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之后(二)

 新用户3134eDv6 2021-07-06
      十八岁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十八岁的女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尤其是当她刚刚参加完高考,还被大学录取,该是什么样子?按照我们的猜想,她应该是满脸灿烂的笑容,心底无限的幸福吧!
      可是,当我们设想一下这样的画面:近40℃的高温天气,河南省中牟县某小建工工地,一个瘦弱的十八岁女孩……这会是什么样一个叫人无法接受的情景?
      这个十八岁的小女孩儿叫孙爱华,今年高考被湖南医科大学录取。跟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是,她没有在家里跟大人撒娇,没有跟同学聚会,也没有坐在阴凉处憧憬,而是顶着炎炎烈日,混杂在一群光着膀子跟自己父亲一样年龄的汉子中间,干着跟自己年龄、性别和体力完全不相称的重活儿:和水泥;再用蛇皮袋子把水泥递到脚手架上去。看着她奋力上举的动作,她凭的不是自己的力量,而是凭着心底的那口气儿,在一次一次地重复这样的动作。泥浆弄满了她的脸,她的全身。
       命运真是捉弄人:有人生下来就掉进了福窖里,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幸福。有人生下来就掉进了苦海里,但她也不觉得怎么苦。
      看着满身满脸水泥点子的孙爱华,采访记者大吃一惊:在如花的年纪,她却披着这样一身“花衣服”。当记者心疼地问她累不累时,她眼里泛着酸,但却倔强地说道:“不累!”当记者摸着她粗糙的手掌问她苦不苦时,她羞涩但坚强地说:“不苦!”
      没有人能想到,在记者走进小姑娘家所在的村子,向邻居们询问孙爱华家里的情况时,邻居们居然哇哇大哭:“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苦的孩子!”“这个娃真的太可怜了!”
      这个社会,真有你想象不到的富有,更有你想象不到的穷困。孙爱华家的穷困,让村民们痛心,让记者惊心:三间破败的连檐墙都没有的土坯房,四面透风;一台低矮的锅头,烧着捡来的枯枝败叶,烟雾缭绕,熏得人直掉眼泪;锅里热着的是三个馒头……
      在孙爱华一岁的时候,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母亲在一天早上突然悄然无息地失踪,从此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她再也没有见过。对于母亲,她的脑海里只是个名词,只是个称呼。她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一家建筑工地干活挣钱,结果才去的第一天下午5:00就在工地上触电身亡:一分钱没挣到,把自己的命丢在了那里。白发人送黑发人,爷爷奶奶一下子被击倒了。——而对于她,一生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照过的父亲,在孙爱华的记忆里只是一些零星模糊的碎片。
      从此,孙爱华就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慢慢成长。等到她上了中学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身体多病,挣扎着下地干点活儿之外,每天出去捡拾垃圾收破烂来维持祖孙三人的生活。祖孙一家三口的日子,就像一辆摇摇晃晃的老车,艰难地混混搭搭凑合着。
      希望在哪里?渺茫得像清晨树林里的水雾。可是,希望的的确确地存在着,那就是小爱华能快快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人家的孩子放学后是在一大堆食物里挑选吃什么,孙爱华每天放学后要考虑的是这一顿能吃什么拿什么做?别人家的孩子回家只需要等着吃,孙爱华回家还得赶快动手烧火做饭洗锅洗衣服。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安静做作业的时候,她还得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十八年,日子在这样的苦涩中日日重复着。
      查阅高考成绩的那一天,她的心里装满了连她自己都说不出来的滋味儿。招生办服务大厅门口到柜台普普通通十步的距离,她仿佛走过了一个世纪:忐忑不安,又满怀向往。——无论多么苦的日子里,她都有一个念想:只有考上大学,她才能有好好照顾爷爷奶奶的机会。对于这样一个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那简直就是极其要命的。她多么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够成真,她更怕自己的梦想会破碎。
      当工作人员告诉她被湖北民族学院中医专业录取(学制五年)时,她的脸上先是一阵惊喜,继而迅速又变成了一种痛苦、无措和失落的复杂表情。——学费像一块石头,压在了她的心头,她该到哪里去凑呢?
      她去镇上的餐馆、服装店找工作,都被人家一一拒绝了。就连发传单这样的活儿,她都揽不上。最后,她只好来到了建筑工地来干一份没有人愿意干的体力活。能不能攒够学费,她已经没有时间和心思考虑了,她要做的是先让自己的行动赶快开始。
      看到自己工地上这样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儿时,老板也给吓了一大跳,他坚决不要。可是,在孙爱华的苦苦哀求下,他被这个孩子的遭遇深深打动;他也观察到了这个孩子干活不惜力气,终于答应她留下来。
      ——这是一个小工地,设备简陋,没有大型现代化设施,很多活儿都是靠人拿体力完成的。孙爱华之所以选择来这里,主要是离家近,她下班了还得赶快回家照顾爷爷奶奶。
      孙爱华考上大学的消息,让全村人都替她感到高兴。在这个家家都不富裕的小村里,村民们纷纷表示,“自己家里粜点粮食,都要捐助孙爱华上大学。”“院子里拿点菜拿集市上卖了也要给她凑学费!”
      她的故事被村里好心人发给电视台报道后,很多热心人打电话让邻居传话鼓励她,进行无偿捐助。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中年人,直接找到孙爱华所在的村子,捐助了现金一万元,“希望你好好念书,好好报答爷爷奶奶,回报社会。”
      在孙爱华和乡亲们执意要问他的姓名时,这个中年汉子突然涕泪滂沱:“因为我也是孤儿。”
      暑假的日子在一天天过去,孙爱华的心里感动着,却又纠结着:自己这一走就是五年啊,离开了自己的照顾,多病的爷爷奶奶该怎么办?
      孙爱华的心里埋着一个一直没有说出口的愿望:在自己读大学的五年里,希望年近八十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能坚持下来,等到她毕业工作,能有能力让他们享福的那一天。
      有人说,“很多时候,生活就是在一步一步挪动的,走到哪里算到那里。”对于像孙爱华这样的孩子,除了这样慢慢挪动之外,好像再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好在,孙爱华是一个提前就懂事,心里装着希望的孩子。这就是她跟命运抗争的最大资本。
      有人说,只要心底有希望,脚下就一定会有路,一条通向未来和美好的路。
      我们总以为人是靠着金钱活着,其实人是凭着希望活着的。跟那些完全可以轻松掏得起学费但却考不上大学的富家子弟比较起来,孙爱华的境况似乎有点悲哀,但其实恰恰相反,她受到的是一种上帝给予她的富有悲剧意味的宠幸。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绝境是检验英雄的唯一标准。”我们不希望当什么英雄,但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能迎着苦难独自站立的人。
      当有人问她,在那么艰难的日子里,为什么还要坚持考大学时,孙爱华说,“只有这样,我才能过上跟普通人家一样的生活。”当有人追问她,为什么要报考医学院的时候,孙爱华说,“因为爷爷奶奶病着,我想先医治好他们,再帮助别人。”
      别人的梦想是种植下来的,孙爱华的梦想是生活给逼出来的。她别无选择,于是就干脆勇敢选择!她无路可逃,于是她只好迎上去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