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春园林植物如何清园,才能有效消灭越冬病菌及虫卵?

 新用户66587443 2021-07-05

这几日随着气温的回暖,很多朋友都给我打电话咨询园林植物在早春是否需要进行清园的问题。

其实,不管是果园还是我们绿化上所种植的绿化苗木、绿篱、花灌木等,每年一般至少都需要进行2次的清园:

一次是在秋末冬初,园林植物落叶后准备进入休眠的这一时期;

另一次则是在早春,气温回暖,园林植物开始萌动发芽之前的这一时期。

1
为什么选择在这两个时期清园?

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两个时期园林植物基本上都处于一种休眠的状态,植物枝干的木质化程度较高,对于一些强碱类药物比如石硫合剂等的抗性较强,对植物的生长并不会产生太多的影响;

另外,在这两个时期,大部分的病菌及虫卵还没有开始进行危害,都在越冬产所内集中越冬,相对来说更好集中清除;

还有,对于这些还处于虫卵或者若虫时期的害虫、或者病菌来说,此时它们的抗药性较低,防治起来药效相对来说比较好的。

2
冬季清园后,早春是否还需要清园?

很多朋友都认为园林植物清园不用清那么多次,因为冬季本来就比较寒冷会冻死很多的害虫及病菌,何况我们在入冬前已经清过一次园,所以春天的这次清园清不清并不重要!

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病菌以及虫卵等越冬的场所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隐蔽的,比如说在土壤中、石缝中、或者枝干内、翘皮下等,在清园喷施药剂时我们并一定可以完全喷到,所以说一次的清园工作肯定无法将它们完全杀死。

如果说想要冬季的严寒将它们全部冻死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它们的越冬场所都是相对来说比较隐蔽温暖的地方,冬季的冷空气只能冻死很少的一部分,更何况这几年的冬天越来越暖和,这使得安全越冬的病菌及虫卵越来越多。

当春天气温回暖之后,这些安全越冬的虫卵就会重新出来,开始危害园林植物,然后一代一代地繁殖扩大下去。

打个比方说1只害虫一代可以繁殖10只害虫,一年可以繁殖3~4代的话,那么此时安全越冬的1只害虫,在这一年中就会1变10、10变100、100变1000、1000变10000的繁殖下去……最后发展为1万只的害虫。

所以说,早春的这次清园特别的重要,及时有效地消灭这些越冬的病菌以及虫卵,可以为全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减轻不少负担!

3
早春清园应该选择在什么时候?

早春气温的变化并不稳定,不同地区的温度也有一些差异,所以在进行清园工作时喷药的时间一定要选择好。

但总体来说,一般都是在惊蛰前后开始进行,因为惊蛰过后大部分的害虫都开始出土进行危害了,此时它们大多都处于若虫时期抗药性较弱,防治起来比较简单。

在黄淮平原地区,早春的清园工作一般都是在2月底到3月初的这一段时期进行,这个时候气温基本上比较稳定了,喷洒药物时并不会对园林植物产生冻害等不良影响。

4
园林植物的清园工作主要有哪些?

园林植物的清园工作主要有剪除枯枝、病枝,刮除翘皮、死皮,清除枯草、落叶等;

清除工作做好之后,最后就是清药剂的喷施。

园林植物的清园药剂,该如何进行选择?

在园林植物进行清园时最常用的药剂主要是石硫合剂、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氧化乐果、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颗粒型杀菌剂等。不过性价比比较高的是石硫合剂。

5
这些清园药剂该如何使用?

在使用这些园林植物清园药剂之前,首先我们需要将园林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比如说将它们简单分为落叶植物、常绿植物、草本植物等。

(1)对于落叶植物

它们的枝干木质化程度较高,在早春没有萌芽之前可以选择的清园药剂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以上这些药剂都可以使用,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使用3度左右的石硫合剂等进行喷施清园;

(2)对于常绿植物:

由于去年冬季较为温暖很多常绿植物现在已经开始发生病害了,所以说它们的清园工作一定要及时进行。

强碱类药物有时候会烧伤常绿植物的叶片,并不适合它们使用。所以在对常绿植物进行清园是,喷施药剂可以选择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等预防性杀菌剂、以及氧化乐果、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常规杀虫剂进行喷施清园;

常绿植物的叶部病害现在已经开始发生了

(3)对于宿根性地草本或者木本植物

这一类植物一般来说地上部分每年都会枯死,所以喷施药剂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将地上部分的枯草、枯叶进行清除,然后再喷施一些预防性的杀菌剂和杀虫剂。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根系附近的透气性,同时还可以清除那些在枯枝枯草中的病菌及虫卵。

(4)对于之前发生过地下害虫及枝干害虫的苗木

对于这一类苗木一定要提前预防虫害的危害,结合这次的清园对于之前发生过地下害虫以及蛀干害虫的苗木我们可以在根部埋施辛硫磷、二嗪磷、毒死蜱等颗粒型杀虫剂,来预防这一年虫害的发生。

在树木根部埋施药剂

好了,关于浇灌返青水常见的几个误区,今天就给大家简单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