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模范第一城!”——无锡

 成德明 2021-07-05

民国年间,对无锡的美誉,除了“小上海”,还有“模范县”。与前者民间的昵称不同,它该是政府的褒奖,但对它的来龙去脉,未见有专文考实,凸显地方文化梳理的尴尬。笔者陋见,搜罗资料,陈述如下,以求教于大家。

模范县最初的含义:
自治、教育
从资料看,模范县一词最早出现时,是与地方自治及教育发展有关的。
目前所见,该词最早见于《申报》1916年7月12日所刊《孙发绪来东之揣测》一文。其中提到:民国初年孙发绪任河北定县知事,“曾与中央约三年之内不受牵掣,当可造成一全国模范县”。他在定县以村治着手,很有成效。黎元洪赞扬他:“所办模范村铮铮有声!”(转引自任智英:《孙发绪在山西村治中的作用探析》,《贺州学院学报》2016年12月第32卷第4期,第122页)1916年他调任山东省省长,“将小试于一县者,推而广之于一省”,(《孙发绪来东之揣测》,《申报》,1916年7月12日)“考求治理,不遗余力,其所筹整顿办法,以榆次县为全省模范县”。当时有人曾认为:“若以榆次为模范自治作基础,恐不易办到。”(《山西之模范县与道德团》《申报》1916年12月11日)可见模范县的设计是以地方自治为基础或目标的,并与山东、山西有关。
同在《申报》,1918年4月24日刊有《县视学讲习会定期讲习》一文,提到,江苏省教育厅于5月9日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举办县视学讲习会,开设“模范县教育”“模范县视学”等课程。1917年曾任江苏省视学的刘仁航,是位模范县主义倡导者,曾于上海创办民治学会,“宗旨在模范县、模范市、模范村上切实建设……惟在讲学,以进民德,办实业以厚民力”,“于教育上取新教育主义,务施行平民教育尤贵社会教育普及”。(《民治学会与谢健往来函》,《申报》1919年7月6日)并曾应阎锡山之请,前往山西实施模范事业,还在全国多地加以推广。可见模范县与新教育的推广密不可分。
约到二十年代,模范县成为褒奖地方包括自治、教育、实业等业绩在内的综合性荣誉。

钱基博:
无锡模范县的最早表述
目前找到最早把无锡与模范县一词联系的资料,是1918年钱基博所撰《无锡县新志目说明书》,该文曾在《新无锡》连载,7月5日该报刊登的第七部分“地方自治”中写道:“无锡地方自治之发达,不自前清宣统二年筹办自治始也。于是筹办而已,未及自治也。迨民国元年,无锡筹办县市乡自治,号称完全成立,其实成立者机关而已,于自治事业无与也,迄三年,政府又以自治制,于各地方未能推行尽力,一切罢去。至今论者颇以恢复地方自治为言。然就无锡论无锡,自治制未颁行,而地方则已自治矣,不以此而加自治也。迨三年政府停办地方自治,而无锡地方壹仍其自治之习惯自治之,亦未尝以之不自治也。新会梁启超为人论地方自治,至以无锡与南通骈举为模范县。此则邦人君子之勤劳,地方有以致之,于制度无与也。”这段文字既说明无锡自清末到民初的地方自治的简史,又提到梁启超对无锡的评价,很有价值。
1919年暑假,省立三师邀请刘仁航、袁观澜、吴稚晖等人来锡演讲。刘氏所讲内容的核心均指向模范县建设,并透露自己要在上海创办中华模范地方自治讲习所。“三师校友会特捐助经费三十元,以充自治所经费”。刘氏在感谢函中提及:“今日适与吴稚晖先生谈,无锡山水佳处,尚不在鼋头渚一带,须再西南深入二十里。其地风景尤佳,将来拟联络同志及有资本者与贵邑诸君子共研究,实际上开拓无锡为模范县。……将来无锡之模范县事业,吾人可拭目俟之矣。”(《师范校友捐助自治讲习所》《申报》1919年8月25日)1920年春,无锡市(当时即城区)教育会邀请旅外学生开茶话会,畅谈地方发展。有学生代表孙祖基在演说中说:“希望该会力谋教育普及,为全国之模范县。”(《市教育会之茶话会》,《新无锡》1920年3月2日)
无锡在1924年还曾有模范村的事业。华侨马星樵等筹集巨资在新安至周泾巷滨湖一带购地百余亩,呈准立案,组织兴业公司,建设模范村。次年夏,因“建筑新式房屋十二幢及小学校校舍一所,均已竣工”,他特邀请地方政商闻人前往参观。邑报也多有“日夕馨香以祷祝耳!”的评论。(《新安模范村招待参观》《模范村之观感》,《无锡新闻》1925年7月22日)
由此可见,无锡模范县一事,在一十年代末已很有影响。但政府是什么时候将这一桂冠授予无锡的呢?然笔者未能找见。无独有偶,当时无锡是与南通齐名的模范县,有研究南通模范县问题学者沈家羽说:“我们一直想搞清楚,'模范县’之名称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怎样得来的?”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却也“未能找到当时政府的命名文件”(沈家羽:《近代南通“模范县”之由来》,《江海纵横》2015年第4期,第48页),所以,这一问题只能作为一个悬案,期待新的发现!有一条资料可稍补遗憾:1919年11月25日江苏省议会开大会,在讨论南通警察所经费请列入八年度预算案时,议员蔡钧枢谓:“南通系模范县。本省于铜山、淮阴警局均有补照费,系消极的维持,对于模范县当然……积极地发展。”(《苏议会记事》(六),《申报》1919年11月27日)这说明1919年11月前,南通已是模范县。以此类推,无锡被命名为模范县也当在此时之前!
无锡邑报也可印证在1922年前,无锡已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模范县”。该年所刊文章多有如:“吾们无锡开化很早,号称地灵人杰的地方,为江苏省的模范邑。”(廉谏锺:《地方自治》,《新无锡》1922年4月26日)“吾邑浪得模范县虚名。”(一鸣:《教育参观团纷纷来锡》,《锡报》1922年7月3日)“锡邑夙有模范县之称,宜事事足以副此模范二字矣。”(逸民:《烟赌》,《无锡新报》1922年9月4日)等大量报道。

陈西滢:
毛厕与模范县
无锡模范县的声名远播,还与一位乡贤陈西滢有关。1925年,他与鲁迅论战,在《现代评论》上辟有《闲话》栏目,其中一篇名为《模范县与毛厕》,文章以“听说无锡是中国的模范县”开头,以“无锡真不愧为中国的模范县”结束,在夸无锡“新修的马路”的同时,讲了狭窄的街道、熏蒸的毛厕;在讲无锡“最有名的学校”国专的同时,讲了地方“新思想”“新文学”,风行上海“屁股报里的阴事”等,大大讽刺自己的家乡。(西滢:《闲话》,《现代评论》1925年第2卷第37期,第12-14页)而其论敌鲁迅在著名的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说:“从这一点看起来,生长在可为中国模范的名城里的杨荫榆女士和陈西滢先生,真是洪福齐天。”把他与被鲁迅称为“寡妇”的另一位无锡人杨荫榆相提并论。在上世纪相当长的政治语境中,由此陈西滢被打入“反动”的行列,加上他揭了无锡的疮疤,所以无锡人很少再提起他,当然也就不提他的文章了。但模范县的名声却因此文传开了去,二十年代,外地人在是非无锡市政的同时,还是一波接一波地来参观这个模范县。
平心而论,陈西滢所谈无锡的毛厕,并非出于歹意,可理解为爱之恨之。民国初年,无锡近代化取得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实业及教育被时人广为赞誉;但市政建设甚是落后,城中沿街随处可见的毛厕就是掩饰不去的丢人之处。当时地方人士也多有抨击之词,如:《呈请取缔坑厕》,《新无锡》1921年8月12日;《闹市坑厕亟宜取缔》,《新无锡》1926年8月23日。倒是那位始终自认为无锡人的常州人吴稚晖,曾帮无锡说过公道话:“种种不卫生,不清洁,不康宁,皆由于在无锡者也。……把北京同闸北办不好的自来水,把上海都不曾做的大阴沟,责备到无锡,岂不又是废话?”(吴稚晖:《臭毛厕与洋八股》,秦同培:《吴稚晖言论集》,中央图书局1927年,第114页)言下之意,毛厕问题在当时并非无锡独有,只是有了模范县的美誉,参观的人多了,故大显不雅罢了。

无锡县:
全国模范工业区
后起的国民党政府,承接北洋政府,也沿用模范县的褒奖。早在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就有人提议在广东中山县设立“模范县”,既为纪念孙中山,又“为全国1700多个县树立起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模范标本”(杨智友编:《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第57页)。1929年2月行政院曾发文命名(《中山模范县成立之经过》,《内政公报》1935年第8卷第19期,第194页;《国民政府令:兹以中山县为模范县此令》,《行政院公报》1929年第23期,第7页),即是一例。
基于无锡工商、教育的发达,1927年,上海政治分会召开第35次会议决议:“建议请中央制定无锡县为模范县。”(《政治分会议决无锡为模范县》,《兴华》1927年第24卷第24期,第46页)后来南京传来消息:“模范县问题因感有人材经济之种种弱点,或恐难成事实。”(《地方通信·无锡》,《申报》1927年7月29日)此事暂搁。国民党定都南京后,无锡建设模范县一事再次被提起:“无锡居沪宁路之中心,水陆交通,人口殷繁,工商业均极发达。上年夏间,国府曾有建设特别市之提议,而省政府亦有将锡邑建设模范县之建议,均经政务会议议决通过。嗣以国军北伐正在进展,军务倥偬,而市长之人选问题,亦颇费踌躇,因是遂行中止。现在北伐将次完成,政治与建设方面正积极进行,而邑中巨商,日有开浚运河,建筑太湖实港之计划,此外如澄锡马路、通江马路与宜常汽车路等,亦均积极筹备。故国府要人已决将无锡改设特别市。”(《无锡建设特别市之京讯》,《申报》1928年1月10日)但事后未见下文。
1930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卫生部在比较了上海、青岛、无锡三城市后,确定“无锡为全国模范工业区”,时间是该年2月20日,并拟“提交报国府通过”。笔者未查到国民政府的批复,但两部的认定是确实的,由此,无锡又开始新一轮的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