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核医学7.6
2021-07-05 | 阅:  转:  |  分享 
  
名词解释1、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A):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过去称为放射性强度。2、有效半衰期(effe
ctivehalflife,T?):由于生物衰变与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日时间,称为有效半衰期
。3、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阈值4、大小脑交叉失联络(crossedcerbellard
iachisis):表现为病变对侧小脑呈放射性减低,这是一种血管神经性反应,并非本侧小脑出现器质性病变,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
为与皮质脑桥小脑束的中断、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及兴奋性神经毒细胞的损伤有关。5、超级骨显像(superboneimagine):
表现为全身骨骼核素浓聚显著增高,软组织本底极低,双肾和膀胱不显影6、中央性骨髓:颅骨脊柱肋骨胸骨骨盆称之为中心骨髓。7、
可逆性灌注缺损:在负荷状态下,室壁局部存在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而静息或延迟显像相应部位又出现显像剂分布或充填(恢复到正常),这种
情况常提示的肌可逆性缺血。8、感生放射性:指原本稳定的材料因为收到了特殊的辐射而产生的放射性。9、小肾图:较对侧正常肾图明显宿小,
但其形态正常,abc段都存在,可见干单侧肾动脉狭窄、先天性小肾脏和游走肾坐位采集肾图。10、同位素(isotope):凡原子
核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位数不同的元素称为同位素。11、照射量(exposure):是度量X射线、γ射线对空气电离能力的量,可间接反
映X、γ辐射场的强弱。其定义为:X或γ射线的光子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全部电子被空气所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任意一种符号的
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dQ与空气质量dm之比。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称为照射量率。12、放射自显影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
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
(radioautography;autoradiography)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
、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13、康普顿效应Comptoneffect:当入射光子和原子中的一个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时,入射光子
只将部分能量交给轨道电子并使其脱离轨道而释放,而入射光子本身则成为能量较低的散射光子并与自己的初始运动方向成θ角而运动,这种现象称
为康普顿效应。14、放射性分布逆转:分布高于肺底部,多见干肺动脉高压时肺血流分布逆转、肺心病、二尖瓣狭窄等情况。15、过度充填发
病数日后,若侧支循环丰富,在rCBF影像上可见到病变四周出现放射性异常增高,称为过度灌注。简答题1、简述99Tc-RBC胃肠道出血
显像当肠壁有出血灶时,则显像剂随血液从血管破裂处逸出进入肠腔内,在局部形成异常的显像剂浓聚灶,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肠影。2、正常典
型肾图分段及意义a段(放射性出现段):静脉注射示踪剂后10S左右,肾图曲线出现急剧上升段。此段为血管段,时间短,约30S,其高度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动脉的血流灌注。b段(示踪剂聚集段):a段之后的斜行上升段,3~5min达高峰,其上升斜率和高度与肾血流量、肾小球
滤过功能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分泌功能有关。直接反映肾皮质功能,及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c段(排泄段):b段之后的下降段,开始下降斜
率与b段上升斜率相近,随后下降平稳,下降至峰值一半的时间小于8min,为示踪剂经肾集合系统排入膀胱的过程,主要与上尿路通畅和尿流量
多少有关。3、简述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①放射实践正当化;②放射防护最优化;③个人剂量限制化。4、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为何行负荷和再分
布(或静息)两次心肌灌注显像?当冠状动脉病变较轻时,由于冠脉的储备应激能力及侧支循环形成,在静息状态下能代偿冠脉病变给心肌灌注血
流量带来的影响,故静息状态下的心肌灌注显像往往是正常的结果,从而掩盖了心肌缺血。当进行运动或药物介入负荷试验时,由于病变冠脉不能有
效地扩张,使病变血管供血区的心肌血流灌注量降低,故负荷显像呈现放射性减低或缺损改变,两次显像结果相比较有放射性填充从而诊断心肌缺血
。5、试简述肺癌骨转移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点?骨转移瘤的显像特征表现为多发的不规则的放射性“热”区,分布以脊椎和肋骨为最常见,其
次是骨盆、四肢骨近端、胸骨和颅骨,四肢骨远端转移较少见。此外,少数患者的骨转移瘤为溶骨性改变,表现为放射性“冷”区;同一患者甚至可
见到放射性“热”区于“冷”区或“炸面圈”样征的转移灶同时存在;全身弥漫性骨转移的患者可表现为超级骨显像。6、?简述甲状腺激素抑制试
验原理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摄131I率受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调控和血中T3、T4反馈调节。当口服甲状腺激素后血液中T3、T4水平
升高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腺垂体分泌TSH甲状腺摄131I率随之明显降低。但甲亢时由于存在非垂体的病理性甲状腺刺激因素导致甲状腺对碘的
摄取不再受TSH调节所以甲状腺摄131I功能不受抑制而仍然增高。7、简述放射性核素示踪实验概念及原理概念: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的
化学分子作为示踪剂,利用仪器探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进行示踪,间接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的踪迹,用于研究被标记
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客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原理:示踪实验的基础包括以下两点:其一是放射性核素和稳定核素
及其标记化合物,虽与自然界中存在的相对应的同位素和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不同,却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进入机体内后,在体内所发生
的化学变化或生物学过程与被示踪的物质完全相同,这一性质在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其二是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发生核衰变,同时发射出射线,利
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可对标记物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或定位研究,而稳定核素由于质量不同于相应的同位素,可借助质量分析仪进行定量测量。上
述两点结合起来,便成为建立示踪技术的理论基础。①标记物与非标记物的同一性;②标记物的可测性。论述题1、试述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主要类
型。(1)体内示踪技术(①物质吸收、分布及排泄的示踪研究②放射性核素稀释法③放射自显影技术④放射性核素功能测定⑤放射性核素显像技
术)(2)体外示踪技术(①物质代谢与转化的示踪研究②细胞动力学分析③活化分析④体外示踪结合放射分析)2、35岁男性甲亢患者,给予内
科药物治疗,一年后复发,请问患者下一步甲亢治疗应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并简述其原理、适应症及用量估算方法。应采用131I治疗;原理: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甲状腺滤泡细胞通过钠/碘共转运子特异性摄碘率。GD患者的甲状腺滤泡细胞、TA和TMNG患者的高功能结
节的NIS高表达,摄取131I量增高且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31I在甲状腺内停留的有效半衰期约为3.5~4.5天;131I衰变
时发出的β射线,其在甲状腺内的平均射程约1mm.β射线的能量几乎全部释放到甲状腺内,对周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较小。β射线在组织中可
形成“交叉火力”效应,使甲状腺中心部位接受辐射剂量高于腺体边缘部位。β射线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破坏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使得甲状腺缩
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131I治疗后2~4周,可见甲状腺组织水肿、变性、上皮肿胀并有空泡形成和滤泡破坏等病理改变,腺体中
心部分的损害更加明显。2~3个月,甲状腺内有淋巴细胞浸润、滤泡上皮脱落、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一般在131I治疗后2周左右开始出现
疗效,2~3个月明显好转,治疗作用可持续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一般在治疗3~6月后才能对疗效进行评价。适应症:确诊为GD、TMNG
、TA患者。用量计算方法:可按照甲状腺吸收剂量计算,或按每克甲状腺组织实际吸收的放射性活度计算。131I剂量(MBq或uCi)=(
计划量甲状腺重量(g)/甲状腺最高(或24h)摄131I率(%))100%3、试述131I治疗甲亢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及治疗
后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处理原则?原理: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甲状腺滤泡细胞通过钠/碘共转运子特异性摄碘率。GD患者的甲状腺滤
泡细胞、TA和TMNG患者的高功能结节的NIS高表达,摄取131I量增高且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31I在甲状腺内停留的有效半衰
期约为3.5~4.5天;131I衰变时发出的β射线,其在甲状腺内的平均射程约1mm.β射线的能量几乎全部释放到甲状腺内,对周围组
织和器官的损伤较小。β射线在组织中可形成“交叉火力”效应,使甲状腺中心部位接受辐射剂量高于腺体边缘部位。β射线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破
坏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使得甲状腺缩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131I治疗后2~4周,可见甲状腺组织水肿、变性、上皮肿胀并有
空泡形成和滤泡破坏等病理改变,腺体中心部分的损害更加明显。2~3个月,甲状腺内有淋巴细胞浸润、滤泡上皮脱落、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
一般在131I治疗后2周左右开始出现疗效,2~3个月明显好转,治疗作用可持续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一般在治疗3~6月后才能对疗效进
行评价。适应证:确诊为GD、TMNG、TA患者。禁忌症:妊娠和脯乳期妇女;计划在4~6个月妊娠者。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处理原则:通过补
充甲状腺激素获得理想的控制,部分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能恢复,部分甲状腺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4、?试述乳腺癌骨
痛的患者应采用哪种核医学方法进行检查,并说明其显像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进行检查。显像原理:放时性核素显像的基
本原理是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的示踪作用:不同的显像剂在体内有其特殊的分布和代谢规律,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
使其与邻近组织之间的分布形成一定程度的浓度差,而显像剂中的放射性核素可发射出具有一定穿透力的Y射线,放射性测量仪器可以在体外探测、
记录到这种放射性浓度差,从而在体外显示出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脏器功能变化。在短时间内自动连续成像,或者在一定
时间内多次显像,可以获得特定脏器、组织的系列图像,通过计算机处理可计算出特定区域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及相应的参数,得以对其进行定量分
析,从而将定位和定性诊断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可见,放射性核素显像实际上是一种应用放射性探测仪器显示脏器组织内外或正常与病
变组织之间显像剂吸收、分布差别的显像方法,而这种差别取决于脏器组织本身的功能、血流与代谢状态,建立在组织细胞对显像剂代谢或特异性结
合的基础之上。因此,核医学显像实际上就是显示脏器或组织特定功能的图像,与其他以解剖学改变为基础的影像学技术在方法学上有本质的区别。
临床应用价值:①提供分子水平的代谢和化学信息②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③可用于定量分析④具有较高的特异性⑤安全、无创。5、试述放射性显像剂选择性浓集在脏器或病变的机制。①细胞代谢②细胞吞噬③循环通路④选择性浓集⑤选择性排泄⑥通透弥散⑦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⑧特异性结合。6、当你接受一位主诉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的患者时,你应想到有哪几种可能的疾患?采用哪几项核医学诊断方法去进行鉴别诊断?破坏性甲状腺毒症、Graves病、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腺瘤;主要鉴别方法是甲状腺核素显像、甲状腺摄131I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清甲状腺激素。
献花(0)
+1
(本文系肆意yiyiy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