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启国 | 元代军民屯田与曲靖路的设置

 滇史 2021-07-05
宋宝祐元年、元宪宗三年(1253秋,元宪宗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大理。农历十二月,攻占大理。元宪宗四年1254春,忽必烈班师北还,兀良合台率兵东进,攻克昆明,平定三十七部,攻下石城郡辖地。
宋宝祐五年、元宪宗七年1257,兀良合台在原行政区划域的基础上,设立万户、千户、百户,改石城郡为磨弥万户府,委任各族中的贵族充任头目。在大理设立元帅府,统辖大理、善阐、北路、中路、南路五个总管府,对云南实行军事统治。中路总管府驻石城,统辖磨弥、落蒙、罗伽三个万户府。磨弥万户府驻石城(今曲靖,辖石城千户、普摩千户(越州、纳垢千户和易隆百户等;落蒙万户驻落温今陆良,辖落温千户、师宗千户、弥勒千户;会泽、寻甸属北路总管府,寻甸南部部分属善阐总管府。
蒙古贵族将全国人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南宋人四等,云南各族人民属于最低的一等。忽必烈班师北还后,兀良合台改变忽必烈“止杀之令”,肆意残杀,草菅人命。在攻占滇东地区、镇压三十七部的战事中,“兵威所加,禽狝草薙,川谷为之一空。”为了加紧对各族人民的控制和掠夺,实行“凡八籍民户,四籍民田”的政策,云南各族人民遭受了严重的压迫和奴役,不少人在战争中被掳沦为奴隶,大量民田被蒙古贵族所霸占。至元元年、南宋景定五年1264在滇东地区终于爆发了舍利威领导的云南各族人民大起义,人数很快发展到30余万。起义军以滇东、滇中为中心,击杀各地的蒙古守将,先后攻占曲靖、寻甸、昆明、楚雄、姚安等地。同年秋,舍利威以10万之师准备进攻大理,在蒙古军队和大理段氏武装的联合夹击下,起义军遭受了严重损失,接着,昆明、寻甸、曲靖、楚雄、姚安等城也相继陷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严重地打击和削弱了蒙古贵族统治势力。
为了加强统治,至元四年1267,忽必烈封其第五子为云南王,统辖云南军政事务,造成地方军政长官与云南王权力上的尖锐矛盾。至元八年1271五月,为了分散地方势力,又把滇东三十七部分为南、中、北三路,设总管和达鲁花赤统辖,总管管理行政,达鲁花赤统领军事。中路总管府驻石城,管辖磨弥和落蒙两个万户府。磨弥万户府下辖石城千户(曲靖、普摩千户(越州、纳垢千户(马龙、易隆百户(马龙古城驿)等;落蒙万户下辖落温千户、师宗千户、弥勒千户;阚畔万户府(会泽)隶属于北路总管府。
至元十年1273,忽必烈立云南行中书省,为了改变云南长期得不到稳定的严重局面,在亲信大臣中挑选了回回人赛典赤主持云南行政。至元十三年1276,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中庆(昆明,云南行中书省正式建立,为全国十一个行省之一,云南之名也第一次正式成为云南省的省名。赛典赤改中路总管府为曲靖路总管府,置沾益州,将石城千户改为南宁州,普摩千户改为越州,落温千户改为陆凉州,纳垢千户改为马龙州。“曲靖”一名第一次出现,并正式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后来作为路、府、州、县和市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曲靖路总管府下辖南宁州、沾益州、马龙州、越州、陆凉州、罗雄州、仁德府。沾益州领交沾益、石梁(宣威市、罗山富源县)三县,马龙州领通泉县马龙通泉街道,陆凉州领芳华(陆良县西北芳华镇、河纳(今陆良县南大莫古镇)两县,罗雄州领亦佐县(罗平县以北至富源县东南一带,仁德府领为美(寻甸县城水北、归厚(寻甸县古城)两县,共计16个州(县,府治设在南宁州。
元朝统一全国后,实行军民屯田,“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资军饷”。元王朝圈出云南一部分土地,同时没收高氏等领主的土地,拨给驻守云南的蒙古、回回、汉军进行屯守;云南地方军“寸、白军”“自带己业田”,没有土地的,则由“官给无主荒田”,进行屯垦,称为屯军。行省建立后,清查“漏籍户”,划出一部分农户为“编民”进行屯垦,称为民屯。民屯除耕种“己业田”外,向地方政府租种荒田、耕牛和籽种,向行省交纳租赋。
据《元史》记载:云南行省所辖军民屯田一十二处,曲靖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军民屯田情况为:“至元十二年,立曲靖路民屯,拘刷所辖州郡诸色漏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十八年,续佥民一千五百户增入,其所耕之田,官给一千四百八十双,自备己业田三千双。十二年,立澂江民屯,所佥屯民与曲靖同。凡一千二百六十户。二十六年,始立军屯。于爨僰军内佥一百六十九户。二十七年,复佥二百二十六户增入。十二年,立仁德府民屯,所佥屯户与澂江同,凡八十户,官给田一百六十双。二十六年,始立军屯,佥爨僰军四十四户。二十七年,续佥五十六户增入。所耕田亩四百双,俱系军人己业。”据统计,元代曲靖戍屯土地4.5万亩,占当时云南、四川、湖广三省屯田总数36万亩的八分之一多。
元代军民屯田,是曲靖屯田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具有范围广、规模大、成效显著和管理完善的特点,开启了曲靖屯垦戍守的先河,改变了以前历代王朝进入云南的汉族“变服从俗”的局面,促进了曲靖人口的流动、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形成了民族分布的新变化与新格局,为明代在曲靖开展更大规模的屯田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南宁州为南宁县。至元二十五年1288)三月,改曲靖路总管府为曲靖路宣抚司,辖曲靖路、澂江路、普安路、仁德府。师宗属广西路,隶临安广西元江宣慰司;会泽属东川路,隶属乌撒、乌蒙宣慰司。至元二十八年1291二月,改曲靖路宣抚司为曲靖路宣慰司管军民万户府。大德七年1303,又改普定路隶属于曲靖路宣慰司,朝廷任命当地的农奴主和奴隶主担任“管土管民”的土官,并准许世袭,开启了云南土司制度的先河。
为了彻底达到经略并统治云南的目的,元王朝在云南广泛建立学校,传播儒学,进行开科取士。儒学的广泛传播推动了云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一体化。汉族移民作为汉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落籍云南,成为云南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束了云南居民无保持汉族特征的历史。随着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变革,曲靖城镇、乡村出现了人烟稠密,田地尽辟,户习诗书,士敦礼让的社会风尚。
至元二十八年1291,赛典赤派爱鲁开辟乌蒙路,即东驿道,从胜境关进入云南,至元三十一年1294开通。东驿道基本上为先秦时期庄蹻入滇所循之道,改变了历史上王朝经略云南必以四川为据点的局面。之后,由云南出贵州入湖南的“通京官道”随之开通,并取代由成都至宜宾入云南五尺道交通线的主导地位。
东驿道与“通京官道”开通后,元代又在全国设驿传。据《经世大典·站赤篇》记载:“云南行中书省所辖站赤七十八处,其中马站七十四处,马二千三百四十五匹,牛三十只;水站四处,船二十四只。曲靖路马站六处,马一百九十匹。其中:陆凉站,马四十匹;马龙站,马三十匹;不鲁吉站,马三十匹;火忽都站,马三十匹;蒙古都站,马三十匹;法纳河站,马三十匹。”云南境内道路脉络相通,驿传星罗棋布,保证了朝廷政令的“朝令夕至,声闻毕达”。
元代军民屯田的实施,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农耕文化的提升;儒汉文化的广泛传播,道路的开辟、驿传的设置,加强了曲靖与内陆联系,是曲靖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开启了曲靖文化重大转型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曲靖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

曲靖日报/2017/10/20/00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