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盏 | 有托 —— 才有仪式感

 蓝月亮_ 2021-07-05

图片

北宋定窑白釉台盏  吕氏家族(喝酒)

图片

宋耀州窑青釉托盏    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 (喝茶)

图片

△宋徽宗《文会图》局部

盏托成套的酒盏

图片

图片

金代山西窑口黑釉鹧鸪斑托盏

图片

图片

北宋(960~1127) 耀州窑黑釉托盏    112万

图片

元 钧窑紫斑盏及盏托

 720,000

图片

▲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画中左前方一仆役坐在矮几上,正在转动茶磨磨茶。旁边的桌上有筛茶的茶罗、贮茶的茶盒、茶盏、盏托、茶等。

图片

元 耀州黑釉盏及盏托

图片

元 怀仁窑盏及盏托

图片

图片

宋青白瓷托盘,1964年麻城阎河刘李湾1号墓出土

图片

南宋 青白釉葵花形台盞一套(局部)

图片

南宋 青白釉葵花形台盞一套(俯視图)

图片

图片

南宋(1127-1279)

青白釉葵花形台盞一套

图片

图片

宋 青白瓷六孔连杯盏托

图片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莲花形盏托

图片

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八稜执壶、台盏

图片

元 湖田窑盏托及杯

图片

高丽 青瓷镶嵌花卉纹盏托及杯

图片

图片

北魏青釉托盏,1957年山西省太原市东太堡村出土,现藏山西博物院

图片

北宋 巩义芝田窑三彩台盏

图片

唐白釉托盏,1985年河北省临城县东街砖厂刘府君墓出土,现藏临城县文物保管所

图片

宋钧窑茶盏及茶托,现藏国家博物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丘氏墓出土的唐代白瓷“新官”款釦银云龙连托把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五代 白釉带托花口盏托

图片

辽天庆元年 张世卿墓后室西壁壁画《点茶图》

图片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图片

图片

五代越窑青釉刻花盏托,1981年北京西郊八宝山辽韩佚墓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

图片

北京石景山八角村金墓壁画 首都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北宋青釉托盏,2001年陕西省黄陵县康崖底村北宋墓出土,现藏黄帝陵管理局

图片

△宋·豹斑石盏及盏托 查尔斯·霍伊特藏

图片

图片

△明·金盏及盏托 首都博物馆藏

图片

△唐·琉璃茶盏及茶托 法门寺地宫出土

图片

银水仙花式台盏 宋末元初 安徽六安县嵩寮岩花石咀一号墓出土

图片

宋玛瑙台盏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银鎏金台盏/南宋时期/义乌市柳青乡游览亭村出土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清乾隆 玉雕杯盏托(正面)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图片四川德阳孝泉清真寺窖藏出土银制酒台盏、经瓶、执壶及温碗等

图片

▲赵佶《文会图》

图片

图片

▲《文会图》局部

图片

古人怕茶烫而不能急饮,故而用托子;那么酒台子只盛温酒,俗有“一饮而尽”者,何须要这个酒台子为托,避免什么烫手呢?

图片

纪传体史书《北史》下卷有《元日聖誕上壽儀》篇,“皇帝升禦座,鳴鞭、報時畢~引皇太子升殿褥位,搢笏,捧盞盤,進酒,皇帝受置於案。”可知用盘托盏,是一种仪式感极强的方式。如“河南禹县白沙第一号北宋墓前室西壁壁画”绘有身着厚衣的一男一女袖手端坐在桌子两旁,桌上只放着两只造型相同的白瓷带托杯,中间有一把带温碗的白瓷注子,后面站立的四人,分别作拱手、捧罐、持唾壶、端果盘状。其桌下面放置一个插在酒架中的黑色梅瓶,这是酒瓶。如此,桌上带托杯不是茶具,而是用于盛酒的。这种举案齐眉,相处如宾的状态,也正好说明了这种场景下的仪式感。

图片

生活嘛

就要有点仪式感

图片

老窑

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