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年后在青岛看到“草原”,突然出现原因在哪?元凶与竹竿有关

 趣聊科学 2021-07-05

每年夏天来临,“到青岛看草原”成为流行语,青岛的草原不是在陆地上,而是漂浮在海面上,绿油油的一片,甚是壮观,这些漂浮物正是浒苔。南海浒苔灾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潮灾害,而青岛则是南海浒苔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实际上,在2007年以前,青岛人可能都不认识浒苔,自2008年以后,每年浒苔必然准时准点到,青岛浒苔是怎么来的?真的与竹竿有很大关系吗?

浒苔,别名鸡肠菜,藻体呈绿色,或深绿、黄绿,由单层细胞组成,管状,中空,细长如丝,故此才有鸡肠菜的雅号。浒苔有食用价值,不亚于石莼和礁膜,潮汕沿海,人们是喜食的,江浙一带,人们尤其喜食。

在2007年以前,青岛海域浒苔并不常见,然而,到了2008年,我国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青岛是帆船赛场,一夜之间成了青岛“靓丽的风景线”。毫无疑问,浒苔的出现,会阻碍奥运会的正常进行。

于是,搞清楚浒苔是怎么来的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浒苔大面积爆发,必然与海水富营养化有很大的关系,当时,很多观点认为,主要是由于大量污染排入海中,导致了浒苔一夜爆发,不过仔细推敲发现,污水排放并不是突然的增加,此前可从来没有爆发过这种问题。

随着调查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浒苔中夹杂着一些竹竿,只要在海边生活的人都知道,养殖紫菜需要大量的竹竿作为骨架。

2003年开始,南黄海浅海地区就开始大面积养殖紫菜,紫菜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海藻,这些海藻中大约有40%属于浒苔。由于大面积的紫菜养殖,同时也带动了海藻的生长,显然海藻并没有太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于是,养殖户在收获紫菜时,会把海藻清理掉,丢入海中;这些海藻会再次卷入海中,随着海风漂流到大海各处。

一部分海藻就这样来到青岛海域,由于青岛沿海人类活动导致海洋水体富养化,为海藻爆发提供了前提条件,再加上适宜的气候,导致青岛海域浒苔一夜成草原。

今年是浒苔入侵青岛的第15个年头,据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监测,当前,黄海海域浒苔灾害规模已创历史最大值。截止到7月3日,青岛市利用卫星遥感、直升机、海上巡航、近岸监控、浒苔追踪器等多手段,已经累计出动船只7300余次,打捞浒苔约24万吨。

即便如此,打捞活动仍未结束,根据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监测,今年青岛浒苔灾害会持续到8月中旬。

实际上,海洋中适量的浒苔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浒苔属于藻类,它们的光合能力非常强,地球上30%的氧气都是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同时,它还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们热爱的食物。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浒苔一旦泛滥,后果也非常明显,海水表面几乎被浒苔覆盖,给海洋其他生物生存带来不良影响,同时,浒苔相互堆积,进而腐烂产生有毒的氨氮和硫化氢,这些物质会污染环境。

对于青岛面临的浒苔灾害,处理它们的方法主要依靠打捞。既然,已经打捞上来了,那就想办法变废为宝。

青岛市浒苔处置已经形成了标准化的科学流程,对打捞的浒苔进行脱水、压缩后,进行工厂化处置,以浒苔为原料制成多种海藻有机肥。目前已经开发了500多种海藻有机肥,主要应用于国内及部分国际客户的经济作物、水果、蔬菜以及一些花卉和园林园艺的应用。

但是,长期靠人工打捞也不是办法,水葫芦曾经在我国广大河流中泛滥,但是现在基本上很难再看到它们了,是不是可以借鉴下水葫芦的治理经验?

水葫芦的泛滥与水质富养化有很大关系,随着我国环境治理比较成功,水葫芦的繁殖速度明显下降;再加上人工的及时清理,水葫芦的治理成效显著。

另外,水葫芦不能跨越物理障碍,所以,如果通过人工围挡的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阻止水葫芦的蔓延。

写在最后

浒苔灾害通过人工打捞,确实可以短暂让浒苔消失,长久来看减少污水排放才是根除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