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今年争议满分作文引发的联想

 昵称48979411 2021-07-05

今天偶然听朋友提到今年浙江高考作文有一篇颇有争议的满分作文,引用了很多理论和名词,有一些还是不正确的引用。我觉得哲学层面的一些理论概念,这东西不是束之高阁的,它本身也是思想,需要有人思考实践才能保持活力,但是历史给予的馈赠太多了,光是列举一连串名字就很多。另一方面,错误是允许的,如果能在逻辑上自圆其说,不失为一种创作。况且哲学人性本善本恶也没有定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

出于好奇,我找来原文看了一下,开头就提到了海德格尔,后面还提到了一本小说树上的男爵,以及社会学的专业属于实践场域。作者的阅读量和视野的确可以,非常小众但是很深刻的东西。我认识海德格尔,还是曾经有篇高考作文提到他说的诗意的栖居,不过这个概念他还是从诗人荷尔德林那里学习过来的。这个东西现在说来的有点像广告软文了,鼓励大家出来出游,实际上刺激旅游经济。国内的哲学爱好者似乎对海德格尔情有独钟,反复在研究他Dasein,我不知道那种翻译更为恰当,此在? 还是 彼在?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古老的传统被打破,在新的环境中人有点迷失,在比较别人或者被别人比较中有点失去平衡。所以海德格尔对自我的反思蛮吸引现在的人的?, 这是纯粹是我个人的猜测。前几天逛完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别人聊天,谈到佛教里面的无间地狱,灵魂或者神明,聊到了更为抽象的东西,便问朋友她看什么哲学书籍,她第一个提到的还是海德格尔,朋友说曾经下载过那本书,Sein und Zeit。我对海德格尔还是曾经的印象,如果说进一步,就是有人说,他对于语言的重构,或者说他想突破语言的桎梏。举个例子,中文里面的23是正过来说的,德语里面却是先说3再说二十的。

与其说海德格尔这个名字吸引了我,不如说他对存在的反思吸引了我。我先抱歉,对于专业学哲学的我只是看了个皮毛,然后更多去寻找自己的个人体验。对于存在和时间,我更多的是想知道其意义。我自己是这样解释的,人生就是行走在务实和务虚之间。务虚来自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他没事就喜欢读西方的小说或者哲学,但是字里行间你很少能发现外国人的名字或者理论术语,或许他是想实践哲学吧。务虚其实就是追求一些没有世俗意义的东西,很难被别人认可的东西,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又塑造了自我,使得自我同他人区别出来。这个方面,一些人追求理想,不为五斗米折腰,追求完美的爱情,忘记油盐酱醋,或者一些人纹身,奇装异服,都是想这个我字大大大大大写。务实就是务虚的对立面,人要吃喝拉撒,有群居的感情需要,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来确立自己的价值,所以他得追求名和利这些身外之物,他得追求世俗意义上认可的东西。比如结婚生子,如果某人单身一辈子,那么他在世俗意义上的自我就是不完整的,这个谁也辩驳不了。

那么我为什么又要说人生行走在务实务虚之间呢,因为一个人可能嘴里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而实际行动上却在四处投简历。人因为有着一个肉身,便会感觉到冷暖,餍足或者饥饿。不光如此,人非草木岂能无情,人情上的冷暖更是戳中心中那块柔软之处。求而不得,离愁别绪,便是务实的苦果。所谓务虚便是一点精神慰藉,让人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得到灵魂片刻的自由与安逸。反之,没有一点基础,那一点精神慰藉就会变成精神鸦片,让人沉迷,变得桀骜,乖张,变成世俗所不能理解的疯子或者怪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