平之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人创造出很多战斗奇迹,书写出很多英雄故事。

他们是我138师不能忘却的人。

他们是我军历史不能忘却的人。

他们是祖国和人民不能忘却的人。

谨将南疆自卫反击作战英雄人物代表和南疆轮战营连战斗集体融为一体,敬献给广大读者。

我们苏州吴江籍1976年应征入伍到济南军区的战友共660名,分别编入138师和炮兵第12师。其中,编入138师412团、413团、414团、师炮兵团的人最多。

这些人一部分于1978初复员返乡,一部分参加了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一部分参加了1985年1月至1986年6月老山防御作战。

我们进入138师,就进入了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战斗集体。战友们比、学、赶、帮、超,在军事训练、技能比武、拉练奔袭、合成演习、黄河抗洪、营建施工、农场劳动等军事行动中勇攀高峰。大家朝夕相处,荣辱与共,彼此之间十分了解。从上级首长到普通一兵,都感情深厚、相处融洽。

毫不讳言地说,138师各部队一脉相连,情深义厚。

在部队的时候,大家不分你我统称战友。

几十年后相见,同样不分你我统称战友。



殷桂泉参加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表彰大会后留念照

殷桂泉,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6军138师412团3营3炮连3排10班班长。1979年初作为战斗骨干,抽调编入原昆明军区云南独立师1团1营1炮连3排(无后座力炮)10班,担任班长。
1979年1月,原昆明军区云南独立师配属陆军第11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1979年5月,原昆明军区云南独立师归建第11军,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1军第33师。
第11军第33师下辖步兵97团、98团、99团、师炮兵团。1985年6月,随同昆明军区裁撤。
1979年2月17日凌晨6:40,我军发起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行动。殷桂泉跟随主攻团主攻营,参加了金平方向的所有作战行动,直至身负重伤,被担架队抬下战场。殷桂泉荣立三等功。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云南方向总指挥杨德志司令员(右二)、政委刘志坚(右三)到前线视察

殷桂泉喜欢明朝爱国人士于谦的一首诗,并将其作为励志与请战的庄严承诺: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只留青白在人间。

殷桂泉与被抽调的同连队共21名战友并肩上战场。与同班副班长吕吉烈士同奔前线;与同期同籍入伍的9班长梅海芳烈士、指挥班长金云泉、6班副班长徐志云同参战。
据殷桂泉回忆,1979年吴江籍同期参战的战友有:殷桂泉、金云泉、金勇先、任建华、徐志云、梅海芳(牺牲)、赵兴弟、张小平、吴有根、季中荣、沈伟中、陆定昌、刘玉祥、庞通云、闵金海、杨春荣、钱永奇、梅建明、钱晓东、陈云根等。
吴江籍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人数没有准确统计,但23个乡镇都有3—4名76年同期入伍的战友参战是事实。
殷桂泉与老连队参战的战友们,从1月22日凌晨5点起床,含泪告别房东、老连队、老部队,离开了正在建设中的营房工地,踏上了南去的军列,一路披星戴月,昼夜奔袭,几经大小列车、军用汽车、徒步,历时8昼夜,穿越8省地域,行程达4000公里,脱掉棉装穿单装,跨越时空与气候,于2月29日午夜到达了云南省金平县勐拉公社勐新大队,安营扎寨在傣族人家,冲到了云南方向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前沿。

1984年12月,昆明军区谢振华政委、11军曲明跃政委、昆明军区干部部田一功部长与33师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合影

殷桂泉战友与编入原昆明军区云南独立师1团1营1炮连的老连队的战友们,从到达云南中越边境,至进入攻击出发位置,留给他们的作战准备时间仅仅只有9天时间。在少得可怜的时间内,他们定编定位、熟悉指挥员、熟悉战友、熟悉战场环境、了解当面敌情、熟悉作战意图与作战手段、适应气候变化。说多难有多难,真的难如蹬天。但是我们这些战斗骨干的战友们,凭着坚定的信念,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他们做到了,兑现了出征时的承诺。
昆明军区首长、参战部队首长以及指挥员,十分重视138师战斗骨干。根据专业特长、战术协同,合理调配了战斗岗位。这些人不负重托,以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高超的军事技能素养,在各自的战斗岗位发挥出不可替代的战斗骨干作用。

昆明军区云南省军区独立师(11军33师)步兵第1团(后编入33师97团)1营金平战斗穿插战斗经过图

老连队抽调上战场的21人中,编在10班有7人:殷桂泉、梅海芳、吕吉、李道林、张金平、王廷元和韩芝琨。战时战斗序列,战斗班是两位班长、两位副班长设置。殷桂泉是10班第一班长,梅海芳是10班第二班长,吕吉是10班第一副班长,李道林是10班第二副班长。

殷桂泉少年老成,严谨细致,团结战友,合作亲密。他集思广益,成立了战斗小组:

第1战斗小组。组长殷桂泉、一炮手吕吉、二炮手韩芝琨。

第2战斗小组。组长梅海芳、一炮手李道林、二炮手王廷元、三炮手张金平。

他们按照战时要求剃光头发,验血定型,把姓名和血型写在军帽里面和领章反面。

他们将少得可怜的个人物品打成小包,注明家庭住址。
他们为亲人和地方政府组织留下“遗书”。
他们学会简单的越语,带足武器弹药和干粮。
他们学会了吊床、雨布、毯子等装备的野外使用和野外生存技巧,穿上作战服、钢板鞋,完成了一切作战准备。
2月9日夜晚,他们进入对敌作战的攻击出发位置——半坡1328.3高地。

昆明军区云南省军区独立师金平战斗前指总指挥、副师长王金水一行成员在前线视察

中央军委有关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命令明确:广西、云南双向同时作战,以广西为主攻,云南为助攻。

根据上级部署,原昆明军区云南独立师为金平方向主攻师。殷桂泉所在的1团1营首当其冲,担负起全线自卫反击作战“第一枪”的重任。

在当时的作战条件下,82无座力炮作为近距离直瞄火炮,主要在四〇火箭筒、喷火兵配合下,协同步兵担负着一线作战近距离炸雕堡、催毁坚固工事、拔除主要火力点、搜剿打洞、打击装甲运兵车、坦克的作战任务。营属82无后座力炮兵被分散配属主攻连队作战,实际上就是班自为战。

2月17日凌晨6点40分,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云南独立师率先打响云南方向第一枪第一炮,迅速歼灭了金水河桥越方之敌,控制了桥梁通道,集中兵力对1298高地实施攻击,扫清纵深进攻的第一道屏障。

1炮连10班根据命令,跟随营部参加攻打1298高地作战行动。2月17日,配属主攻1营参加第一次攻打敌1298高地;2月18日,坚守1298高地;2月19日,配属5连、6连攻打719高地;2月20日,配属7连攻打561、551高地 。


138师苏州吴江籍部分战斗骨干赴金平,祭祀烈士留念。右起:殷桂泉、徐志云、赵兴弟、金云泉、吴有根

金平战斗首战告捷,纵深发展顺利,战勤保障基本跟进,部队进攻不能停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我军一贯的作战原则。只有乘胜追击,破敌增援,击溃其防御体系,才能够有效地惩戒敌人,予敌教训,确保边境的长久安宁。

2月20日夜晚,10班战士刚刚在草丛中入睡。突然接到作战命令,全营向敌纵深穿插。上级命令独立师,以主力沿“金丹”(我方金水河镇至越方巴丹县城)公路攻击,1团1营从西侧向腩那河北岸617高地、659高地迂回穿插,并占领617、659高地,断敌退路,阻敌增援,确保切割、围歼金水河南岸至腩那河北岸地域之敌。将战线推进至腩那河北岸,兵临巴丹城下。


412团3炮连76年新兵入伍合影留念

617、659高地位于腩那河北岸,与巴丹县城隔河相望,是巴丹城北方交通要塞的两个要点,是打通巴丹纵深咽喉的两个关键高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敌我双方寸土必争。金平战区,是腩那河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交汇。时逢旱季,腩那河露出宽宽的河床。水面变窄、河水变少、流速变慢,便于兵力机动;纵贯战区南北纵深的巴楠棍公路(又称金丹公路:中方金水河镇,越方巴丹县城),由北向南经过腩那河大桥与东、西南走向的封莱公路(封土县、莱州县)交汇。战时称为“丁”字河、“丁”字公路,统称为“两丁”。谁控制了617、659高地,谁就控制了“两丁”,谁就控制了巴丹城。

独立师1团1营穿插的目标就是攻克并坚守617、659高地,在敌后约40公里处插入一颗钉子,切断腩那河以北之敌退路,控制巴丹交通枢纽,控制腩那河开阔河床,阻敌增援,为独立师全歼当面之敌创造有利条件。为兄弟部队向敌纵深进攻发展建立桥头堡,打开进出大通道。


82无座炮连行军途中

学过军事理论,参过战斗,打过进攻的战友们都知道,穿插作战是我军长期作战汇总的战术精髓,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进攻作战中,视敌我军事实力对比,结合战场地形、地貌、气候等诸多因素,决定穿插的规模与时机。穿插部队必须做到:行动迅速,准确到位;攻击勇猛,抢占坚决;固守目标,顽强抗敌;阻敌增援,打敌溃退;自我牺牲,保障主力。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穿得快、插得猛、攻得下、占得牢、阻得住、拦得下”。执行穿插任务的部队,必须有极高的军政素质,极强的指挥能力,极好的战场应变能力。独立师1团1营,就是一支这样的铁血劲旅。

1营穿插路线的地形、敌情十分复杂,非常危险。要趟过5条河谷,要翻越大小6道山梁。其中2道高高的山梁,难以翻越。一道是南北走向的南山山脉。南山山脉北高南低,延伸腩那河畔,与巴丹县城隔河相望,617、659高地位于南山山脉南侧末端;另一道是从西向东北走向的横斜山脉,由796、827、826高地相连而成。796高地位于该山脉西端,827高地位于该山脉中段。南山山梁南端的617、659高地,横斜山梁中段、西端的827、796高地,分别设有敌军阵地。敌人凭借两道山梁形成的自然屏障设卡固守,遥相呼应,工事坚固,炮兵、高射机枪多层火力网交叉封锁。横斜山脉是1营穿插必经地段,必须要冲过火力封锁线,才能够抵达穿插目标阵地。


在密林中穿插

2月21日凌晨1时49分,1营从南麻北侧出发,沿会龙山背向617、659高地实施穿插行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在崇山峻岭、热带雨林中行军困难而又缓慢。沿线山高坡陡,谷深草密,河多路少。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险情。1营官兵相互照应,不让一个战友遇险。

清晨时分,部队走进一条藤葛缠绕、灌草丛生的盘山小沟。10班紧跟着7班,7班领头的人却因为雾浓草深掉了队。两个班的战士和前面的穿插分队失联,往返几次均未接上,只得咬着牙瞎闯。最后看到了前面穿插分队丢弃的饼干纸,才顺着方向拼命追上大部队。

15时55分,1营开路先锋3连和2连2排进至724高地西侧时,突然遭到敌人高射机枪火力阻击。高射机枪威力很大,3连的一名战士被子弹炸断了一条腿。

在穿越第二道火力封锁线时,营长、教导员带领3连、2连2排率先冲了过去。其余部队,却被敌人的火力压制在一条山沟里面。10班、7班战士们试图爬上长满芦苇的陡峭山坡,完成穿插任务。好不容易快爬到山顶,一名连长带着几个战士从山顶滑了下来,大声告诉他们:“敌人要打炮了。”


向敌纵深穿插

战士们一听,立刻跟着一路下滑。滑到山下等了半天,敌人也没有打炮。大家气坏了,恨不得揪住敌人搧一顿嘴巴子。

18点20分,1营穿插先锋分队与横斜山梁防守之敌接火。3连奉命攻占827高地,2连2排奉命攻占796高地,战斗十分惨烈。3连、2连2排出现较大伤亡,配属3连作战的1炮连82无座力炮排8班同样也有伤亡。

由于通讯失联,1营余部在山沟里面耽误了整整一天。他们为防敌袭击,晚上回撤一段距离宿营,总算熬过了漫漫长夜。


准备冲击

2月22日清晨,他们为了保存实力,又回撤了一段距离,在一个无人的村庄里面休息,等待上级的联络。
正在焦急等待中,突然看到副教导员一路小跑冲过来,大声命令道:“不要退,3连已攻上了山头,赶快往前走!”
官兵们后来才知道,昨天3连话务员受重伤。1营与团指失联,通讯刚刚恢复。
1营余部得到命令,扔掉背包轻装急行。快速穿密林,越深沟,过河流,爬陡崖,终于在下午与先头部队会合,继续向前快速穿插。傍晚5时左右,下到了距离穿插目标最后一条高山深谷。
休息片刻,1营将士极尽全力开始攀爬又高又陡、道路泥泞的山峰。他们连续多日跋山涉水,已经精疲力竭。双脚布满血泡,着地戳心。殷桂泉他们还要扛着炮架、背着炮弹,行动的艰难可想而知。他们在黑暗中派出专人开路,抓摸拖拽。攀爬中不时蹬下碎石头,砸到下面的战友。梅海芳头被砸破,鲜血直冒。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掉队,拼着老命使出吃奶的劲儿,总算在半夜爬上最后一道山顶。
他们极度疲劳,浑身无力,身着单薄的衣服在阵阵寒气中瑟瑟发抖。背包早已经丢在那个无人村庄,身边只留下一件雨衣。冻得受不了,便钻进芦苇丛里避寒。该到风口上站岗警戒,也得往上站。

严阵以待

2月23日清晨,1炮连开始寻找营部。人人脚底都是血泡,走路一瘸一拐。10班跟着连长走,不识方向走错了路,差一点儿走进敌军阵地。还好守敌已经逃窜,他们沿着道路重新返回出发地域。

此时的他们已经粮断水尽,炙热的阳光灼烤得人人头晕目眩。满山葛藤成了他们的助力工具,下坡靠滑,上坡靠拉,艰难跋涉良久,终于找到了1营2连刚刚攻下的659高地,与营部取得了联系。营部命令他们迅速构筑防御工事,建立火力点。

1营官兵连续穿插,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克服困难,三昼夜先后攻克827、796、659高地、617高地,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完成兵力部署。

殷桂泉和战友们坚守的659高地,是2连刚刚攻克的敌军阵地。掩体毁坏严重,我军火力配系有待调整,急需加修旧工事,构筑新工事。他带领10班按照营部命令,在明确的战斗位置上构筑工事。他们知道此时立足未稳,尽快建好工事、建立战斗哨位,是保存自己、打击敌人的关键。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胜利,工事就是生存。他们尽管饥饿、干渴、疲劳,却没有一点儿懈怠。战士王廷元看到班长自己舍不得喝水,把剩下的水让给了战友,便把一段牙膏扔了过去,说道:“班长,牙膏能解渴。”


靠近敌堡,集火近射

殷桂泉捡起牙膏,挤出来吃了一口,瞬间感觉口腔清凉。10班战友同心合力,争分夺秒构筑工事。他们刚刚把工事修到一半,上级派人通知他们:“659高地兵力火力够了,马上到617高地加强3连的防御力量。”
殷桂泉带领10班战友立刻扛着装备,冲到617高地配属1营3连战斗。他们最先被部署在617高地山顶,面对“金丹”公路构筑工事掩体。此处战斗哨位非常暴露,一位机枪连排长告诉他们:“不要在这里挖,容易受攻击。”
连长段加禄说:“不要紧。”
殷桂泉觉得不能提出异议,晚上便召开党员会议,动员大家作好拚杀的准备。
2月24日,营指考虑617高地距离“金丹”公路约1000米,82无后座力炮最大射程也才1000米。有效射程,仅仅800米。为了有效控制“金丹”公路,决定7班与10班阵地往前山坡推移。

前沿战斗

殷桂泉接到命令,立刻安排5位战友整理装备转移。另外安排王廷元、韩芝琨2位战友去打水,作好储备。他们正在整理装备的时候,敌人向他们打了一发冷炮。经过战斗的人,对这种小打小闹司空见惯。他们继续整理装备,准备转移。
大约过了10分钟,敌人的第二发炮弹打中了10班山顶的哨位。这一发82迫击炮修正弹,导致第二班长梅海芳当场牺牲。一炮手李道林、吕吉头部负重伤,张金平战友右胸负伤,殷桂泉本人八处负伤:鼻尖左侧贯穿,左胸一处,左大臂两处,右臂一处,肩关节两处,左大腿内侧一处。一起被炸伤的,还有驭手班的陈文觉战友。
此时大约上午10点钟左右,殷班长只听得“轰”地一声,怔了一二秒钟,只觉得中弹部位一涨一麻,鼻子血流如注。他喊了一声“血”,马上放下背着的炮弹,顺势卧倒爬进3米远的掩体。
殷桂泉在掩体里看到了同样受伤的张金平,两个人相互包扎,组织互救。乍看张金平负伤并不严重,实际上两块弹片打进了他的胸口关键部位。吕吉在另一侧掩体里面大喊着:“同志们,快过来啊!”
敌人还在不停地炮击,落点在掩体周围不断爆炸。战友们暂时无法前来施救,只能焦急地等待着敌人炮击停止。
过了一会儿,敌人的炮击暂停。连队马上组织人员施救,把殷桂泉和陈文觉抬到了阵地后面山坡左侧的战壕里。殷桂泉觉得身体稍微一动,伤口便会钻心疼痛。无法止住鼻子的渗血,作战服浸满了血水。
敌人的炮击稍作停顿,又接连打过来10多发炮弹。落弹点掀起的泥土,落进战壕溅到身上。此时的殷桂泉生死难以自主,只想着有机会早点儿告诉战友们:凡是“啸”“啸”“啸”的声音,落弹点就是在远处;凡是“沙”“沙”“沙”的声音,落弹点就是在近处。千万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前沿战斗

下午三点左右,敌人的炮弹打得更凶。在炮火的掩护下,敌人步兵向我617高地、659高地连续反扑。我1营官兵连续抗敌,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反扑行动。阵地已经成了一片焦土,茂密的热带雨林已经成了“光头”。到处都是燃烧着的树枝,冒着缕缕烟雾。
殷桂泉躺在战壕里,心里非常着急。自己有劲使不上,不能和战友们一起上阵杀敌。既然自己成了“废人”,就作好“尊严”的准备吧。他向王廷元要了一枚手榴弹握在手里,决定万一阵地失守决不当俘虏。与敌人同归于尽,也算是对祖国和亲人的最后交待。
在殷桂泉为战友的担忧中,敌人向我阵地发射燃烧弹。燃烧弹引燃了阵地周边的芦苇,1营阵地硝烟四起。

战友牺牲,悲伤不已

梅海芳,优秀的江苏儿女,优秀的吴江子弟,你是英雄,你死得悲壮,你永远活在战友们的心中!
殷桂泉在战壕里,在激烈的枪炮声中,听到阵地一侧前沿“哔叭” “哔叭”直响。后来战友们告诉他,10班哨位的弹药被引爆了,炮身也烧坏了。10班未受伤的战友王廷元、韩芝琨被并入8班,正在与敌作战。
敌人的攻击一直延续到傍晚五点多钟,吕吉由于伤势过重壮烈牺牲。据在场的张金平战友说:他开始神志比较清醒,一直喊着要喝水。当时没有开水,负伤后也不能喝生水。所以,战友们没有办法满足他的这个小小的要求。他牺牲以后,副指导员鲁兴友哭着在他的嘴上倒了一些水。在告别老部队出征前,吕吉有几次喝酒喝得迷迷糊糊。面对战友们的规劝,他总是笑道:“弟兄们呐,就让我喝点小酒壮壮胆吧!”

他说的、做的都是有道理的,他在心里面早就做好了参战的一切准备。

短短几个小时,殷桂泉失去两位同班战友。他的心里不仅仅是滴血那么简单,而是漫溢着无限的悲愤与痛楚。战后几十年,他坚持每隔两、三年就要前赴金平祭祀长眠在那里的英烈们。

敌人进攻停止以后,炊事班烧了一些开水。殷桂泉连喝两碗,感觉酣畅淋漓。排长、王廷元和韩芝琨为负伤的他们进行了护理,他和陈文觉在战壕里相互依偎,相互提醒,呻吟疼痛着断断续续睡了一会儿。

2月25日白天,敌人的炮击一直没有停止。担架队和战备、生活物资都没有办法送上阵地。

下午5点,团担架排终于冲了上来。韩芝琨小心地把殷桂泉抱上担架,殷桂泉把准备“光荣”的手榴弹留给了他。两人双目对视,韩芝琨躬身抱住自己的班长轻轻地说了一声:“保重!”

殷桂泉叮嘱韩芝琨:“镇定!” 

阵地上,枪炮中,生死间,临别的一声保重、一句镇定,意重千钧。什么是战友?战友是平时同甘苦的人。什么是战友?战友是战时共生死的人。

担架队军工们抬着身受重伤的战友,下山沟,涉滩水,爬高山。他们细心地把背包垫在殷桂泉的头下,尽量将担架抬得平稳一些。殷桂泉心里充满着坚毅与信念,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活着回到祖国。

大约午夜11时,军工战友们把殷桂泉安全送到团前进救护所。军医给他登记注册,让他喝了一瓶葡萄糖液。即刻乘上师救护车,直送我方边境线内的野战医院。

26日凌晨3时左右,殷桂泉顺利到达140野战医院。当医务人员把他抬上推车的瞬间,他心中万分激动。他睁大眼睛遥望星空,暗自感叹:今夜天空群星闪烁,等着我的归来!

他深深呼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倍感亲切舒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终于回到了您温暖的怀抱!

140野战医院的医务人员与军工护理人员,为殷桂泉的伤口进行了彻底清洗、消毒、止血、注射抗生素。

殷桂泉右肩膀伤口很深,在战场上只能做简单的消毒包扎处理。受伤时间太长,已经被感染。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伤臂不保。如果细菌进入血液,将危及生命。战地医院马上为他施行外科手术,钳子探入创口5—6公分,一次碰到了骨头。剧烈的疼痛让他浑身冒汗,泪水和着汗水直淌。


殷桂泉在疗伤期间,与野战军医院军医合影

术后稍作恢复,殷桂泉换上新军装,坐上了转往后方医院的汽车。
自2月27日下午4时开始,殷桂泉离开战地野战军医院,在军队专业护理团队、医护人员护理下,逐级“摆渡”。经过沿途各野战军医院的接力式检查、治疗、护理,经过汽车、火车护送,最后坐上了闷罐车改装的卧铺伤员专列,于3月11日顺利到达重庆沙坪坝伤员疗伤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殷桂泉在这里先后经历大小手术6次,住院治疗99天。待到伤口愈合,出院返回已经撤回思茅军营的第11军33师97团1炮连。
殷桂泉战友因战伤不得不先撤下阵地归国,抢救与疗伤。但是,他的团、他的营、他的连、他的战友们仍然在继续战斗。他的营一直坚守在穿插目标阵地上,死死地钉在巴丹腩那河北岸,与敌人展开连续较量,进行频繁的炮战与反炮战、反扑与抗反扑、偷袭与反偷袭等残酷的血腥战斗。617高地、659高地,成了阻击敌人、杀伤敌人、消耗敌人的真正堡垒,巍然屹立在敌人的交通要塞上,为我师、团主力部队、兄弟部队集中兵力对敌纵深阵地目标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创造了有利条件。

1团1营穿插先锋3连、2连2排827高地战斗经过图

原昆明军区云南独立师突破越军金水河南岸防线以后,先后组织了首攻1298高地和布多和巴丹进攻战、627高地进攻战、517高地进攻战、632高地进攻战、551高地进攻战、802高地进攻战、719高地进攻战、827高地进攻战、561高地进攻战、659高地进攻战、617高地进攻战、平顶山进攻战等30余次著名的进攻战、阻击战。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牢牢控制了金平方向桥头堡,掌管着“金丹”公路通道主动权,为大部队向敌纵深发展,开展连续性进攻等军事行动和战勤保障,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从而保证了金平方向战斗的完胜。

我军云南金平之战,以大兵团、大反击、大战果的正义行动,狠狠惩戒了当面之敌。宣示了中华民族不可侵、不可犯的壮严承诺,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

2月26日至3月10日,我1营继续在617高地、659高地防守、阻援,根据梯次交替撤退的要求,1炮连于3月11日早晨撤至我金平半坡边境,御敌前沿一线:坚守在1328.3、1157和947高地及隔界西山我方一侧。1炮连守至5月3日,全营守至5月下旬,圆满完成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任务。

殷桂泉性格谦和,从来不对外人讲起参战、伤残、身上留有弹片的事情。有时候和参战的战友谈起,也是蜻蜓点水。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参战的“五个永远铭记与感恩”:

他永远铭记与感恩把他从一线阵地,最前沿哨位抢救下来的卫生队、担架队的战友兄弟们。是你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冲上去,把他抬下阵地。吃尽了千辛万苦,以最快速度把他送到前线救护所,为他活着赢得宝贵时间。当殷桂泉要把身边仅存的一个苹果送给军工战友以表感激的时候,被他们坚决而又友好地拒绝了。


殷桂泉在重庆三军大附属医院疗伤治愈后留念照


战友们,你们还好吗?我殷桂泉想念你们哪!


我特务连老排长、战时138师作训科副科长、战后413团司令部我的参谋长、原陆军第26集团军副军长蒋建军(右五)与吴江市有关领导、战友合影留念。左起:丁伯民(发改委办公室)、殷桂泉、汤健康、王玉根、黄永泉(副市长、原空五师某团政委,参加轮战)、蒋建军、倪福明(副市长)、沈顺根、张建光、梅雪荣

他永远铭记与感恩为他精心治疗、技术精湛的军队医疗团队的战友们、兄弟姐妹们。是你们为他加油鼓劲及时抢救治疗,以一流医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和完整的身躯,保障了他工作、生活的质量。他没有忘记140医院医护团队,第一时间为他成功施行手术,保住了他的右肩右臂,保住了他的生命;他没有忘记60医院一分队外科一队的战友们,科主任陈医生,谢谢你们;没有忘记138医院医疗团队和上海空军第一医院的战友们,蔡富新医生,谢谢你们;没有忘记解放军三军大重庆附属医院全体外科医疗团队,涂建平军医、五官科王军医、吴江同里老乡金大地军医,谢谢您们。谢谢全院白衣天使的夹道欢迎,深情相送!

他永远铭记与感恩,在后方转院途中一路陪护的我军专业护理团队。是你们一路精心护理,心理疏导,使伤员们伤势稳定,逐步好转,充满战胜伤病的信心与精神力量。没有忘记原昆明军区护士学院的全体学员,是你们从蒙自转往昆明火车上的一路护理,把伤员们安全送上转院的专列。没有忘记苏州100医院,来自故乡的全体医疗团队,是你们把他们平安送入全军著名的三军大重庆附属医院。谢谢你们!

他永远铭记与感恩云南各少数民族同胞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没有忘记边境人民受尽侵略者挑衅,家家送子送夫上前线当民工,户户驻军,支持惩敌;没有忘记边疆军工,帮他脱下破烂的作战军服,帮他战场洗脸、洗脚、擦拭身体,喂他吃面条、喝糖水、喝可口的营养汤;没有忘记转院去往金平县城途中,姑娘们和大嫂们端着碗给他们喂饭;没有忘记在蒙自138医院,师范训练班的学生们辛勤照料他们,帮洗脸、洗脚、洗衣、喂饭;没有忘记工人、农民、学生自发到医院慰问;没有忘记金平邮电局两位老妈妈看到受伤瘦弱的他,第二天煮来了一碗水浦蛋、两块1斤重的红方糖让他增加营养。


参加老山轮战前曾任412团政委、战中413团政委张以明(右四)与吴江籍部分战友合影留念。左起:张建光、蔡海宏、王玉根、陈荣华、张以明、沈顺根、陈咏贵、吴国良

这是新时代的军民鱼水情,这是民族大团结,这是军民团结一家亲,这是我军永往直前,战无不胜,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他永远铭记与感恩党、感恩军队的培养与关怀。他一次参战,一生光荣;一人参战,全家光荣。他经历了烽火硝烟的淬炼,得到了及时的医疗救治。给了功,评了残,让他亨受着伤残军人的光荣和优惠待遇。

战争让他受伤,我军完备的战时救护体系、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保住了他完整的身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战争给了他顽强的意志,给了他从容的心态。他时常与同班烈士比,觉得余生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够面对。他每次去金平烈士陵园祭祀留在那里的梅海芳等烈士,都得到灵魂的洗涤净化。回到地方,党组织又给了他发挥作用的机会。能够为家乡的振兴发展尽微薄之力,他深感荣幸。


吴江籍76年入伍部分战友携夫人与区领导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合影留念。后排左起:殷桂泉、邵云明、陈静勇、葛洪城、吴有根、沈顺根、平健荣、屠决根、傅培深、周海荣、张建光、陈荣华、张建能、钮学良、沙德华


谢谢您,亲爱的中国共产党!

谢谢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八 一”军旗永远在我们参战战士心中高高飘扬!

【作者简介】


沈顺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人。1958年6月出生,1976年2月入伍。原济南军区陆军第46军138师步兵第413团作训股股长,于1985年2月至1986年5月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于1988年10月转业回苏州吴江工作,先后担任乡镇,区政府机关部门主要领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