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的成功,背后还有这个秘密

 长沙7喜 2021-07-06

       我们有时候可能会羡慕:为什么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那么懂事?为什么八大姑家的孙子学习那么好?而当我们去问到他们教育方法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可能是:“也没有什么方法吧,我们比较少去管他。”

图片

     那些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好像都来的理所当然,他们也似乎不用父母太多的操心,而我们对孩子操碎了心之后,孩子却也可能无动于衷。

     由此我想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我想,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思考。相传,在美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

图片

    美国学者A.E.Winship在1900年做了一项研究,对一个有信仰的爱德华兹家族和一个无神论的宗师马克·尤克斯家族200年来的历史进行了对比。这两个家族的家风、信仰、生活环境各有差异。

     爱德华兹家族在信仰的背后,从小就种下了两颗重要的种子。第一颗是向善和爱的种子,他们会告诉孩子关心他人、拥抱善良、奉献社会。第二颗则是敬畏的种子,他们永远都会记得,头顶三尺有神明,严于律己。  

图片

       而马克·尤克斯家族的教育里面,缺少了敬畏,他们的内心独白是:老天爷算什么,我才是最大的。无神论的马克·尤克斯曾经对爱德华兹说过:“你信的那位耶稣,我永远不会信!”他们的教育,是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自然法则。

图片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了:这两个家族,在日常生活中各自会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以下内容,爱德华兹家族简称“爱德”,马克·尤克斯家族简称“马克”)

当孩子遇到了困难,“爱德”的家长也许会教孩子懂得敬畏困难,感恩困难给他们带来的成长价值,在困难中成长自己,同时将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造福社会。

同时,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更多是充满爱和善良的,他们会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树立远大的志向,等等等等。

图片

而“马克”的孩子们,相比之下显然会拥有更多的“自由”,他们也许会更多遵从自己的内心,凡事都首先为自己考虑。

当这些孩子们尝到了“自私”的甜头,他们又如何愿意去付出呢?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欲望,而他们会不会去克制呢?他们的童年,也许会过得更洒脱,然而,随着他们慢慢进入社会,社会会允许他们这样吗? 

图片

       于是,后续来了:

后来,有人统计了这两个家族200年后的情况,详细统计结果如下:

(一)爱德华兹家族人口数:1394人。

其中有:100位大学教授,14位大学校长,70位律师,30位法官,60位医生,60位作家,300位牧师、神学家,3位议员,

1位副总统。

(二)马克.尤克斯家族人口总数:903人。

其中有:310位流氓,440位残疾和性病患者130位坐牢13年以上,7位杀人犯,100位酒徒,60位小偷,190位妓女,20名商人,其中有10名是在监狱学会经商的。

图片

     《颜氏家训·勉学篇》有一名言: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内心纯洁无染。父母种下什么种子,会渐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当孩子长大后,就会收获与之相匹配的果实。

       爱德华兹家族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了“敬畏”、“善良”、“爱心”、“助人”等优良品质,于是,这一颗颗种子,就在他们内心悄悄发芽,多年之后,他们便收获了受人景仰和爱戴的果实。

图片

       而马克.尤克斯家族的孩子,从小就种下了与自然法则背道而驰的“因”,长大后自然也就收获了不孚众望的“果”。

       清朝思想家梁启超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如果孩子今天有一些不太好的“果”,比如休学、沉迷游戏、不爱学习,我们都可以从他的家长那里找到相对应的“因”。

图片

我想起,曾经有家长问我:“我孩子不看书,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看书?”

我问他:“你看书吗?家里有没有书柜?有多少藏书?”

他沉默了。

图片

      古代有曾子杀猪,孟母三迁,而近现代著名的周总理、袁隆平、爱迪生、海伦凯勒、爱因斯坦等伟人的背后,都可以从他们的原生家庭找到好的“种子”,而且基本都有托举他们走向成功的人。

       回想我们的孩子,谁是托举他走向成功的人呢?是老师?是同学?还是家长?如何托举呢?

图片

        有些家长可能担心:“我这么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可是我好像没有看到多少收获啊!”

        由此我想到一句名言: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我们今天开始为孩子种下了一个好的“因”,什么时候能结果呢?也许是几个月之后,也许是几年之后,也许是几十年之后。

图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生活的点点滴滴累积下来,便逐渐塑造了孩子的未来。

(注:关于教子方法,请浏览我之前的公众号文章,或者关注我接下来更多的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