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展播】邱宇林|《情系罗浮山》

 安礼德 2021-07-05

第二期

    

 词:邱宇林  曲:李雷  演唱:汪海娟

 《情系罗浮山》

作者:邱宇林

河流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而山脉,则是修养人类性灵的神圣殿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或伟岸、或挺秀、或峻峭、或神秘……山,一直是人类最好的导师,在漫长的岁月里陪伴人类走过蒙昧、童年直至青年时代。

    

    罗浮山,就是那样一座山,从秦朝时期的安期生开始,人们就在打量他、追寻他、向往他、参拜他、观照他。晋朝葛洪,伟大的道宗思想家、践行者,岭南医学的开山始祖,他一生前后两次不远万里,移居岭南,栖隐罗浮山,并在罗浮山修道终老。第二次来罗浮山,葛洪得觅终身伴侣,晚年隐居于罗浮山中,既采药、炼丹,救助百姓,又深研、修行,著书立说,直至去世。这段不远万里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的经历,元代画家王蒙的那幅著名的《葛稚川移居图》把它生动的描绘下来,此画如今仍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葛稚川移居图

罗浮山之于我,冥冥中似有若隐若无的渊源,让我无意中越来越靠近它。记得刚毕业来到广东深圳,而我的第一个五一长假,公元2000年,便是吵着家人要到罗浮山去看看。彼时,罗浮山只是一个遥远的名字,一个始终萦绕在我心间谜一般的地方。刚入得山来,石涧清泉、藤树密林已让我不由自主的欢呼雀跃着。顺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不时掬起一捧水嬉戏、摘起几支野花嗅嗅、捡拾几枚野果尝尝。才一个钟左右,还不到半山腰,天色大变,风云突涌,黑压压的云层像快速奔跑的野马群,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爱人当机立断,拖着我的手,一路飞奔下山,然后躲进山脚下的一个农家小店里,望雨兴叹!望着云雾飘渺遥遥不及的飞云顶,第一次到罗浮山就这样与他失之交臂。


多年以后,随公司团队再一次上罗浮山,那时孩子已经两、三岁了。一路上顾着孩子,罗浮山突然没了以前对我的那种吸引力!那次是从黄龙观上山,带着孩子没办法登山,我只领着孩子随意逡巡。百无聊赖间,突然耳边传来清越的乐声。我撇进三清宝殿的一间侧厅,一个道士正在投入的拨弹,手法不甚熟练,但他异乎庄严的表情让我突然一动:当你无比投入的去做某件事时,那时就已然是修行。我也静静的坐下来,不再想走去哪儿。原来飞泉流瀑也好、奇山洞天也罢,他们一直都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是找回内心的安宁和澄明,这才是罗浮山之于我的特殊吸引力。拨云见日,明心见性,这种吸引力其实一直都在!黄龙观是罗浮山十八洞天之一,始建于南汉前,为葛洪西庵故址,又是南汉王刘岩所建天华宫所在地。当年刘岩依了“飞龙在天”的梦景寻到此处,不也为找回那份心安理得!



邱宇林

Qiu Yulin

再后来,我与这座山的缘分越来越深。谁曾想,我会到罗浮山所在地工作,并且因为工作的原因,一次次深入罗浮山。每次一踏上罗浮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亭一阁都似乎在默默地与我交流对话,让我每一次来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思考

罗浮山道、佛、儒相荣相生,除了如今人们经常所提的九观十八寺,自宋明以来,一度成为儒家弟子刻苦攻读之福地,留下了豫章书院、张留书院、甘泉精舍等众多书院成为海内著名的儒家讲学名山留下广东在宋代,学术中心地在罗浮美誉

明朝吏部尚书湛若水也曾于九十高龄在罗浮山讲学,我随谢泽南长者一同探寻过多次,在青霞谷一个遗留下来的石墩上找到了湛若水当年讲学的遗址。伫立青霞谷良久徘徊于宋明时空之间,淸泉流淌,虫语低鸣,在层层迷雾中,甘泉书院的门似乎向我打开:尚书铿锵有力的语气穿透山林,一直在回荡一盏青灯伴一夜长读,他在宣纸上奋笔疾书,长袍映在墙上,似乎在微微皱眉,苦觅济世良方……我恨不能,恨不能留住那一脉书魂,栖身藏书阁中长卷不释。

如今的青霞谷,只剩石墩,不见高台;只余鸟鸣,不闻书声。然气息仍存,呼唤着我,从宋明到今时。“名为'之所在,必是聚精纳气的洞天”,谢老曾告诉我。我在想,按照现在科学的解释,凹谷这种独特的地形特征,负氧离子更为高度集聚,在当下,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氧吧”。

青霞谷转过一个山坳,在一壁山崖之下,便是我每次来罗浮山必去的洗药池。洗药池成八角形状,面积约15平方米,相传是葛洪和妻子鲍姑当年洗制中草药的地方。葛洪在罗浮山修道炼丹,采药济世,广集验方,著有《抱朴子》内外篇,《肘后备急方》等。我也珍藏了一本,仿古的线装书,轻轻的摩挲着书本,似乎触摸到药方里每一味草药在跳动……在洗药池旁有爱国诗人丘逢甲的题刻:“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洗药仙人去不返,古池冷浸梅花月”。如今,罗浮山管委会还专门修建了“葛洪博物馆”以纪念、展示葛洪夫妇生平事迹、著作和对现代医学的贡献,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罗浮山有太多太多的传奇故事:葛洪寻道问药、救治百姓,是为传奇;师雄梦梅,是为传奇;东坡诗百篇,是为传奇;屠呦呦隔着千年的《肘后备急方》点亮了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灵感,是为传奇!谁敢肯定,将来的我们就不能延续传奇!

情系罗浮

携仙侣,洞天山墅,共守秋长处”,情系罗浮山,那发之幽远、纯粹、永恒的罗浮山情结!

作 者 简 介

 

 邱宇林女,70后。祖籍重庆,现居广东。工程师,MBA硕士,闲时读读写写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楹联学会会员、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惠州市作协会员。诗歌、散文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作品散见各类报刊、杂志、网络。

  



《博罗文艺》™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