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有感

 昵称48979411 2021-07-05

客舍并州数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度桑乾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是季羡林在留德十年,别哥廷根一节里面引用的一首诗。

各种因缘巧合,我视此书为知己。不单单是因为我也在德国留学,在德国留学的中国人多了去了。因为,我找到了非常多的共同点。

其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情。就在昨晚,我还在默默许愿,回国后去曾经上学的地方转转。我也不想去约任何人,就想一个人在曾经的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老校区的银杏树。曾经有一段时间,课间的时候,我啥也不干,就痴痴看着那颗不甚健壮的银杏树,想搞清楚它存在的意义。我记得我初中的物理老师,我高中的数学老师,还有小学的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季羡林一个人在哥廷根求学,有时候可能身边一个中国人也没有。大学的教授和他的夫人将他视为自己的儿子般,一样对待。教他的教授希望他留下来,给他安排位置。我在柏林念书,对教授也是非常敬仰。那种敬仰不是学堂里对先生的尊敬,不是什么天地尊亲师,而是发自内心对于知识的信仰。圣诞节,教授给所有学生发了作业,作为圣诞礼物,我就觉得这是个非常可爱有意思的教授。我问了很多问题,教授非但不觉得厌烦,还很开心,也是让我发自内心的敬佩。这里的教授平易近人,从一点一滴细节就可以感受到。我国内大学的教授也有这样的人,可是受于体制所限,并没有太多自由。这里举一个一例子即可,譬如教材,学校让我们统一买的教材,我们的教授或者讲师却不推荐使用。

其二,多年未回国。自从我来德国,已然是接近第三个元旦了。季羡林那时候因为战乱,还有囊中羞涩,不曾回国。我呢,找不到非得回国的理由。但是说,想不想回去看看,肯定是想的。

其三,孤身一人。季羡林妻儿在国内,杳无音信,唯有思念可以寄托,接近于孤身一人。我单生至今,也是一个人与这慢慢长夜搏斗多时。

其四,生性节俭。季羡林很少去餐馆,我亦是。这倒不是缺钱的问题,就是没有那样的习惯。举一个例子,我来德国两年,基本上没有买过什么衣服。有一件羽绒服我自己都不曾注意,已经穿了八年了。这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其五,也就是开头提到的,却望并州是故乡。我从读语言到上学,一直固守柏林。在一次从汉堡回来的深夜,我在柏林的亚历山大广场下车,突然有一种到家的感觉。

嘉倩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你认识了一个人,就是去了一个新的世界。而和一个人交谈的最深入的方式,就是去看他写的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