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7-05

在古代,存在着两种经济属性完全不同的民族,一个农耕民族,一个是游牧民族。农耕民族一般被认为是比较先进的文明,而游牧民族的文明程度比较落后。农耕民族经济发达,一般是传统的自然经济,能自给自足,一般是内向型文明,扩张性不足。游牧民族经济比较落后,对大自然的依赖性强,一般极具扩张性。游牧民族在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是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后,会南下侵略农耕民族,当南方中央王朝强大,也会组织大规模的北伐,以消除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潜在威胁。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恩怨情仇比比皆是。早在上古传说的炎黄时代,就有征伐周边九夷的历史传说。有历史记载的时代,比如说西周的灭亡,就是由于少数民族攻破了镐京,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在秦始皇时期,秦始皇修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南侵。西汉时期,汉武帝组织的大规模的北伐,卫青、霍去病曾把匈奴赶到漠北。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乱世。唐代曾经为抵御突厥民族,建立了藩镇制度,最后导致的唐朝的灭亡。

五代十国以及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农耕民族弱势的时期,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明朝灭亡元朝之后,明又被满族的清朝灭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中原王朝的北伐,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要说历史上最成功的的,应该是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的25万精锐虎贲直抵幽燕,轻而易举的攻占元大都,把蒙古人重新赶回漠北,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场历史上最成功的的北伐。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黄河泛滥,民不聊生,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之后,出身卑微的朱重八后来改名为朱元璋,在郭子兴战后逐渐崛起,在鄱阳湖大战打败陈友谅之后,成为义军中势力最强大的一支,着手开始统一全国。朱元璋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开始四面出击,向东攻灭张士诚,南下广东、广西,进击云南,统一了黄河以南大半江山。而当时朱元璋面临的最大敌人是盘踞在北方的元朝,在四面出击的同时,朱元璋开始北伐,这场北伐战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的北伐战争。

朱元璋对北伐战争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任命右丞相徐达为主将,平章常遇春为副将,统帅25万精锐虎贲,开始北伐。朱元璋在战前的布置,可以称得上的一位战略家,他的部署是先攻占山东,不直接攻击元大都,而是向西进攻河南,夺取潼关,把其它元军堵在潼关之外,切断元军的侧翼,然后不战而胜攻取元大都。在占领元大都之后,引兵向西,攻取山西、陕北,席卷关中平原,再取甘肃。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一个非常高明战略决策,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大军出征之前,朱元璋发表了一篇非常有名的讨元檄文,发动舆论攻势。由明初名臣宋濂、朱升主笔,大意是:自古以来,中原王朝的主人都是汉族,还没有夷人(对少数民族低贱的称呼)统治中原。宋之后元人入主中原,是人力而不是天意。元朝建立后,纲纪败坏,礼仪松弛,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无纲常伦理可言。古人说,胡虏运势不过百年,现在是祸害老百姓,应该被推翻。

朱元璋原本一介布衣,现在拥有长江以南的地区,占据长江天险。现在民安、粮足、兵精,环顾天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真正的主人,深感不安。现在上陈天命,下虑民心,欲救民于生灵涂炭之中,派兵北伐胡虏。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顺从这是中华之民,逆行着只能流传于北荒之地,成为胡虏的牺牲品。现在率领群雄廓清域内,洗雪华夏民族的耻辱,各色人种悉相告之,昭告于天下。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一轮舆论宣传之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11月,朱元璋下令征虏大将军徐达和副将常遇春出征。11月初,徐达进军江苏睢宁西北,派先锋张兴祖进攻山东。张兴祖很快攻取济宁、东平,打败王宣、王信父子,王宣投降。之后不久,受元朝重赏诱惑王宣父子降而复判,在莒州招兵买马,企图阻止张兴祖北上。徐达闻讯后迅速帅军北上,进军沂州,打败王宣父子,王宣兵败被杀,王信逃往山西投降了王保保(此人我们后续介绍)。

徐达进击山东益都,元将普颜不花奋力阻击,是山东为数极少的几个阻击徐达进军的元军将领,结果不敌明军败走。紧接着徐达攻取了寿光、临淄、昌乐、高苑、元乐安、长山、新城等地,山东东部尽归朱元璋之手。接着先锋张兴祖打败元将冯德,追至安山,迫使元将杜天佑、蒋兴等投降。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达率军抵达济宁,迫使元将多尔济投降,山东东部的皱平、蒲台尽归明军之手。徐达命令傅友德继续攻略山东东部,先后占领工登、莱州。元惠帝眼见山东不保,命令右丞相伊苏,太尉、中枢平章政事和陕西平章进攻山东,但元朝内部已经腐败不堪,加上皇帝频繁更换,中央权威下降,元惠帝没有调的动的一兵一卒,最后山东完全沦陷。

按照朱元璋的既定计划,下一站攻略的是河南、陕西和甘肃,切断元大都的臂膀。1368年3月及至正二十八年三月,徐达从济宁出发,攻取河南的汴梁,也就是曾经的北宋都城现在的河南开封,汴梁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攻占汴梁可以以此为基地攻占整个河南进而进战陕西。同时徐达派遣邓俞进攻商丘、安阳等地,作为策应,配合主力作战。已经被明军吓破胆的元将李克彝西逃,副将左良弼投降,河南元军主力一触即溃,河南岌岌可危。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月上旬,徐达率领主力从虎牢关进抵洛阳塔尔湾,元将托音率领五万大军在洛水布防,抵挡明军进战洛阳。副将常遇春率军冒死突击,在洛水大败托音,洛阳屏障告破。驻守洛阳的元梁王阿哩衮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洛阳全体军民投降。驻守潼关的元将李思齐和张思道眼看大势已去,率军逃窜,潼关告破。

明军接着连克陕西陕县,甘肃天水陇西、兰州,进攻临洮,李思齐穷途末路,最后投降。此次西征的最后一站是陇东和陕北地区,一开始比较顺利,相继攻占甘肃安定、会州、静宁等地,张思道留下弟弟张良臣和部将姚军驻守庆阳,自己逃往宁夏,结果被宁夏的元将库库擒获,张良臣得知后投降明军。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良臣不久之后降而复叛,并向宁夏的库库请求元军。庆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徐达四面包围庆阳,库库部将哈南南下攻取甘肃重镇镇原,致使局势大变。元将哈布攻取泾川,徐达大军腹背受敌,明军面临崩溃的风险。徐达被迫命令明军镇守各处要塞,直到冯国从驿马关引兵来救,击溃元将扎哈儿,局面才被打开。张良臣弹尽粮绝,外援断绝,只好开城投降。在徐达攻取通州后,元大都变成了一座孤城,八月无人镇守的元大都被攻占,元朝灭亡。

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了,但元朝的残余力量还存在,而且还有很强大的力量,明军的北伐并没有结束。明军占领大都后,改名北平,孙兴祖留守,徐达率领主力攻打河北中部,为攻占山西做准备,明军遇上正真的劲敌,元军将领王保保。王保保原名扩廓帖木儿,元末名将,曾多次打败明军的,被朱元璋成为“天下奇男儿”。在元大都被明军攻占后,王保保开始担当抵御明军的重任。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河北初定后,徐达分兵三路,对山西形成钳形攻势,当时驻守在山西的王保保拥兵十万,做好了抵挡明军的准备。前锋汤和率军占领泽州,孤军冒进。在洪武元年,也就是朱元璋即位皇帝的第一年,王保保在韩店集中优势兵力,大败汤和所部,成为明军在北伐过程中的第一次惨败。王保保集中兵力,经雁门,向大都进发,准备攻占大都。

大都形势危急,但徐达以刘伯温之计,认为王保保倾巢而出,冀宁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是王保保的根据地空虚,应该夜袭冀宁。徐达率主力攻打冀宁,迫使王保保回援冀宁,在回援太原后,明军发兵夜袭太原,打的元军措手不及,率残兵败将西逃。王保保逃到大同,经大同西逃到定西,在定西排兵布阵,准备与徐达决一死战。双方大战数日,结果元军惨败,明军歼灭元军八万多人,王保保仅带领亲兵和妻儿逃往漠北,至此明军北伐大势已定。之后数年明军一直扫荡北元残余势力,直到朱元璋晚年,北元势力才被打垮。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元璋的北伐, 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蒙古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曾经是历史上最骁勇善战的民族,蒙古人军事征服,曾经被欧洲人认为是“上帝之鞭”,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这说明蒙古人曾经打的欧洲人生无可恋。蒙古人在征服南宋后,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少数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王朝。但在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就被明军打的丢盔弃甲,赶回到他们老祖宗的发源地,人们不仅会问,这还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吗?

首先是元朝的统治不得人心,蒙古人在入主中原后,把人分成了四个等级,一等人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三等人是汉人(其实包括蒙古征服的其它的少数民族),四等人是南人(南宋统治的汉人)。三四等人供养中一二等人,大大小小的蒙古统治者骑在底层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激化了社会矛盾,就像一堆干柴,只要有一丝火星,就可能成熊熊大火,烧毁元庭的统治基础。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统治基础的牢固的少数民族统治,是建立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元世祖忽必烈曾经采取过一系列民族融合政策,但事实上是不成功的。以科举政策为例,元庭照顾蒙古人上层,考试的试卷和汉人不同,中举的人数也倾向于蒙古贵族和社会的上层。最终的结果是元曲的产生,许多汉族读书人科举无望,只能把自己的郁闷用一种娱乐和简单的曲调抒发出来。这样的科举方式不利于团结中小地主,而这些人又是王朝统治的基础。在古代的中国地方管理中,是一种政府和地方的双重体制,乡村自治因素往往大于政府管理。乡绅是中央统治地方的基础,而这种科举制度,恰好破坏地方的统治基础。早期的军事压制,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从本质上讲,元朝的统治根本上没有到过社会的最底层。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朝的军事力量的基础是蒙古骑兵,在入主中原后分散到全国各地,成为大大小小的地方统治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的腐化堕落,已经失去以往的锐气。长期的安逸生活,不再是成吉思汗时代那种能在马上几天几夜,长途奔袭数千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劲旅。

元朝的继承制度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皇位的继承是嫡长子继承制,皇位继承是制度化的,很大程度保证了王朝的稳定性。元朝的继承制度保留很大原始性,即所谓的军事民主制,皇帝的继承由贵族忽里台大会选举并承认,还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导致元朝皇帝的继承极其混乱。这样造成中央的权威性下降,在地方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阀,最后在明军北伐的过程中,元朝皇帝甚至调动不了地方军队,被明军各个击破。

朱元璋25万精锐直抵幽燕,把蒙古人赶回漠北,历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我们再说说明军。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异军突起,基本上平定南方,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在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已经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的财富之源,朱元璋平定南方,拥有的物质基础,打仗打的是钱,钱有了仗就好打了。另外,作为新崛起的地主阶层,朱元璋虽然出生低贱,甚至还当过和尚,但是南方平定后,他已经是地主阶层代表,他所率领的是一个积极奋进的利益集团,内部稳定,号令统一,能集中一切可以集中力量进行北伐,最终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的北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