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理生活中隐藏的5个生活方式,恢复身心健康不只靠灌鸡汤

 毛毛虫_Claire 2021-07-05

关于我的一切和有用的推文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哦!

最近见了几个之前的同事。发现有些同事依旧神采奕奕,愉快且快速的讲述着近况。

而有一些同事,看起来有些憔悴,身形也有些臃肿,上午还没到饭点儿就不停地打瞌睡,下午还要靠咖啡续命。

我自己这段时间居家办公,这两种状态都经历过。

前期有些不适应,饮食,运动和睡眠都不够规律,就出现了上面提到的精神不佳的状态,工作效率低了不说,心理状态也时起时伏。

后面我觉察到这不是长久之计,通过刻意的观察,寻找和调整,我又恢复到了自己比较理想的工作生活状态里。

这段状态起伏调整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在生活中隐藏的的5个不良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这些生活方式隐藏太深,看起来又微不足道,相信大多数人都觉察不到,但是改起来又挑战重重。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先把它们揪出来,为了以后更平和更健康的生活。

01

长期饮用添加型+功能型饮品

这里和大家谈的不是什么碳酸饮料或者奶茶这些,多数人都知道这么喝是不健康的,哪怕控制不住嘴巴,脑袋里也有意识的,很多人喝完会后悔。

要说的一种在家和办公室里已经很常见的饮水方式:用养生壶煮各种靓汤靓水。

大家经常添加的也都是常识里感觉很营养的食材:蜂蜜、枸杞、大枣、桂圆、银耳……煮了满满一大壶全天咕嘟着。

很多人一整天都只喝这个,其他正常的水分补充就急剧减少。

这些靓汤靓水,作为营养品或者滋补品是ok的,但是不能长期频繁服用,尤其不能替代饮用水。

长期下去,会有糖份超标,代谢不平衡等一系列影响身体的副作用,而且如果按照每天的正常饮水量去喝这些饮品的话,you do the math!

02

早出晚归

好多人因为职业和交通距离的原因,工作日几乎都是早出晚归的状态,周末休息也多窝在家里不出门。

这个习惯为什么会影响身心健康呢?有人会说是因为得不到休息。

但这也会引起另一个大家不太熟知的问题,即日照不足,影响自身的维生素D水平,继而引发乏力,困觉,抑郁等一系列精神气儿不足的症状,同时还会影响身体钙质吸收。

这就是为什么北欧那边的政府年年冬季推行补充维D计划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在冬季的时候,也会适当补充维D。很多朋友如果在冬天容易有上述那些精神气儿不足的表现,也可以查查是不是早出晚归缺乏日照导致维D摄取不足的原因。

03

一直保持有效率的状态

现代社会发展这么快,大家都在找各种提高效率的方法,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说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好呢?

因为这种状态会让人在休息的时候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放松,脑海里会惦记之前的任务完成得好不好,后面的工作要如何安排,整个人像电脑一样,一直处在充电工作的状态里。

大家知道电脑或者手机一边充电一边运行是非常损耗电池寿命的。

同样,人一边休息一边盘算着各种计划,保持一种时时在线的状态,也会在无意间耗损我们宝贵的精力,更会平添很多无意义的焦虑感。

电池没电了可以换,那人没电了要怎么办?

04

不做预算

大家都知道理财的重要性,把重点都放到了如果我们手里有多少钱,就要进行怎样怎样的投资。

还有人是想省钱,这不该花那不该花,今天从嘴里省一块牛肉的钱,明天从手里省一件衣服的钱。

以上都不是预算。

个人预算指的是通过对未来一定时期(一般可设定半年到一年)外部环境和收入的预测,有计划地分配个人生活中所有资源的获得、配置和使用。

举个例子,未来12个月小王能收入6万元,每个月的收入来源只有固定工资,税后5000元。那么小王如何通过这5000元用来覆盖每个月的衣食住行等开销就是他的预算分配过程。

除了必要开销,还可细分到为了某个爱好或者某个目的的开销或储蓄,比如为了年底的旅行,需要每个月存300元,为了学摄影买器材,每个月存200元等等。

如果没有这样的预算计划,小王可以这个月一高兴就出门玩了几天,花了4000元,下个月一冲动又去买了个新相机,花了1万元。

5000元的月薪这么个花法,各种借贷分期无法避免,看似小小的复利还款方式能让几千元的债务都变成影响个人生活的大负担。

如果不信,请各位朋友去网上随便搜搜,多少年轻人就因为一开始几千的负债就导致后面的入不敷出,然后因压力过大进一步引发焦虑愧疚懊悔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轻生的。

05

忽略自己的“异化”表现

这个特别重要,要放在最后好好说一说。

异化这个概念开始普及是从马克思理论中来的。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异化”的概念,即进行生产的工人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控制的状况。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分工的细化和流水线的作业,导致工人和生产资料愈加分离。

在这个劳动被异化的过程里,劳动者的工作不是自发的,也无法对劳动生产产生认同,更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

这个概念在演变过程中,逐渐过渡到了人的身上,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即人的异化。

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是不是会经常感到生活令人疲惫;微信里的联系人那么多,说话的人却这么少;我们无法真实地存在着,也无法真诚地与他人产生联结;干什么都没啥意思,提不起兴趣……

我们,成了一群与自己,与他人,都极其遥远的一群人。

人的异化,就是我们产生这些感受的重要原因。它让我们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把大家都工具化和功能化。

在工作中的人,也组成了劳动中的一环或者一个工具,我们需要压抑和改造自己,以适应工作的需求和节奏,慢慢地,我们就改变了作为人本身的存在意义。

这个概念在现实中理解起来不难,比如生病是日常中人人都会遇到的困难,但不论是家人生病还是自己生病,我们越来越不敢请假,继而扩展到不敢有任何个人的私事儿,任何事儿在工作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工作状态里,以至于无法回到过去那个具有活生生感受和存在感的个体里了。

当我们不再是自己本人,那生活还是属于自己的么?我们不断努力去占有和获取的资源,也能一直属于自己么?

个体的真实性私人性,正是我们与他人产生深刻联结,能让自己身心健康的前提之一。

日常细小的,普通的,真实的,才是构筑作为人真实完整存在的养分所在。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去关注身边的烟火气,比如楼下的花店,街对面的菜市场,窗台的一缕夕阳和隔壁邻居家新养的一只小猫……

重新建立我们的人性,回归当下的生活,多与真实的人线下交流,竭力保护个人的私领域,活出存在感,扩大体验感……

 《心理罪》

除了这些共性的生活方式外,还有其他不易发现的个人陋习,自己平时多留心找找看。

以上所有隐藏在生活里的习惯,都需要我们的觉察和行动。

朋友们记得经常来看看我呀,

可以把我设为「星标」☆~

步骤如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