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子坊,寻找“十里洋场”的旧时光

 牛粪摄影章国英 2021-07-05

上海,一座光影迷醉的魔都,在外国人眼中,就是中国大都市的象征,而在国人眼中,上海也是繁华的代名词。来到上海旅行,一定会走走上海的外滩、南京路,感受一下“十里洋场”的味道。不过,你想寻找一些有着大上海市井文化的地方,那么就去看看黄浦区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在这个小角落里,仿佛可以寻找到“十里洋场”的旧时光。


我虽然生活在上海,但最近一次逛田子坊也是5年前的事了,这次因为添置了一枚新的单反相机镜头而特意去田子坊试拍。花了2个小时,随意拍了些图片,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当今田子坊的“味道“

走在田子坊,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跳入你的视线。从茶馆、露天餐厅、露天咖啡座、画廊、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以及众多沪上知名的创意工作室,可谓应有尽有。

要闲逛田子坊的话,一定要带着休闲、无所事事,且有一颗崇尚艺术的心。这里的店面与所表达的涵义很有意思,田子坊是有故事和内容的地方。

整条弄堂外国友人来的也多,他们特别喜欢老上海的风情,有些旧,有些创意,有些故作风雅。如果在上海想拍摄些外国人,我推荐你到田子坊、新天地、豫园这几个地方去试试镜头。

不得不佩服上海人的品味,可以在这么一个狭窄的空间中,将田子坊修建得如此具有年代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角落,无处不体现出旧上海那种曾经受到过外国文化的影响与熏陶。


在这里可以非常随意的走走停停。坐下来喝茶或者喝咖啡,中午吃个正宗的西餐,与外国人微笑对望。

来这里的游客,一般以韩国和日本的为多,国内的游客大都数都是跟我一样,都是属于走马观花的人,花两三个小时,四处逛逛,拍拍照照便走了。只有一些周末的时候,上海本地人和一些外国游客来这里,才会在这里的小酒吧、小餐馆门前坐下来,吃点东西,喝点咖啡,在熙熙攘攘的氛围中,去慢慢体会田子坊的魅力。


在田子坊,有两间摄影图片的门店,深受外国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喜欢。摄影师的作品批量印刷之后,在这里进行销售。虽然摄影作品有些似乎有摆拍的痕迹,不过作品都具有非常张力的中国符号,让外国游客十分喜爱,我想这个应该是中国摄影师走向商业化比较成功的典范。

多数老墙上都有新涂鸦的作品,色彩鲜艳让人心态放松,感觉就是一处“百无顾忌”的自由天堂。

大概无法让岁月永远定格,但至少心态上可以永远年轻。研究这里各式各样的小物件,让人一下子觉得眼花缭乱:颇有特色的小布袋都会让你开心一笑。

一个卖剪纸的小摊子,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的东西,有不少外国游客还是比较喜欢的,他们往往买上几张回去,作为中国的艺术纪念品带回国。

田子坊本身就是创意的天地,于是进驻这里的每一家小店,从设计到商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家小店都闪耀着店主的创意智慧。

你看到的不只是芝麻酥,而是一种老上海的糖文化。

很多的美食不仅只有上海的特色,更多的具有现代的风味,小巷子里到处都是土耳其美食、泰式料理、及印度菜什么的,更多是的迎合游客的口味。

地道的蟹粉灌汤包,味道好极了。

原来的居民区,现在成为大大小小店铺的门面,人们充分发挥空间的魅力,处处贴上旧上海的标签,卖纪念品的,丝绸的,服装的,应有尽有。

那些卖小商品的小店,虽然也只是日常的服装之类,但是他们的骨子里面还有很有艺术感的,一个普通运动装商店门前,模特的头上却是一个马头,于是将这个非常普通的商品,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符号,不少外国游客虽然不买什么,也会在这里停留,拍上几张照片。

商品特色引人驻足,这让走遍全国诸多旅游城市看惯全国统一商品的眼睛,突然有了感动的激情。

古老的弄堂和现代风格的小店,形成了极具对比性的风格,古老映衬着现在,过去的故事迎着将来的繁华。

田子坊在十几年前,在上海大都市里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地方,而如今却是小资和时尚的代名词,当然,不管你是匆匆忙忙而过,还是慢慢去品味,田子坊都是做足了“上海的味道”,让你很轻而易举地能感受到那种氛围;不管是多大的店铺,不管是卖吃的还是买物品的,都是突出一个主题——旧上海。

总之,没去过的人不妨去看看,去过的人不妨仔细品品。

(以上图片为“牛粪拍手”章国英的摄影作品,2017年8月摄于上海田子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