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王勾践剑”为何能千年不锈,考古学家用X光一照,发现了端倪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07-05

引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虽然越王勾践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但是他卧薪尝胆的故事仍然被大众所知。这位春秋时期的帝王,有着非同常人的耐力。

被吴王夫差抓捕囚禁在吴国,在范蠡的帮助下,卧薪尝胆十几载后最终回到了故土并且打败了吴国。这个故事也被翻拍成了许多影视作品,足以说明它带给人的深厚影响和价值。

01

这样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自然会吸引很多考古学家的目光。越国最开始为夏朝国君少康的庶子无余的封地,勾践灭吴后,成为了一大霸国。

1965年冬天,在湖北荆州市的江陵县一处古墓群内,发现了一把春秋时期的宝剑,长55.6厘米,宽4.6厘米,重量达到了875克,上面写着鸟篆文“

钺王鸠浅,自乍用鐱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后证实这确实是越王勾践所用的宝剑。但是它的身份远不止如此,经过千年后,这把宝剑却没有生锈,将它擦干净之后竟然闪着光亮的色泽,就像是新铸的剑一样。

不仅如此,它的锋利程度也不逊于新铸的剑。工作人员为了测试它的锋利程度,拿了20张A4纸来试验,结果让人十分惊讶,这把宝剑居然一下就把这堆纸切割开了。虽然对于我们现在日常中的刀剑来说,这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两千多年前的制造工艺远不如今,有这种锋利程度已经非常厉害了。

除了锋利程度,这柄剑的美观度在那时也是处于巅峰状态。它的剑身基色为黄紫色,全身有着均匀的黑色棱形条纹,正面顶部有着蓝色的琉璃装饰,背面镶嵌着绿松石,构成了美丽的图案,这样的铸造工艺让人很难相信是出自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同时代的刀剑早已生锈,可为什么越王勾践剑还有如此的光泽呢?

要知道当时的冷兵器冶炼技术还十分地不成熟,多是用铜来炼制,所含的杂质多,过了这么多年肯定生锈了。面对这样的疑团,专家们开始对这把剑进行成分分析。

在X光的照射下,他们发现这把宝剑的成分果然与一般的不同。除了大约80%的铜外,它还含有17%的锡,剑身上也镀了一层铬,难怪它如此锋利。

可是这也难以解释为何它没有生锈。铜相比于铁来说,的确是不那么容易生锈,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反应,总会有铜绿在表面的,这柄剑却没有发现。

其实剑身上的那层铬就有很好的防锈作用,当然这也与它的保存条件有关。我们生活中的铜制品,放久了总会有些发绿,是因为它一直处于空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接触。而越王勾践剑却是长期埋于地下,空气很少,棺木也保存良好,隔绝了潮湿的泥土,铬又作了一层保护,这样没有氧化的条件,自然不会生锈了。

02

但是它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疑点,考古学家们都十分疑惑。因为越国的国都在浙江一带,而这把宝剑的发掘地居然是在几千公里外的湖北荆州,为何越国君主的剑会在这么远的地方呢?有两种说法。

一是这把剑作为嫁妆被送到了这么远的地方。越王勾践有一个女儿,长大后将她嫁给了楚昭王,作为稳固关系的方法。这也说得过去,联姻自古以来就是各国君主们的政治手段,湖北也正好在楚国的国土之上,死后的勾践之女,自然是随楚昭王一起埋葬在那。而嫁妆是一个女子嫁人之后的一点依靠和寄托,死后也是作为陪葬品一起埋入地下。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作为战利品带回了楚国。楚国在越王勾践死后曾经攻打过越国,作为一柄宝剑,作为战利品带回楚国也不足为奇。

结语

这把剑其实在古代就十分出名了。勾践是铸剑的狂热爱好者,身上的佩剑自然是无比珍贵的。据《拾遗记》记载:

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祀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三名转魄,四名悬翦,五名惊鲵,六名灭魄,七名却邪,八名真刚。

这样的宝剑在当时是何等地难求,所以越王勾践死后,很多人都曾经寻找过它的下落,但是一无所获,谁会想到这柄剑已经长埋于荆州地下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