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人间】崔伍锁丨他们那一代人

 昵称71028402 2021-07-06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他们那一代人

□  崔伍锁 / 文 

 

拜读文友郭建生的大作《父亲的算盘情结》,勾起了早已沉淀的记忆,浮想联翩,镜头把50年前的画面一下子推到脸前。
 

知父莫如子。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丰富的素材,使真实的父亲、银信部门的基层工作者形象跃然纸上。建生君能成长为农商银行高管,并非偶然,是从小受父亲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分不开的,也许是遗传基因使然。这个传承,从他的《入职之初》中已初见端倪。

我在十五、六岁时就知道了他的父亲郭银堂,以及老搭档刘聚彬。他们二人在岭西几个大队走街串户,但凡存款的储户和贷款的客户,还有大小队会计们,没人不认识他们。从揽储放款到年终给社员发工资,老百姓离不开他们。从不离手的黑色手提包,我感到很神秘,以为里边全是钱,后来才知道,信用社的三尺柜台也全装在包里面儿,走到哪儿就把业务办到哪儿。据说,他们的工作是两头见太阳:太阳岀来才下乡,太阳落山前必须赶回去,这是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怕走夜路遭遇坏人抢刼。即使现在,亡命之徒抢银行、劫运钞车也不稀罕。

基层,是解放后使用频率较多的词汇,权威的解释是:各级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时兴的话说: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基本功是亲和、耐心、低调。老郭、老刘的工作场所,在生产队的场院马棚、农户的庭院炕头。对客户及村大、小队干部数百人基本熟悉,谁家弟兄几个,有什么特长干什么工作?谁家和谁家是什么亲戚关系?在他们心中虽不说是了如指掌,但也大概了解个七七八八。不和群众打成一片,哪知道这么多信息?鱼水关系一点不假,单从这方面说,和石板岩供销社有一拼。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和老百姓的距离,官商衙门作风,吃拿卡要行为,哪会儿还没听说过这个词。

前些年,银行系统的技能比赛项目,基本就是点钞和打算盘儿。这些基本功,少有诀窍而言。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但打算盘打到指头尖儿磨出血,还是在《情结》一文中头一次听说,看来老郭“铁算盘”的雅号,实至名归。

老郭为了错账的100块钱,挖地三尺也要查清楚。从这件小事上,折射出那一代人一丝不茍的工作态度。历经“小四清”、“大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过来人,有一分钱说不清楚,对自己也是莫大的耻辱!

有年年尽腊月,老郭在给八队的社员发工资,在队里的牲口棚里,因为那里盘个四角炉子暖和。老郭坐的小板登在煤火台上数钱,一松手,一张拾圆钞票滑落掉到旺火里,霎时间化为灰烬。一屋子人面面相觑:拾块钱可是最大面额的钞票,老少人多的农户,有的干上一年都领不上拾块钱工资啊!那件事不知怎样处理了?我想依老郭的性格,不会让农户吃亏,也不可能让国家赔钱,自己贴了又得小半月的工资……

几十年没见老郭的面了,建生君的文章连看了两遍,从文中似乎看到了50多年前郭银堂、刘聚彬在回社途中,上我村西坡时的背影。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早已储存在自己的信息库中了。

以前的老郭,现在的郭老,八十有五,耳聪目明,大概和“铁算盘”有关。有专家说,经常用脑不易老年痴呆。但愿郭老心态乐观,热心公益,过耄耋、跨期颐,五世同堂,把那一代人的家风情怀传承下去。

——  The  End——

崔伍锁   网名紫霞满天,河顺镇石村人,50后,爱好文字。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