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动声色的体贴 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这份不着痕迹的体贴,可能就真的撑起了他们生活下去的动力。 很认同一句话:“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起善良的旗帜,是积德不需要人见。” 别人的脆弱,不是我们彰显高贵的垫脚石。一个人的体贴,不该大张旗鼓地践踏在他人的尊严之上。 总有人,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做了好事,而有的人却默默用行动告诉你,有他在。 教养,是了无痕迹的温暖传递。我对你好,却不希望你难堪,你也不用觉得有负担。 如此,刚刚好地留有余地,刚刚好地不动声色。 02 无需提醒的自觉 看过一份教养指南,其中有几条是这样的:
仔细看完就会发现,这些做法都只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可就是这样的小细节,映照出一个人的人品。 真正有教养的人,不论人前人后,心里都有一杆秤,时刻掂量着自己的言行。 不需要响亮的口号,不需要言语的督促。有教养的人早已把自觉内化成了日常的习惯,自然而不刻意。 03 发自内心的善良 有一次,列宁下楼中途偶遇一女工端盆水上楼,女工见是列宁,就赶忙要给列宁让路。 列宁出声阻止,并且自己紧靠墙壁,让女工先过,同时说:“你不必这样,你手中端着水盆,而我两手空空,请你先过去吧!” 列宁说话很温暖,并且“请”字说的很响亮。 直至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是一件日常小事,却体现出他内心品质的伟大,他不以自己地位高贵而傲慢无礼,而是给予他人方便的善良。 为人,始终保持谦逊低调的姿态,而不是咄咄逼人趾高气昂。处世,懂得为他人着想,这不仅是善良,也是教养。 04 懂得回馈别人的恩惠 在网上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欠我们,更没有人有义务帮助我们。因此,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 《易经》有云: 施人之事,不记于心;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也许对你伸出援手的人,并没有期待着你的回报。可是能够主动地回馈善意,是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作家笛安曾言:
细节之处,见人教养。 它是你骨子里的坚强,言行中的分寸,交往中的包容,心底里的善良。 本期编辑 | 刘一霖 资料 | 十点读书、哲学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